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大一化学

大一化学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0 | 移动端:大一化学

篇一: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3 基本概念 .............................................................................................................................................. 3 rHm?的计算 .......................................................................................................................................... 3 反应的方向 .......................................................................................................................................... 3 ΔrG?m的计算 ........................................................................................................................................ 4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 4

θ ........................................................................................................................... 4 ΔrGθ??RTlnKm

非标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当 Q<Kθ ΔrGm <0 反应正向自发;当 Q=Kθ ΔrGm=0 处于平衡状态;当 Q>KθΔrGm >0 反应正向非自发 ........................................................................ 5 多重平衡规则 ...................................................................................................................................... 5 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德里原理) ....................................................................................................... 5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 5

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 .................................................................................................................... 5 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 6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 6 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 .......................................................................................................................... 6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 .......................................................................................................... 6 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原则 .................................................................................................................. 7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通过电子排布式能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之亦然) ....... 7 价键理论 .............................................................................................................................................. 8 杂化轨道理论 ...................................................................................................................................... 8

NaCl,KCl .......................................................................................................................................... 9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 10 酸碱质子理论 .................................................................................................................................... 10 各种溶液pH值的计算 ..................................................................................................................... 10 滴定分析概述 .................................................................................................................................... 11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13

第八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 13

电动势和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G =-nFε .................................................................................. 1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 .................................................................................................... 14 氧化还原滴定法 ................................................................................................................................ 14

第九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 14 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 14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 ,通常用H4Y表示,由于乙二胺四乙酸溶解度小,所以滴定时用的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还是称为EDTA ................. 15 稳定常数: ........................................................................................................................................ 15 配位滴定法 ........................................................................................................................................ 16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 系统误差:由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可校正

? 偶然误差:随机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大小正负难以确定,不可校正,无法避免,

服从统计规律

(1)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2)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 准确度: 在一定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衡量

? 精密度(precision):多次重复测定某一量时所得测量 值的离散程度。用偏差衡量 ?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 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

(1)对于偏差较大的可疑数据按Q检验法进行检验,决定其取舍;

(2) 计算出数据的平均值、平均偏差与标准偏差等;复习p12例题

?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有效数字:实际能测得的数据,其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对于可疑数字一般认为有±1的误差 例: 滴定管读数21.09 mL分析天平读数 0.2080 g 最后一位为可疑值

注意: (1) “0”的作用:有效数字(在数字的中间或后面)定位作用(在数字的前面)

(2)对数值(pH、pOH、pM、pK等)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的位数。

计算规则:(1) 加减法:计算结果小数点后的位数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一样。

(2)乘除法(乘方、开方、对数)计算结果的有效位数与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一样。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基本概念:化学反应进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特征)、热与功(热与功的符号、体积功的计算W??p??V)、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定律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ΔU = Q + W)

?rH?m的计算

△rHm:摩尔反应焓变,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反应进度为1mol时的反应热

?rH?m:化学反应中,任何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

?fH?m:在温度T及标准态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1mol物质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即为物质B在T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

1.利用?fH?m计算?rH?m

????rH?

m(298.15K)???B?fHm.B(298.15K), ?rHm≈?rHm (298.15K);

B

2.盖斯定律:在恒容或恒压同时只做体积功的情况下,任一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效应只与始、终状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根据盖斯定律若化学反应可以加和,则其反应热也可以加和。 反应的方向

热力学中,有两条重要的自然规律控制着所有物质系统的变化方向

(1)从过程的能量变化来看,物质系统倾向于取得最低能量状态;(2)从系统中质点分布和运动状态来分析,物质系统倾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

热力学中,体系的混乱度用熵来量度的。符号:S

对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论,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增大,即: ?S > 0;如果气体分子数减少,?S < 0。

标准摩尔反应熵变的计算:?rS?

m(298.15K)???S

B?Bm.B(298.15K),

?rS?m≈?rS?m (298.15K)

? 用熵变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是,对于孤立系统:

