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森林公园指导思想

森林公园指导思想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6 | 移动端:森林公园指导思想

篇一:森林公园标准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 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附录E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

附录F 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文件组成

附录G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 总 则

1.0.1 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统一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要求,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森林公园及其他森林旅游区总体设计。1.0.3 本规范制定的依据是《森林法》、《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1.0.4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应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逐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0.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 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森林旅游的同时,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1.0.5.2 森林公园建设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1.0.5.3 森林公园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1.0.5.4 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

1.0.6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总体布局

2.1.1 总体布局必须全面贯彻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

2.1.2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游览与生产和服务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

2.1.3 从公园的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多种功能需要。

2.1.4 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出基础上,以游览区为核心,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总体的协调性,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1.5 要有长远观点,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2.2 森林公园区划

2.2.1 区划系统

游览区——景区

游乐区娱乐区

狩猎区

森林旅游区 野营区

休、疗养区

森林公园 接待服务区

生态保护区

生产经营区

行政管理区

管理、生活区 居民生活区

2.2.2 功能分区

2.2.2.1 根据森林公园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

2.2.2.2 游览区:为游客游览观光区域。主要用于景区、景点建设;在不降低景观质量的条件下,为方便游客及充实活动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一定规模的饮食、购物、照相等服务与游艺项目。

2.2.2.3 游乐区:对于距城市50km之内的近郊森林公园,为添补景观不足、吸引游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建设大型游乐与体育活动项目时,应单独划分区域。

2.2.2.4 狩猎区:为狩猎场建设用地。

2.2.2.5 野营区:为开展野营、露宿、野炊等活动用地。

2.2.2.6 休、疗养区:主要用于游客较长时间的休憩疗养、增进身心健康之用地。

2.2.2.7 接待服务区:用于相对集中建设宾馆、饭店、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

2.2.2.8 生态保护区: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公园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2.2.2.9 生产经营区:从事木材生产、林副产品等非森林旅游业的各种林业生产区域。

2.2.2.10 行政管理区:为行政管理建设用地。主要建设项目为办公楼、仓库、车库、停车场等。

2.2.2.11 居民生活区:为森林公园职工及公园境内居民集中建设住宅及其配套设施用地。

2.2.3 景区划分

2.2.3.1 景区内的景观资源应具有完整性,景点相对集中。

2.2.3.2 景区的主题必须鲜明,具有特色,以其独特魅力而存在。

2.2.3.3 有利于游览线路组织,便于游览和管理

2.2.4 区域定界

依据本规范2.1和2.2.3的规定,在1:10000或1:5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结合现地调绘,以自然区划为主进行功能区、景区定界。

2.2.5 分区概述

按功能分区概要阐述基本情况、利用功能、主要建设内容以及采取的出主要措施。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1.1 确定合理环境容量应遵循的原则

3.1.1.1 合理环境容量必须符合在旅游活动中、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要求。

3.1.1.2 合理环境容量应满足游客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要。

3.1.2 环境容量测算

3.1.2.1 应分别按景区、景点可游面积测算日环境容量,并结合旅游季节特点,计算公园年环境容量。

3.1.2.2 环境容量一般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等三种测算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或综合运用。

(1)面积测算法:除卡口法和游路法适用条件之外、游人可进入游览的面积空间,均可采取此法。

(2)卡口测算法:适用于溶洞类及通往景区、景点必须并对游客量具有限制因素的卡口要道。

(3)游路测算法:适用于游人只能沿山路步行游览观光风景的地段。

3.1.3 游客容量

在环境容量测算基础上,按景点、景区、公园换算日、年游客容量。

3.1.4 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计算公式见本规范附录D。

3.2 游客规模

3.2.1 总体设计前,应对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游客规模进行核实。

3.2.2 根据森林公园所处地理位置、景观吸引能力、公园改善后的旅游条件及客源市场需求程序,按年度分别预测国际与国内游客规模。

3.2.3 已开展旅游的出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可在充分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游人增长速度变化规律进行推算;未开展旅游的新建公园可参照条件类似的森林公园及风景区游客规模变化规律推算,也可依据与游客规模紧密相关诸因素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公园的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1.1 景点设计内容

景点平面布置、景点主题与特色、景点内各种建筑设施及其占地面积、体量、风格、色彩、材料及建设标准。

4.1.2 组景

4.1.2.1 组景必须与景点布局统一构图,以达到景点与总体环境相协调。

4.1.2.2 充分利用已有景点,视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修整、充实、完善,提高其游览价值。

