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平潭石头厝

平潭石头厝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25 | 移动端:平潭石头厝

篇一: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第六节 姓氏构成

秦汉以前,平潭境内是闽越族居住地。秦汉以后,特别是两晋南北朝至唐宋期间,中原汉族因避兵祸,多次大批南迁入闽。五代时,卢皓、林甲自河南光州随王审知入闽,隐居于平潭小练岛。“后二姓繁盛,遂为福州巨族”。

平潭境内姓氏有160多个,考究来源,近者多系福清、长乐、莆田、晋江等地迁入,远者多来自北方中原地区。农村、渔区人口,以同姓宗亲聚居为主,城镇则各姓杂居。单字姓占绝大多数,以林、陈两姓居多,约占全县总人口43%。其次高、王、吴、李、翁、薛、郑、杨、魏、施、刘、黄、张、丁、游、周、何;再次俞、曾、郭、卓、蔡、许、潘、叶、念、方、冯、蒋、庄、欧、谢、徐、韩、梁、萧、柯、卢、任、曹、严、江、邱、余、姚、康、毛、詹、阮、赵、倪、唐、洪、巫、连、朱、颜、侯、程、龚、宋、邓、项、花、罗、汪、廖、陶、苏、汤、凌、葛、武、莫、池、马、傅、钟、章、余、敖、杜、董、金、钱、孔、盖、阎、雷、于、蓝、伊、疏、范、容、荣、齐、尤、夏、赖、沈、戴、孙、袁、温、邵、瞿、陆、成、初、彭、史、胡;此外人数极少的姓氏有:易、段、秀、龙、学、姜、关、季、郎、简、柏、谭、舒、黎、伍、甘、邹、冀、班、石、韦、祁、田、屈、孟、裘、文、阳、勇、练、娄、纪、梦、包、顾、力、宁、燕、谷、冉、熊、晏、殷、皮、农、童、据、接、穆、鲁、秦。复姓有欧阳、上官。

上楼丁氏 先祖赛典赤·瞻思丁,元代官居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后裔丁节,元时经商定居泉州,后迁居晋江陈埭。平潭丁姓回族,为陈埭丁姓的后裔,散居于上楼、玉井、港东等29个自然村。

三门澳王氏 姓祖闽王王审知,后裔王永康徙居福清港头。传至王国馨,迁平潭澳尾村。馨之孙王过山,生5子,长子平坦,居平潭斗石垄村;次子寿海、三子通明,居澳尾村;四子竹园,居三门澳村;五子芝田,居澳前田中村。

城关王氏 始祖王克履,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原居福建金门,因经商抵岚,定居于平潭五福境,其后裔转迁流水西楼等村。

田美任氏 始祖任献文,宋时入闽,居“君竹道头”(今福州马尾)。传至第五世任克仁,其长子宗忠,迁福清化南里岑厝(福清三山镇任厝村)。传至第十二世,任东山迁平潭田美村,任东海迁平潭玉瑶坑村。第十四世任敬峰、任光岳,迁敖东乡任厝村。

青峰、东庠刘氏 始祖刘存,字一心,号淮叟,唐末自河南固始率侄昌祖入闽,居福州凤冈。传至十三世刘浚,居福清平北里龙江(今高山镇龙尾村),其后裔先后迁入平潭青峰、东庠、渔塘等处定居。

山利李氏 始祖李邦,为唐高祖李渊次兄李湛的十世孙,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黄巢攻入汝州时,自河南徙居浙江蒲门斤竹,于乾符六年(879年)八月转迁入闽。其三子李宜隐,迁居福清北宅。传至第二十世时,李永禄、李永禧兄弟迁平潭南海村,李方岚迁山利村,李方祥迁潭角底村。

玉屿、伯塘吴氏 始祖吴祭字孝先,河南固始县人,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随王审知入闽。传至二十二世(明万历年间)的秦、泰、春三兄弟,先后从福清玉塘村迁入平潭。秦的后裔居康安、玉瑶、北楼、后垱等村;泰的后裔居玉屿村;春的后裔居伯塘村。

至凤张氏 始祖张睦,号太和,河南固始县人,唐昭宗时入闽。传至张谋,原居福清东张云山庄,后迁永宾里岱石山下(即城头后俸)。再传至张宗来(字君瑞),清顺治年间迁入平潭至凤村。仙宫下陈氏 先祖显、勋、黯三人唐时自河南固始县入闽,其后裔移居福清后营村。明万历年间,陈圯迁平潭仙宫下村,陈道明迁南安村,陈国仪迁南澳仔村,陈上省、陈上夏迁寨顶村。院前何氏 远祖河南固始县人,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入闽,其后裔何万(又名一元),南宋

时迁福清县龙田。万后第五世何君弼迁福清江镜村,第十三世何定居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迁平潭县院前村,其子迁潭角底村,第十五世何文灿迁坑北村。