ΔS(孤) >0 自发过程;ΔS(孤) =0 平衡状态;ΔS(孤)<0非自发过程

? 判断反应方向的判据是ΔG(适用条件:恒温恒压只做体积功):

ΔG < 0自发过程;ΔG > 0非自发过程;ΔG = 0平衡状态

? ΔH、ΔS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ΔG =ΔH- TΔS)

ΔH<0, ΔS>0,则ΔG<0,任意温度下均自发

ΔH>0, ΔS<0,则ΔG>0,任意温度下均非自发

ΔH>0, ΔS>0,则高温下ΔG<0, 低温下ΔG>0,即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

ΔH<0, ΔS>0,则高温下ΔG>0, 低温下ΔG<0,即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

ΔrG?m的计算

(1)利用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计算

???rG?

m(298.15K)???B?fGm.B(298.15K)(只有298.15K时的ΔfGm,B 数据,该方法只能

B

计算298.15K时的ΔrG?m)

(2)任意温度下的ΔrG?m可按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近似计算

ΔrG?m(T)≈ΔrH?m (298.15K)-TΔrS?m(298.15K) (ΔrH?m—KJ·mol-1, ΔrS?m—J·mol-1·K-1注意单位换算) ? 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范围的计算

ΔrG?m(T)≈ΔrH?m (298.15K)-TΔrS?m(298.15K)

ΔrH?m (298.15K)-TΔrS?m(298.15K)<0 (反应自发)

ΔrH?m (298.15K)和ΔrH?m (298.15K)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算出,从而可求出自发进行的温度范围。(p58例3-7)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瞬时速率、平均速率

?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活化分子、活化能(能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的活化能大小;(2)外因:浓度、温度、催化剂(不要求计算)

? 标准平衡常数 Kθ

(1) Kθ表达式的书写 溶液用相对平衡浓度表示,cBθ?1即平衡浓度除以c (1 mol?L) c?

气体用相对平衡分压表示,pBθ即平衡分压除以p (100 kPa),标准平衡常数是量纲为1的量。?p

复相反应中,固体、纯液体和溶剂不写入式中,即用“1”表示

θ(2)Kθ的求算:a通过表达式求得;b由ΔrGθm??RTlnK求得

θΔrGθm??RTlnK

(1) 此式把动力学与热力学联系起来,只要知道了某温度下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θΔrGθm,就可以求出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2) ΔrGθ,则Kθ值愈大,反应达到平衡时进行得愈完全。 m值愈小(越负)

非标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当 Q<Kθ ΔrGm <0 反应正向自发;当 Q=Kθ ΔrGm=0 处于平衡状态;当 Q>KθΔrGm >0 反应正向非自发

多重平衡规则

若干反应方程式相加(减)所得到的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这些反应的平衡常数之积(商)。

????反应1=反应2+反应3K1 ?K?

2?K?

3;反应1=反应2-反应3K1?K2/K3

??m反应1=m×反应2K1?(K2)

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德里原理)

1.浓度(分压) 、总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此时温度不变,因而Kθ为定值)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影响Kθ)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1.写出反应方程式;2.找出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分压);3.设定未知数表示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压)4.表示出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或实验平衡常数) →得到方程5.求解方程解出未知数(p87例4-10)

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

?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征是波粒二象性,具体体现为量子化(能量不连续)和统计性 ? 微观粒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大,如电子在原子核为10-10m的范围内以106~108m/s

的速度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不服从牛顿定律)→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定

?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

单个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定,但是一个电子的多次运动,或大量电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即电子在原子核外任何空间都能出现,只是在某些空间范围出现的概率大,某些空间范围出现的概率小

? 波函数

(1)波函数?(r, ? , ?)和其对应的能量E代表了核外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所以波函数又称为原子轨道(函), 原子轨道不再是经典力学中描述的某种确定的几何轨迹。

(2)波函数?(r, ? , ?)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只是电子的运动状态满足波函数的函数式。 |?|2表示空间某处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篇二:大一化学

分析化学试卷

试卷号:22

学校:天津商学院 专业:

学号: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7页)

年级:

院系: 班级:

姓名:_______ 试卷总分:100

一. 单项选择题(按题中给出的字母A、B、C、D,您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在指定

的位置内)(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 30 分 ) 1、 可 用 于 减 少 测 定 过 程 中 的 偶 然 误 差 的 方 法 是 : A. 进 行 对 照 试 验; B. 进 行 空 白 试 验;C. 进 行 仪 器 校 准; D. 增 加 平 行 试 验 的 次 数 答( ) 2、 下 列 叙 述 中 不 正 确 的 是 :

A. 置 信 区 间 是 表 明 在 一 定 的 概 率 保 证 下, 估 计 出 来 的 包 含 可 能 参 数 在 内 的 一 个 区间;

B. 保 证 参 数 在 置 信 区 间 的 概 率 称 为 置 信 度; C. 置 信 度 愈 高, 置 信 区 间 就 会 愈 宽; D. 置 信 度 愈 高, 置 信 区 间 就 愈 窄答( )

3、 有 一 瓶 化 学 试 剂 的 标 签 为 红 色, 其 英 文 字 母 的 缩 写 为 : A. G.R. ;B.A.R. ; C. C. P. ; D.L.P.答() 4、Na2B4O7? 10H2O 用 作 基 准 物 质, 应 存 放 在 : A. 装 有 变 色 硅 胶 的 干 燥 器; B. 其 它 干 燥 器; C. 装 有 CaCl2 的 干 燥 器; D. 装 有 饱 和 蔗 糖 食 盐 水 溶 液 的 干 燥 器答( ) 5、 测 定 褐 铁 矿 中 的 铁, 宜 选 择 的 溶 剂 是 : A. 盐 酸; B. HNO3 ; C. H2SO4; D. 10% NaOH 溶 液答() 6、 递 减 称 量 法 ( 差 减 法 ) 最 适 合 于 称 量 : A. 对 天 平 盘 有 腐 蚀 性 的 物 质; B. 剧 毒 物 质;

C. 易 潮 解、 易 吸 收 CO2 或 易 氧 化 的 物 质; D. 要 称 几 份 不 易 潮 解 的 试 样答() 7、 碱 性 水 溶 液 中 氢 离 子 浓 度 等 于 :

K

A. 14.00

D. 10?(14.00?pH)

答( )

8、 符 合 下 面 弱 电 解 质 分 布 图 的 是 :

?pOH

; B.

w

; C. 10?pH;

A. HF( pKa = 3.46 ); B. HCOOH(pKa = 3.74 ); C. HOAc (pKa = 4.74 ); D. NH3?H2O(pKb = 4.74)答()

9、 将 pH= 5.0 与 pH= 9.0 的 强 电 解 质 溶 液 以 等 体 积 混 合, 溶 液 的 pH 值 为 : A. 5.0 ;B. 6.0;C. 7.0;D. 9.0答() 10、 酸 碱 滴 定 中 选 择 指 示 剂 的 原 则 是 : A. Ka = KHIn ;

B. 指 示 剂 的 变 色 范 围 与 化 学 计 量 点 完 全 符 合;

C. 指 示 剂 的 变 色 范 围 全 部 或 部 分 落 入 滴 定 的 pH 突 跃 范 围 之 内;

D. 指 示 剂 变 色 范 围 应 完 全 在 滴 定 的 pH 突 跃 范 围 之 内答()

11、 对 于 半 反 应 MnO4? + 8H? + 5e? 达 的 能 斯 特方 程 式 是 :

RT

cKMnOcMn

?