4.1.2.3 新设景点必须以自然景观为主,突出自然野趣;以人文景观做必要的出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除特殊功能需要外,景区内不宜设置大型人造景点。如必须设置时,应以不破坏自然景观并与字相协调为前提条件。

4.1.2.4 景点主题必须突出、个性必须鲜明;各景点主题之间应相互连贯,但不可雷同。

4.1.3景点布局

4.1.3.1 景点布局原则

(1)突出森林公园主题,从公园整体到局部都应围绕公园主题安排。

(2)总体布局应突出主要景区,以主要景区为中心;景区内应突出主要景点,以主要景点为中心;运用烘托与陪衬等手段,合理安排背景与配景。

(3)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紧密结合,处理好动与静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4.1.3.2 静态空间布局

(1)依据风景透视原理,合理确定景点视场;综合借用对景、透景、障景、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多种艺术手法,合理处理画面与景深,增强艺术感染力。

(2)对景的运用应结合河流、道路、疏林、草地等自然地形、地物设置,严禁砍伐古树名木开辟透视线。

(3)根据闭锁空间与开朗空间的具体条件,合理组织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

4.1.3.3 动态序列布局

(1)正确运用“断续”、“起伏曲折”、“反复”、“空间开合”等手法,构成多样统一的鲜明连续风景节奏。

(2)在整个演替过程中,连续布局不应平铺直叙,除自始至终要有主调、配调和基调之外,还应有阶段性,应突出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的时空艺术构图特征。

(3)景点的连续序列布局应沿山势、河流水系、干道的走向展开。

(4)季相交替布局:森林植被是森林公园构图的主要题材。植被布局,应视具体条件,充分利用植物干、叶、花、果的形态和色彩的季节变化在形成四季景观的同时,应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季节景观。

4.1.4 景点命名

4.1.4.1 高度概括景色特点,主题恰如其分,充分揭示景观的内涵精髓。4.1.4.2 雅俗共赏,应满足各层次多数游人游览需要。不得单纯艺术追求、片面标新立异、古辟、抽象、令人费解。

4.1.4.3 具有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能激发游人的探索和游赏兴趣。4.1.4.4 景点构思应虚实并举,达到意境与景物形体的完美结合。

4.2 游览线路设计

4.2.1 游览线路设计内容

选择游览方式、组织游览线路、确定游览内容。

4.2.2 游览方式选择

4.2.2.1 游览方式

(1)陆游:主要为步行或利用必要的带步工具进行游览,游览和活动内容比较丰富,经济简便。是目前主要的游览方式。

(2)水游:利用自然或人工水体,乘舟游览,可充分利用水面,开展水上游览,丰富游览内容。

(3)空游:可乘直升飞机、滑翔机、热气球、缆车等开展空中游览,主要适用于较大型森林公园。空游设施选址必须以不降低景观质量和有利于资源保护为原则。

篇二: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由来和立项依据 (二)建设国家森林公园的必要性 (三)森林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二、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拟建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四至界线和规划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包含多个分散景区的,应分别进行描述。

(二)地文条件。森林公园所属山系,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土壤及母岩状况及其对开展旅游的价值或影响。

(三)气候条件。森林公园所在区域气候类型,年气温变化,光照条件,年降水量、降雨日数及其分布,湿度状况,无霜期,霜冻期,年降雪期及积雪厚度。

(四)水文条件。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河流、水体的水文、水质状况。

(五)森林资源条件。森林公园所属自然区系,森林植被特征,主要植物种类、分布情况及生长状况;主要动物种类、分布情况及可见频度。

(六)社会经济条件。森林公园所在地历史沿革,公园隶属,人口、民族、宗教状况;公园所在市、县近年社会经济状况,林业经济状况,市、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

(七)基础设施条件。森林公园内外交通运输、水电、通讯状况,公园内食宿、医疗、商业等现状。 三、森林风景资源特点 (一)自然景观资源。

1、森林景观资源。公园内山体植被垂直分布带或不同林分所构成的林层、林相景观的类型、特点及生长状况;森林与草原(草地)、水体镶嵌分布形成的景观位置和规模大小;具有较高保护、科研、审美价值的森林植物种类、数量、年龄、分布、位置及生长状况(古树名木或重要景观树应标明高度和胸径等主要数据);宜林地面积、位置、立地条件;具有较高保护、科研、审美价值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栖息环境、经常出没地点、活动规律等。

