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教师个人工作寄语

教师个人工作寄语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28 | 移动端:教师个人工作寄语

篇一:教师教育寄语

披甲营小学教师教育寄语

教师,应该与学生站在同一天平上。

——卫松斋语

爱生如母,是老师的本分。

——卫松斋语

用心灵深处最真诚的爱,陪伴着孩子们走过风雨坎坷的人生旅程。

——张学策语

师必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他惊喜地发现,你不再会斥责他。

——张学策语

师不应只限于解惑,,而应重训练孩子的创造力。

——张学策语

学生就象一本书,需要教师认真地品读。

——王秀芝语

任何时候,老师对学生的爱都不是多余的。

——王秀芝语

每个孩子都有擅长之处,考虑到这一点,教育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王秀芝语

握握学生的手,追求的不仅仅是目光的平视,更

是心灵的交流。

——马建华语

望地球,它只是一颗星;看自我,微小到无形。

——张秀爱语

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尊重自己。

创新是教育教学的不竭动力。——刘志友语

——赵发信语

教师应会的教育名言

※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

一个不把学生当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 “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

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激情。

※ 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就是太阳,我就是上帝,我就是

爱迪生,我就是总统;我一思考,就会灿烂。

※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

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 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地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

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

※ 在有的教师那里,他的职责似乎就是挑毛病,找岔。他就在对学

生的刁难、折腾中生活,还把这种刁难、折腾视为恪尽职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一直在忙忙碌碌中错中错,麻木不仁。

※ 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帮助一个人。

※ 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

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

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做人。

教 师 教 育 寄 语

披甲营小学

篇二:教师寄语集锦

篇三:教师寄语

口头禅“耕耘讲坛,执着追梦,奉献学生”。 他用青春、爱心和智慧,成就着心中的教育梦。 、 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罗言春的口头禅。提出了“以礼为本,滋润学生心田;以 德树人,引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礼仪教育,坚持做到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进校园、上课表、进课堂,并通过教师誓言、师生一日常规固化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 立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山村小学最后的守望者日期:2014 年 10 月 13 日 本文导读: ——记洋县槐树关镇洛川教学点教师肖世清 “只要学生需要,我会永远留在这里”。就是这句朴实的语话, 让肖世清成为洋县槐树关镇洛川教学点最后的一名守望者,成为孩子们唯一的寄托... 来源:洋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张恤民 陈保民 【字体:大 中 小】——记洋县槐树关镇洛川教学点教师肖世清“只要学生需要,我会永远留在这里”。就是这句朴实的语话,让肖世清成为洋县槐树关 镇洛川教学点最后的一名守望者,成为孩子们唯一的寄托。 当清晨第一缕曙光从地平线上升起,山民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时,一面鲜艳的五星红 旗在在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迎风飘扬,格外显眼。 这里没有城市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也没有接送子女的家长身影,稚嫩的读书声划破了 大山的宁静与安详,在大山间回荡。朴素的师生之爱坚强地承托着 15 名大山孩子求知的渴 望,这便是洛川教学点。 洛川教学点位于槐树关镇南部山区,群山环抱,距镇中心小学有 20 来里路。站在山巅, 宛若玉带似的汉江便在脚下。前些年,这里的群众生存条件差、生活艰苦,由于出行困难, 孩子都在本地上学。近些年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加之学校撤并,高年级学生都到了镇中心小 学。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洛川完全小学成为了该镇仅有的两个教学点之一,只保留了 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2009 年,原来在这里工作的两名教师相继调走,这里的 10 多个 孩子一下子陷入没有教师的困境。 大多数老师也不愿到这里来, 当时正在另一学校任校长的 肖老师怀着一颗对家乡孩子的爱心,回到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工作。 50 多岁的肖世清,1979 年当上民办教师,1999 年招转为公办教师,在乡村小学默默坚守 了 30 多年,大多时间在阳河、良心等偏远高寒山区工作。20 年的民办教师,他由最初生产 队记工分到每月拿 10 元、50 元、100 元的工资,收入极其有限。但无论在哪里,他都无怨 无悔地扎下根,竭尽所能、倾力而为,甘心清贫地教书育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山村教 育,把自己的心血洒向了山区孩子,用美丽的人生照亮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用无私的爱心 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乡村教师之歌,演绎出了人民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 用真情换来学生和家长的爱戴。 “铛铛铛┅ ┅”随着清脆的钟声响起,16 名孩子的读书声从一座砖木架构的瓦房里传出, 琅琅的读书声给沉寂的山村带来了灵气。洛川教学点一天的教学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两间简陋的教室里,16 个学生按照学前班和一年级、二年级 3 个年级划成 3 大方块坐 在一起,一切布置得井然有序。他潜心钻研复式教学法,努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 多的知识。在教室的两侧和后墙上,孩子们自己办起了学习园地,写着古诗,画着小动物, 还有手工制作。在肖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四种备课本,每一种都十分认真规范。他告诉我 们, 洛川教学点是一个有三个年级的复式教学点。 自己要承担幼儿保育和一二年级的全部课 程,样样不少,每天都要上七节课。 洛川教学点依山势修建,分上下两部分,由于位置特殊,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只能做 做操、玩玩老鹰捉小鸡、丢手帕、跳皮筋等游戏。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肖老师经常 在课外时间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树立学习信心,立志成才。