42+?4

2? + 4H2O 用 条 件 电 极 电 位 表

aMnOaMn

A. E =

E

'

+

nF

ln

RT

;

+8

;

B. E = ED. E = E 答(

'

+nF

RT

ln

?42+

;

?4

RT

C. E = E

'

+nF

ln

cMnO

?[H

2+

]

cMn

'

+nF

ln

aMnO

?[H

2+

+8

]

aMn

12、 电 极 电 位 对 判 断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 性 质 很 有 用, 但 它 不 能 判 别 :

A.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速 率;

B.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方 向; D. 氧 化 还 原 的 完 全 程 度

C.氧 化 还 原 能 力 大 小;

答(

13、 在 HCl 介 质 中, 用 KMnO4 溶 液 滴 定 Fe2? 时, 需 加 入 MnSO4 , 其 主 要 作 用 是 :

A. 加 快 反 应 速 率; C. 阻 止 MnO2 生 成;

B. 防 止 诱 导 效 应 合 Cl? 氧 化; D. 防 止 KMnO4 分 解 答(

14、 氧 化 还 原 滴 定 常 以 滴 定 突 跃 的 中 心 ( 作 化 学 计 量 点 ) 为 滴 定 终 点, 完 全 符 合 这 个 要 求 的 是 :

2

A. n1 = 1 , n2 = 2 ;

B. n2 = 2 , n2 = 1;

C. n1 = 1, n2= 3 ;

D. n1 = 2, n2 =

答()

15、 用 Na2C2O4 标 定 KMnO4 时, 由 于 反 应 速 率 不 够 快, 因 此 滴 定 时 溶 液 要 维 持 足 够 酸 度 和 温 度, 但 酸 度 和 温 度 过 高 时, 又 会 发 生 :

A. H2C2O4 挥 发 ;

E

B. H2C2O4 分 解; C. H2C2O4 析 出;D.

E

Cu

H2C2O4 与 空 气 中 氧 化 反 应

I2/2I

?

2+

/Cu

+

答()

16、 已 知 下 列 反 应 :

升 高;

高;

= 0.54V , = 0.16V。 从 两 电 对 的 电 位 来 看,

2Cu2? + 4I? 2

应 该 向 左 进 行, 而 实 际 是 向 右 进 行,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

A. 由 于 生 成 CuI 是 稳 定 的 配 合 物, 使 Cu2? ?Cu? 电 对 的 电 位 B. 由 于 生 成 CuI 是 难 溶 化 合 物, 使 Cu2? ?Cu? 电 对 的 电 位 升 C. 由 于 I2 难 溶 于 水, 促 使 反 应 向 右; D. 由 于 I2 有 挥 发 性, 促 使 反 应 向 右

答()

17、 下 列 关 于 重 量 分 析 基 本 概 念 的 叙 述, 错 误 的 是 : A. 气 化 法 是 由 试 样 的 重 量 减 轻 进 行 分 析 的 方 法; B. 气 化 法 适 用 于 挥 发 性 物 质 及 水 分 的 测 定; C. 重 量 法 的 基 本 数 据 都 是 由 天 平 称 量 而 得;

D. 重 量 分 析 的 系 统 误 差, 仅 与 天 平 的 称 量 误 差 有 关答()

18、 下 列 有 关 沉 淀 溶 解 度 的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 : A. 一 般 来 讲, 物 质 溶 解 度 随 温 度 增 高 而 增 加;

B. 同 一 个 沉 淀 物, 其 小 颗 粒 的 溶 解 度 小 于 大 颗 粒; C. 同 一 沉 淀 物, 其 表 面 积 愈 大 溶 解 度 愈 大;

D. 沉 淀 反 应 中 的 陈 化 作 用, 对 一 样 大 小 的 沉 淀 颗 粒 不 起 作 用答( )

19、 将 380g 纯 NaCl ( M = 58.44g?mol?1 ) 放 入一 水 桶 中 并 充 满 水。取100mL该 溶 液 , 以 0.0747mol?L?1 AgNO3 滴 定, 耗 去 32.24mL 。 则 该 水 桶 的 体 积 为 :A. 2700L ; B. 2700mL ; C. 270mL ; D. 270L答()