2、地貌景观资源。公园内可供观赏和游憩的山峰、峡谷、奇石、溶洞、雪山、冰川遗迹、古生物遗存等地貌景观的名称、位置、特征和规模大小(应标明海拔、长宽高等主要数据)。

3、天象景观资源。可供观赏的云海、雾海、日出、日落、佛光等天象景观的位置、规模与范围,观赏位置及时间。

4、水体景观资源。公园内可供观赏和游憩的湖泊、水库、瀑布、滩涂、河溪、泉水等水体景观的位置、特征和规模大小(应标明面积、落差、流量和长宽等主要数据)。

(二)人文景观资源。公园内可供观赏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现代工程等的名称、位置、规模和特征;特色突出的民族风情、乡土民俗及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历史人物、诗赋游记等的描述和记载;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纪念品的品种、产量及销售状况。

(三)可借景观资源。不属公园内但可借以烘托、陪衬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种类、名称、特点、观赏

2

篇三:某某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节 历史沿革

第四节 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第二章 生态环境及森林风景资源

第一节 生态环境本底调查与评价

第二节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 环境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第一节 环境容量估算

第二节 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第四章 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

第一节 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第二节 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第二节 规划原则

第三节 规划依据

第四节 规划分期

第六章 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第一节 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

第二节森林公园主题定位

第三节森林公园功能分区

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第五节森林公园发展战略与营销策划

第七章 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第二节 植被规划

第三节 森林景观规划

第四节 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第八章 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第二节 重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

第三节 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

第四节 环境保护

第九章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第三节生态文化设施规划

第四节解说系统规划

第十章 森林生态旅游及服务设施规划

第一节 森林公园游憩产品定位

第二节 游憩项目策划

第三节游憩设施规划

第四节游览组织规划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

第四节 供热工程规划

第五节 通信、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工程规划

第六节 旅游安全保障系统与设施规划

第十二章 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

第一节 灾害历史

第二节 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规划

第三节其它灾害防治

第四节监测、应急预案

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

第十四章 社区发展规划

第一节居民点分布现状分析

第二节社区发展规划原则

第三节 社区发展规划

第十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现状

第二节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估

第三节 采取对策措施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

第一节 估算依据

第二节 投资估算

第三节 资金筹措

第十七章 效益评估

第一节 生态效益评估

第二节 社会效益评估

第三节 经济效益评估

第十八章 分期建设规划

第一节 近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第二节中远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第十九章 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臵

森林公园位于某某市中心区东南隅,规划面积149.20913公顷,距市中心约2.5公里。公园北临湘黔公路和机场路,南连省林科院林场,西接油榨街,东邻龙洞堡。森林公园与黔灵公园、南郊公园分别处于某某市的东南、西北、西南三方,与市中心的观山湖公园共同构成城市绿肺的造氧系统。

二、自然条件

(一)地貌地质、土壤、水文

地貌地质

公园地质构造大致分为西宽东窄、南北走向的两带。西带为石灰岩,最西侧纯度甚高,并有一南北走向的正断层;北部是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峰纱帽山、灯盏挂壁山和凤山;东带为碎屑岩夹石灰岩。

土壤

园内土壤除西面部分山顶为裸岩,土层瘠薄外,中部和东部区域分布着丰厚的腐殖土;西部土壤主要为石灰土,呈碱性;东部主要为黄壤,呈酸性。

水文

某某水资源主要源于天然雨,全市年天然径流546-640毫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56.3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3.4亿立方米。市域境内10千米以上河流共98条,其中长江流域90条,珠江流域8

条,主要河流有长江水系的乌江、南明河、猫跳河、鸭池河、暗流河、鱼梁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人工湖泊主要有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等。

(二)气候、年降水量、年均日照

气候

森林公园所处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无霜期270天。

年降水量

〃降水充沛,年内分布均匀。雨日多,多为小雨和夜雨,年均降水量1196.9毫米,年雨日约180天。

年均日照

年均日照总数为1354.2小时,日照率仅为27%,但光、热、水同季,利于植物生长。

(三)生物资源

1、植被

园内林木茂密,主要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为七、八十年代营造的人工林,以马尾松、华山松、杉木等常绿针叶林为主;沿谷土层肥厚,生长着茂密的阔叶林,以杨梅、油茶及毛栗、槲枥等壳斗科植物为主;西部石灰岩山分布有椤木石楠、化香、南天竹等植物。

2、动物资源


森林公园指导思想》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9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