五年来,他为了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读书,他逐个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生学习和 家庭生活情况,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保证了村里所有适龄儿童走进校园。肖老师教学经验 丰富,教学成绩在全镇领先,一些在外就读的孩子也纷纷转回来了,学生数由当初的 10 名 增加到 16 名:学前班 4 名,一年级 5 名,二年级 7 名,偏远的村小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原来通往洛川村的是一条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遇上降雨下雪,山路泥泞不堪。秋季开 学一赶上雨季, 一百多斤重的书本等学习用品硬是从几十里外的镇中心校挑回学校。 学生放 学就得往会送,肖老师已经在泥淖中扒烂了五双胶鞋。 肖老师的家离学校只有 3 里路,但他每天必需住校,保证学校电器等财物的安全。星期 天吃过中午饭还得早早到校接学生营养餐料, 一周只能在家呆一天半, 家务农活和照顾老人 的是全都留给妻子。 除了备课、 上课、 批改作业、 打扫卫生外, 中午还得给孩子们做营养餐。 16 个孩子的中午饭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好,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他每天总是早早起床, 在学生到校之前就准备好当天午餐所需的食物,他的妻子每天十点半准时到校给孩子们做 饭, 灶膛红红的火焰总是把她的脸庞照映的如同善良的心一样红。 孩子们一提起阿姨做的饭, 个个垂涎三尺。 “今年学校才通了自来水,之前,吃水要到下面的沟里挑,一个来回就得 20 分钟。过去 每天要挑 5 趟水,把缸装满,满足一天的用水。”提起过去的事,肖老师如数家珍。 学校有 7 名留守儿童,最远的离校 6 里路,有 5 名是他要亲自送回家的。每天下午五点 半放学,送完学生回校常常是七、八点钟了。 在他的眼里,学生没有聪明和愚钝之分,是一样的可爱,他用爱让许多在别人看来笨拙 的孩子同样取得了成绩。 肖森是一个从小就离开父母的孩子, 跟着靠捡破烂为生的爷爷艰难 度日,厌学,甚至逃学。但他没有放弃,专门为这个学生制定了教育方案,从心理上疏导, 有时还和自己住在一块,用更多的时间帮助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持续上升,语文、数学成

绩均超过镇学生平均成绩 20 多分┅ ┅ “只要教学点还有一个孩子在,我就会一直坚守下去。”肖老师坚定地说。“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籍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肖老师如同一 支红烛,35 年如一日,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如今老了,但他依然用燃烧的烛光照亮山区 的希望。唯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影响人 乌鸟私情,愿期终养 :“作为教书人,春之播种对于秋之收获的意义,我不敢忘。不渴望健步如飞,却珍惜,一 步一个脚印。我是平凡人,也许优秀并不属于我,但是那个对得起良心的誓言,我不曾忘。 未来的路上,我唯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在属于我们的天空下飞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巍如荷。一茎孤引绿,碧水潭泮默默香。借用她 《写在春天里》的话共勉:“正如那临江下船后的石头阶梯,一路陡峭,徒走之艰难,然而 奋力之后,必然迎来更开阔的天地!”


教师个人工作寄语》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94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