20、 下 列 有 关 莫 尔 法 的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

A. 由 于 卤 化 银 沉 淀 吸 附 被 滴 定 的 卤 离 子 而 使 滴 定 终 点 提 前; B. AgI 吸 附 I? 比 AgBr 吸 附 Br? 更 严 重 ;

C. S2? , CO32? 等 离 子 的 存 在 会 干 扰 Mohr 法 测 定 卤 离 子;

D. Mohr法 既 可 用 AgNO3 滴 定 卤 离 子, 也 可 用 NaCl 滴 定 Ag? 离 子答()

21、 已 知 30.00mL AgNO3 溶 液 正 好 与 20.00mL 浓 度 为 0.1075mol?L?1 NaCl 溶 液 和 3.20mL KCNS 两 溶 液 作 用 完 全。如 果 AgNO3 溶 液 与 KCNS溶 液 的 体 积 比 为1.006,则 下 列 各 组 浓 度 (单 位: mol?L?1 ) 正 确 的 是 : A. [ AgNO3] = 0.07167 , [ KCNS] = 0.08078 ; B. [ AgNO3] = 0.08022 , [ KCNS] = 0.08010 ;

C. [ AgNO3 ] = 0.08028 , [ KCNS] = 0.08076; D. [ AgNO3] = 0.08017 , [ KCNS] = 0.07969 ;答( ) 22、 将 滤 纸 条 浸 没 于 a ? 溴 代 萘 的 甲 醇 溶 液 中, 取 出 晾 干 后 滴 一 滴 混 和 氨 基 蒽 醌 试 液, 悬 于 吡 啶 水 溶 液 之 上 并 让 其 下 端 浸 于 吡 啶 溶 液 之 中。 下 列 有 关 说 法 错 误 的 是 : A. 这 是 一 种 液 ? 液 层 析 分 离 的 ;

B.该 层 析 的 固 定 相 为 甲 醇 , 流 动 相 为 吡 啶;

C. 该 层 析 分 离 的 是 各 种 氨 基 蒽 醌 的 同 分 异 构 体; D. 该 层 析 分 离 的 原 理 是 基 于 分 配 定 律答()

23、 氧 化 铝 是 薄 层 层 析 中 常 用 的 吸 附 剂 或 载 体。 下 列 有 关 它 的 叙 述 不 确 切 的 是 :

A. 它 是 一 种 吸 附 力 较 强 的 吸 附 剂; B. 它 有 酸 性、 中 性、 碱 性 三 种 类 型;

C. 不 加 粘 合 剂 的 氧 化 铝 层 析 板 称 为 " 硬 板 "; D. 烘 烤 是 活 化 氧 化 铝 的 方 法 之 一答( ) 24、 下 列 叙 述 中 正 确 的 是 :

A. 有 色 溶 液 对 光 的 吸 收 都 遵 守 比 耳 定 律; B. 溶 液 的 颜 色 由 其 透 射 光 的 波 长 所 决 定;

C. 有 色 溶 液 的 最 大 吸 收 波 长 随 溶 液 浓 度 的 增 大 而 增 大;

D. 含 Fe3? 的 水 溶 液 可 与 邻 菲 罗 啉 ( 邻 二 氮 杂 菲 ) 生 成 橙 红 色 配 合 物答() 25、 某 有 色 物 质 的 溶 液, 每 50mL 中 含 有 该 物 质 0.1mg 。 今 用 1cm 比 色 皿 在 某 光 波 下 测 得 透 光 度 为 10% , 则 吸 光 系 数 ( 单 位 : L?g?1 ?cm?1 ) 为 :

A. 1.0?102 ; B. 2.0?102 ; C. 5.0?102; D. 1.0?103

答()

26、 有 机 显 色 剂 的 优 点 很 多, 下 列 不 属 其 优 点 的 是 : A.反 应 产 物 多 为 螯 合 物, 稳 定 性 高; B. 反 应 的 选 择 性 高, 可 避 免 干 扰 反 应 发 生; C. 一 般 反 应 产 物 的 ? 值 大, 故 灵 敏 度 高; D. 显 色 剂 的 ? 值 大, 有 利 于 提 高 灵 敏 度答( ) 27、 某 物 质 显 色 后, 透 光 度 T 曲 线 如 图 所 示。 应 选 用 的 单 色 光 波 长( 单 位 : nm ) 为 : A. 420 ;B. 440;C. 470;D. 420 或470

答( )

答()