渔限杨氏 始祖杨时,号龟山,河南固始县人,宋代入闽,居延平府将乐县。其第四世孙杨肇,因课盐福清,卜居于永宾里(今海口地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后,其后代子孙播迁平潭大练岛渔限等村。

酒店杨氏 杨时裔孙杨玺(凤山),迁福清永宾里后,生3子。其三子杨君玉(后改名均玉),迁福清六一都岭南,亦生3子。其三子杨德载,迁福清平北下里仙井村,传至君玉的十六世孙杨伯新,于清初自仙井村迁入平潭酒店。

梧井杨氏 始祖杨盈,河南固始县南井人,唐僖宗时官居防御使,后随王潮入闽。传至第十三世杨斌,迁福清钱山(又称“前坑”,即龙田潜山乡)。至后四世杨伯复,于明季从钱山迁西坪,后迁入平潭梧井。清康熙时调迁内地,22年后复归梧井。

北厝林氏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秋,始祖林禄领八族衣冠入闽,首任晋安太守。其裔孙林希逸居福清渔溪,逸之孙林明哲,于南宋景炎年间,避乱迁居平潭敖网“芙蓉垄”。传五世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为避倭患,迁居内地。林桓迁福清新丰里南窗村,其后代又从福清回迁平潭北厝和朴秀村。

钱便澳、大福林氏 始祖林禄一支后裔,先居长乐,后转迁福清山东村,传至第十七世,其后裔先后迁至平潭的大福、钱便澳、江斗门、斗垣、苍霞、青岐、当、沙塔等村。

桥锦头林氏 始祖林昕,河南固始县人,五代后梁开平年间随王审知驻闽,择居于福州。其后裔子孙林胜于宋代迁福清北林村,林永盛于元代迁福清沙玉村,明、清时先后播迁平潭桥锦头、吉钓、草屿的西楼、岑兜、莲澳等村。

西楼、谢厝周氏 始祖周维岳,河南固始县人,唐朝翰林学士。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随王潮入闽,居福州石井巷。传十一世周文约,迁福清黄仑村。其裔孙周昌迁福清松潭村。昌之后裔迁平潭流水西楼村、东庠澳底村、屿头玉瑶村。至二十五世周赐元、周延元,迁平潭谢厝村,再播迁渔屿村;周文道迁南社村,播迁澳尾村;周宏居迁大富田村。

斗魁郑氏 入闽始祖郑崇淳,明正统年间进士,居福清海口,其裔孙郑淑云,于清康熙、乾隆年间,自海口迁入平潭斗魁村。

澳前念氏 始祖念子华,河南祥符县人,宋绍兴年间任合州刺史,入闽定居于福清杞店,子孙分迁各处。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取消截界后,始迁入平潭观音澳,后播迁各村。

霞屿、东占施氏 始祖施惠张,唐昭宗时自浙江吴兴入闽,任威武将军,居福建省建阳县麻沙界首。传至第八世,宋京官施宗泽,出任福建转运使,肇基福清县龙田。宗泽之后第四世施世珠,生四子(一正、一国、一玉、一安)迁平潭霞屿。至第十八世施朝陛,自霞屿播迁东厝堑(今白青乡东占村)。

看澳、土库高氏 始祖高良器,河南卫辉府共城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自吴入闽,元和二年(807年)任长乐邑宰。传至第十五世高威,徙居平潭城关,后转居福清磁瑶。至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高荣迁入平潭罗澳村。延至明季,其后裔先后从福清磁瑶迁居平潭看澳、土库、当盛、江楼、鹤厝安等村。

后旺、一埠翁氏 远祖翁轩,河南固始县人,唐德宗时任闽州、漳州刺史,后卜居莆田竹啸,其孙翁巨隅徙居福清漆林村。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翁善迁福清瑟江。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翁奉迁平潭霞屿村,翁导训迁平潭一埠村。清代,翁绍陟从瑟江迁入平潭后旺村。东堑游氏 入闽始祖游匹,字五丈,河南固始人,官长史,唐末随王审知入闽,驻福州杨桥路,后人迁建阳县麻沙镇富垅村。其裔孙游奉(字玉光)迁福清县城头堑柄村。奉之后代游玉于明嘉靖年间迁平潭东堑村。其后游辉迁招康村,游永贵迁玉堂村。

东昆、跨海薛氏 远祖薛凤池,河南固始县人,唐末入闽,居福清凤池村。因名字失传,后人以其居住地尊称“凤池公”。传至第二十三世薛太和,由福清坑北转迁薛厝岐村,生五子,即

尚仁、尚义、尚礼、尚智、尚信。尚义后代迁平潭龙美楼村,尚礼后代迁湖尾、后楼、深坞等村,尚智后代迁吉钓岭兜村。尚仁生三子,即孟富、孟贵、孟显。孟富后代迁平潭东昆村,孟贵后代迁跨海村。