28、 普 通 光 度 法 测 定 K2Cr2O7 的 硫 酸 溶 液, 一 般 选 作 参 比 溶 液 的 是 :

A. 蒸 馏 水 B. H2SO4 溶 液; C. K2Cr2O7 的 水 溶 液;D.K2Cr2O7 的 硫 酸 溶 液答()

29、 目 视 比 色 法 中, 常 用 的 标 准 系 列 法 是 比 较 : A. 入 射 光 的 强 度; B. 透 过 溶 液 后 的 光 强 度; C. 透 过 溶 液 后 的 吸 收 光 强 度;D. 一 定 厚 度 溶 液 的 颜 色 深 浅答() 30、 某 试 样 中 含 0.5% 左 右 的 铁, 要 求 测 定 的 相 对 误 差 为 2% , 可 选 用 的 测 定 方 法 是 :

A. KMnO4 滴 定 法;B. K2Cr2O7 滴 定 法; C. EDTA 滴 定 法; D. 邻 菲 罗 啉 比 色 法答()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总计 11 分 ) 1、本小题2分

在 较 稀 的 弱 电 解 质 或 极 稀 的 强 电 解 质 溶 液 中, 离 子 的 活 度 系数 接 近_________, 可 以 认 为 活 度 等 于__________。 2、本小题2分

有 一 磷 酸 盐 混 合 试 液, 今 用 标 准 酸 滴 定 至 酚 酞 终 点 时 耗 去 酸 的 体 积 为 V1 ; 继 以 甲 基 橙 为 指 示 剂 时 又 耗 去 酸 的 体 积 为 V2 。( 1 ) 当 V1 = V2 时, 组 成 为_______________; ( 2 )当 V1 ? V2 时 ,组 成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小题1分

某 试 样 中 含 HCl + H3PO4 或 H3PO4 + NaH2PO4 或 这 三 种 化 合 物 的 任 一 种。 今 取 V0 mL 试 样 溶 液 , 用 浓 度 为 c mol?L?1 的 NaOH 标 准 溶 液 滴 定 至 甲 基 橙 终 点 时, 消 耗 NaOH 溶 液 体 积 为 VmL ; 当 将 甲 基 橙 换 成 酚 酞 指 示 剂 ,滴 定 至 达 终 点 时, 消 耗 2.8 mL NaOH 溶 液 。该 试 样中 所 含 组 分 应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小题2分

篇三:大一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内能:体系中各种形式运动能量的总和,用U或E表示。目前仍无法测量、计算一个体系内能的绝对值,但是内能变化的相对值(ΔU),可以通过两个状态之间能量的得失来求出,与过程无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 = Q + W W=-P外ΔV(只有体积功的时候)

※通过不同途径从同样的初态膨胀或压缩到同样的终态环境对体系的功不同。由此给出一个重要结论:压强-体积功是一个和途径有关的物理量。 ※物理学上把一个体系能通过原途往返而环境无功损失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而把往返路径不一致因而环境有功损耗的过程叫做不可逆过程。 ※对于理想气体体系的各种可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功、热和体系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1. 等容过程: V= 0,W = 0,QV = n?CVT U = QV = nCVT (Cv等容热容,书P123~125)

2. 等压过程: W = PV,QP = nCPTU = PV + nCP

T= n R T + n CP T= n (CP R) T = n CV T 3. 等温过程 : W = nRTln (V2/V1)U = 0

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则为Q = W = nRTln (V2/V1)

4. 绝热过程 : Q = 0, W = U, U n CV T, W = U = n CVT U n CV T (因为等T = 0U = 0) =

V

PCC=

V VCRC= 1 +

V

CR(可以得出CV = R / (1)所以绝热过程中环境对体系所作的功为:W =

U = n CVT =nRT1 )

U=nCVT(W和Q不是状态函数,与具体过程有

关) 所有过程(可逆、不可逆过程)都必须服从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考虑体积功): 化学反应发生后,产物(终态)温度恢复到反应前反应物的温度(始态),过程中体系只对抗外压力做体积功,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为此反应