倒瑞垅薛氏 入闽始祖薛贺,晋代迁福安县廉村,传至第十一世薛娟,唐初迁福清福唐里七坑(今属福清龙田镇)。娟之后世薛楔迁福清龙田积库村,楔之裔孙薛贵宝迁平潭倒瑞垅村。钱便澳魏氏 始祖魏看,世居河南固始县,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卜居福清清远里(今宏路地区),其裔孙迁福清六十都文林(今东瀚文林村)。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第十四世孙魏天乐,迁福清东瀚西营村;其次子魏仁德,迁平潭钱便澳。第十七世孙魏天祥,从东瀚西坊迁入平潭钱便澳。第二十五世魏桥、魏梓从福清西营迁平潭渔庄村;魏杉、魏栋迁苍霞垅村。

篇二:旅游产品设计之家乡平潭调研报告 林忠祯

一、 平潭简介

东海有神兽,英名叫麒麟。福建东部,有一个形似神兽麒麟的岛屿“舞动”在台湾海峡,那就是平潭的主要岛屿。因此,平潭岛也叫麒麟岛。因主岛海坛岛适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称“平潭”。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西临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北望白犬列岛与长乐市隔海相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

二、 平潭的文化底蕴

平潭历史悠久,但开发较晚,岛上还保留着大片海岛原始建筑,优美典雅,天蓝海更蓝,每年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度假。平潭素有“千礁之岛”之称,全县境内有名称的岛屿126个,岩礁702个。宽阔的海域与外海大洋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使海岛

自然拥有秀丽迷人的海域风光。由于地质构造和海水侵蚀的影响,发育众多奇特壮观的海蚀地貌形态,既有平坦宽阔的海滨沙滩,又有数不胜数的象形奇异岩石。湖、海、沙、石相映成趣,奇、幽、险、俏引人入胜,构成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景线,博得文人墨客的吟咏赞叹。

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公元1851—1861年(清咸丰)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公元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福清县海口东城的援剿镇改为海坛

篇三:平潭简介

平潭综合实验区简介 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省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北面、西面和南面分别与福州长乐市、福清市和莆田秀屿区隔海相望。平潭综合实验区面积392.92平方千米,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8公里。主岛海坛岛为中国第五大岛。海坛岛面积324.12平方千米(相当于香港本岛四倍、新加坡总面积一半),人口40万。辖7个镇、8个乡。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根据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同年7月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了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平潭岛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海岛旅游胜地,著名景点有:

半洋石帆(石牌洋) 平潭是个悬在茫茫大海中的孤岛,不同位臵的岩石在海流和风力这两个“雕塑大师”的合作下被塑造成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位于苏澳镇看澳村海面上的半洋石帆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处,这是一组造型独特的海蚀柱,远远望去,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大船,迎风鼓起两片巨大的风帆乘风破浪前进。

仙人井 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海蚀竖井,井壁是悬崖,井底有三个小洞与大海相连,小艇可以出没其中。如果赶上涨潮风又大的时候,从洞口涌入的海浪便如雷鸣海啸般惊天动地,非常壮观。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间裂开之大峡谷,唤做仙人谷,满滩的青灰色鹅卵石被浪涛雕琢得圆润可爱。

澳前客滚码头 位于平潭澳前镇观音澳,总投资4亿多元。该项目是目前平潭综合实验区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为两岸构建起海上直航通道。平潭是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平潭澳前与台湾新竹直线距离仅68海里,从平潭到台湾只需2至3小时,是两岸间最快捷、最经济的海上航线

龙凤头海滨浴场 该浴场位于平潭岛南隅,距城关1.5公里。海滩宽500米,连绵9.5公里长,坡度仅2.2度,是全国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砂粒晶莹洁白,星罗棋布的岛礁,后有茂密的森林,滩上可以行车走马,海中可以畅游娱乐,是喜欢游泳的游客不可不去的一处胜地。

泉州城市简介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4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超800万左右。泉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

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2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泉州市著名景点有:

开元寺 占地面积78000 平方,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开元寺。该寺名僧辈出,寺内有名闻中外的东西二塔等景观。目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

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人文胜迹和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崇武古城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分四层,面积为23332平方米,高度为43米。配套的景观广场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宽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博物馆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其中,二楼为综合主题馆,面积3466平方米,根据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分7部分设计布展。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展厅面积2889平方米,设立戏曲、民俗、建筑、工贸等专题内容,深入表现闽台关系。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游客休闲处和设备用房等。四楼为信息数字及研究中心。

厦门市简介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全市陆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市人口173.67万人,常住人口249万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厦门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全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榜首等荣誉称号。著名景点有:

鼓浪屿 一个面积1.91平方公里的小岛,是厦门旅游景点中最具魅力的景观之一,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厦门风景名胜的杰出代表,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2005年被国家权威地理旅游杂志《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排名第一,有“音乐之岛”、 “步行岛”、


平潭石头厝》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83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