的反应热

a) 恒容反应热 : 等容过程W = -PΔV = 0 故ΔU = Qv, ΔU = Qv = nCvΔT

b) 恒压反应热 : 在等压过程中W =-PΔV, ΔU = Q + W = Qp-PΔV→Qp = ΔU-W =(U2+PV2)-(U1+PV1) 说明等压反应热不仅与内能有关,也与体积变化有关

Qp = nCpΔT ΔU = -PΔV + nCpΔT对理想气体: ΔU = -nRΔT + nCpΔT= n(Cp-R)ΔT = nCvΔT

※状态函数焓(H) : H = U + PV ; Qp = H2-H1 =ΔH在等压过程中,体系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或减少)体系的焓。同样,在等容过程中,体系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或减少)体系的内能,ΔU = Qv = nCvΔT。 ※ΔH与ΔU的关系:在只涉及固态和液态的反应,PΔV项可忽略,则ΔU~ΔH

在涉及气态的反应ΔH与ΔU有较大的差别,因为PΔV = ΔngRT所以ΔH = ΔU + ΔngRT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点:

1) 方程式系数代表参与反应的摩尔数,不一定是整数 2) 要标明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状态不同,ΔH也会不同

3) 物质的焓与温度有关,必须注明:ΔrHm?(298)上标?代表热力学标准状态:1atm;溶液1 mol?kg-1(m);液态,固态纯物质; 下标r 代表反应焓, m 代表摩尔焓,(298)代表温度,若指25°C ~ 298.15 K,可以简写为ΔrHm?,还可简写为ΔH? 4 ) 因ΔH属广度性质,故与方程式绑在一起

5)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逆反应的ΔH?与正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物质的燃烧焓(Hcomb)是指:1摩尔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而变成稳定产物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焓变叫燃烧焓。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效应恒定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 ※生成反应 : 由稳定单质生成化合物(或不稳定单质)的反应

※标准生成焓(ΔfH?) : 在标态下,(T)K时,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变 (T=298K时可略写为ΔfHm?、ΔHf? )

※稳定单质 : 元素在1atm,25℃时最稳定的形态。稳定单质的生成焓为零 ※键焓:在标态下,断开1mol气态物质的键,形成气态原子的焓

※常用键能B.E来表示键焓: 1)B.E总是正数。2)在多原子分子中相同的键的B.E值是不等的。3)在不同分子中相同键的B.E值也不等。 ※引入平均B.E的概念

ΔH?=-[B.E

B.E反应物]

可以从反应焓来估算化合物的键焓。

※在理想条件下,压强对反应焓无影响。可以认为,在任何压强下,反应的焓变跟在标准压强下一样。 ※在P = 1atm,T为任意值的条件下,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的反应焓应为:

ΔHT =ΔH1 +ΔH0+ΔH2 =ΔH0+[cCP(C)+dCP(D)-aCP(A) -bCP(B)]?(T-298.15)

※熵(S) : 体系无序性或混乱度、离散度的量度; 熵变ΔS =

Q

可逆

T

;

标准熵 (S?):S = KB㏑Ω ( KB为波兹曼常数 Ω 热力学几率,代表体系可能出现的微观状态 )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为零。由T→0 K时Ω→1,㏑Ω→0,则S→0

因而熵(S)与内能(U)、焓(H)不同,是有绝对值的。

※1mol各种物质在标准条件(1.00atm,298.15K)下的绝对熵,称为物质的标准摩尔熵,符号S(S= =S298.15 S0 = S)

※同量的同一物质:S(g)> S(l)> S(s);

同一类物质:摩尔质量越大,S越大; 同一物质,T↑,S增加?S=CplnT

2T1

;

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结构越复杂,S越大;

压力对固、液态物质影响很小,但对气态影响较大,P增加,S减小( 等温过程?S=?nRlnP 2P1

)

※相变过程的ΔS: Q相变 = Q可逆 = ΔH相变 → ?S=

?H相变

T

相变

※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了热量Q,环境必然同时失去热量Q环境= -Q。因此克劳修斯把过程中环境实际上失去的热量和温度之比定义为过程的环境熵变ΔS环境(?S

环境

=

Q

环境

T

=?Q

T)

并把ΔS环境和ΔS体系之和定义为该过程中宇宙总熵的变化ΔS宇宙:ΔS宇宙=ΔS环境+ΔS体系

那些始终态相同的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体系的熵变可以相等,但不会有相同的环境熵变和宇宙熵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 可逆过程宇宙熵不变;不可逆过程宇宙熵增加;宇宙熵减小的过程是不可能的。

按这条定律,宇宙熵变是判别过程不可逆性或自发性的基本标志:宇宙熵变愈大,过程的不可逆性就愈大,也愈容易自发地进行。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rSnj Sm(生成物j )-ni Sm(反应物i )温度变化,对反应熵变ΔrS?影响不大,在一般变化范围可忽

略不计。 ※因为熵增加过程是自发的不可逆过程,故可利用ΔS来判断过程的自发性,即:ΔS总=ΔS体+ΔS环=ΔS孤立

可逆过程: S孤立= 0 自发(不可逆)过程: S孤立> 0 不可能发生过程: S孤立< 0

不可以单独使用ΔrS?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G=H-TS ( G:自由能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ΔG = H-TS

ΔGT.P< 0 (ΔS孤立> 0) 自发 ΔGT.P = 0 (ΔS孤立 = 0) 可逆 ΔGT.P> 0 (ΔS孤立< 0) 不可能发生

※生成自由能ΔfGm?(T):在温度T时,由标态的稳定单质完全反应生成1 mol标态化合物(或不稳定单质)时,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在25℃时 ΔGf? 单位 kJ/mol ※由ΔGf?计算ΔrGm? : ΔrGm?=∑niΔfGm?生成物-∑njΔfGm?反应物

298.15

0PdT

T

C

※由ΔHf?和Sm?求ΔrG? : ΔG?=ΔH-TΔS

※ΔG=ΔH-TΔS是温度的函数,任何反应的ΔG?(T)都是随温度变化的(与ΔS?和ΔH?不同)。当温度≠25 C时应使用ΔHf?和Sm?来计算,不应直接使用ΔG?f

※当反应没有气体参加时,压强的影响可忽略。有气体参加反应时压强的影响必须考虑。对理想气体(P185): Gm = RT lnP 2P1

※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就是反应速率。如 A(反应物)→B(生成物)v =

?n

?t

(单位:mol s-1 ) 则v =

?B?t

=

??A

?t

※若产物是气体,反应又在体积V确定的容器内进行;在温度T下,产物的化学量和它的压强P和浓度C有如下所示的定量关系:

n =P

VRT

= CV

※在V和T保持不变时,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可以用产物压强的时间变化率vP或产物浓度的

时间变化率vC来描述:

vP = PPtt2121

(单位:atm s-1 ) vC = CCtt2121

(单位:mol L-1 s-1 )

三种速率间的关系: vn = vP(

)

VRT = vC V

※v表示平均速率,而瞬时速率:0 limtBdBdAvtdtdt

是两时间点之间直线的斜率

※对一个正反二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可逆反应来说,正向反应有正向的反应速率

v

应有逆向的反应速率vv应当是二者之差: v = v

v

※若反应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净速率通常和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有关,反映这种联系的经验定律,就称为反应的速率定律。 ※aA+bBcC+dD, A1a mndvBdt

=kA

k:反应速率常数,单位 mol-(m+n-1)Lm+n-1s-1,是温度的函数m,n:反应级数,m+n:反应的总级数

m

n vBkA表示对反应物A是m级反应,对反应物B是n级反应;m,n或(m+n)可以等于零,零级反应表示反应速率v与[A]

或[B]或[A]与[B]无关,甚至还有分数级和负级反应

※基元反应:基元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所经历的每一个简单步骤,是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只经一步反应就转化成生成物的反应。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对aA+bB→

cC

ABC111a

b

c

a

b

dddvBdt

dt

dt

=kA


大一化学》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03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