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膏方广告

膏方广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22 | 移动端:膏方广告

篇一:膏方的历史由来

膏方小常识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

东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论述不同的药物剂型,用于临床应用中讲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其中就有“煎膏”的论述。 在此以后,历代具代表性的中医学著作,如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元时期的《丹溪心法》、《世医得效方》,明清以来的《本草纲目》、《医宗金鉴》和《清太医院配本》等等,对膏方都有相关的论述。就膏方总结比较精辟的,还得说明代中医药大家—陈嘉谟。他在《本草蒙荃》中讲“膏:熬成稠膏也。

药分两须多,水煎熬宜久。渣滓复煎数次,绞聚浓汁,以熬成尔。去久病用之,取其如饴,力大滋补胶固,故日:膏者,胶也。”

篇二:膏方常识

一、.什么是膏方?.膏方的作用

膏方是中药剂型的一种,可以中长期服用,被誉为最具个性化的成药。

膏方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经过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开小灶,膏方可全面调理脏腑,具有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随病加减,量体施方,灵活功专,无毒高效,简易易服,省时省力等特点。用膏方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二、膏方进补的适应人群?

膏方的适宜人群

1、慢性病人的进补:有慢性疾病史,但治疗后病情稳定者,可以根据季节,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2、亚健康者的进补:

(1)工作压力较大,体力消耗过多,常感乏力倦怠,睡眠不佳的青年人。

(2)无慢性疾病,但身体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3)体质下降,常常觉得力不从心的中老年人

(4)女性产后恢复期,更年期及畏寒肢冷、月经不调、大便秘结者

(5)肿瘤病人放化疗后体质虚弱者

(6)性功能低下者

3、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三、膏方应按体质进补

人们都认为,膏方进补离不开人参鹿茸,膏方就是一般保健品,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其实,这些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这个“补”,应该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需要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

比如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脉弱无力等,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脉细无力等,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潮热盗汗等,可以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尿频遗尿、腹中冷痛等,可以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中药制成的膏方。可见,膏方虽好,使用时亦应区别对待,不可盲目使用。

膏方怎么吃

进补很讲究,方子要讲究,食用时也要讲究。国家名中医王会仍介绍,膏方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用少量开水烊化,开始时早晨空腹服用1次,一周后改为一日服两次,早晚睡前一小时空腹服用,根据病症需要也可用温热黄酒冲服。成人每日服一汤匙,约30克;小儿减半。

膏方进补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服膏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因其中含钙、磷、铁,易与滋补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解稳定的化合物,致使牛奶与药物有效成分均受破坏,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急性胃肠炎或呕吐、腹泻或服用膏剂时若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症状严重,应予及时就医。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以防霉变。

亚健康与膏方

有些人常诉说自己平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胃纳不香,情绪低沉,焦虑善愁,精力不济,健忘失眠,惊悸胸闷,自汗盗汗,头晕眼花等等,但每次去医院作全面的物理、生化等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医生常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嘱定期随访。这些主观上有自觉症状,却又查无实据的人就是近年来在医学上被称为亚健康的人群。 膏方是根据个人的机体特异,经过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开小灶,或调和阴阳冲任,或益气养血,或活血化瘀,或疏肝理气,或平肝熄风,或镇静安神,或宽胸理气,或健脾益肾等方法,以达到改善或消除症状,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因此,膏方也是亚健康人群较适宜的剂型。

膏方的五大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冬今进补就是补,膏方离不开人参鹿茸,膏方就是一般保健品。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今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在认识上是一大误区!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但这个补,应该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而膏方是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的剂型特色,对病人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它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却病延年,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剂型,也是冬今进补的最佳剂型。

二、选材与加工上的误区:

不少人认为越贵越补,所以,一开膏方,就要有野山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其实,这也是误区。膏方是否有效,决定于辨证是否精当。立法应消补并用,通补兼施,千万不能小病大补,要牢记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的原则,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定理、法、方、药,这是正道。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反而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患。当然,药材应选道地,不应追求昂贵,时下一料膏方以千元左右已是很够了。

膏方的加工是特别讲究的。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所以煎膏也要有高手。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是医、药、工等综合的结果,不得马虎。但时下个别接受代煎膏方的单位、小作坊很令人耽忧,他们对药材的选择、炮制是否得当?煎熬是否合乎规范?管理不好,就有误区!

三、服法上的误区:

常见的服法误区之一为欲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毕其功于一役,结果适得其反!之二为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不停药。感冒与消化不良时,人的正常生理环境改变了,就不应该再服膏滋药。之三为一个膏方全家享用。膏方是针对个体的状况而制定的,应一人一方,不可混淆。贪小便宜者,一料膏滋药全家享受,无病者或体质不同者反而

会受害。之四为忽略禁忌。服膏时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影响疗效。

四、辨证上的误区:

辨证正确与否是疗效关键。常见误区如下:一为冬天进补、来年打虎论者,以补是论,自购人参、阿胶等加南货自煎,忽略了辨证,结果不少人服后胸闷腹涨,反害了自己。二为膏方成为群众性运动,全民进补。有些单位为职工谋福利,请来一两位医生,一个下午为全体员工开膏方,半天要开20—30张,这哪能仔细辨证、辨体质?无非是十全大补加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的堆砌,不考虑针对性,自无疗效可言!

五、年龄上的误区:

膏方除辨证外,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不同而投药各异,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别对待。但常见误区如下:一是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瘀交杂的较多,还夹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很易导致留寇为患。二是青少年因家长的疼爱,也在服膏方补身体。不论要求身高也好,要求益智也好,不要急着用补肾的药物,这很可能引致性早熟,将会贻害孩子的终身。

膏方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是中医的精华,有规范,有尺度,希望医药界同仁予以呵护,维护她的主题思想,尊重她的内涵。近日也发现有免费煎膏、免费开膏方的广告,这样的膏方能对证吗?

如何服用膏滋药

要使膏滋药收到预期的效果,正确服用很重要。一般而言,膏滋药是针对慢性病的体质特征,或者没有疾病但确有明确的体虚表现,把补益之品与治疗之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膏滋药不主张在急性患病期间服用。如适逢各种急性感染,有发热、腹泻、咽喉疼痛、咳嗽、尿道涩痛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以调补。如果急于在此期间调补,不但起不到很好的补益作用,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膏方组织一般以补益为主,无论是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之品一般多较为滋腻,相关辅料,也是偏有滋腻的,对胃的流通带来一些影响。欲请医师开具膏方时先注意和自己的胃纳情况,如胃纳欠佳,尤其是舌苔厚腻,口内满布秽浊之气,则请医师给予开入路方,待腻苔化去,先助运通利,胃纳改善后再以服用。

服用膏滋药应讲究方法。膏滋药每日服用二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清晨或晚上就寝前空腹服用。原有胃病者可以放在饭后服用。少数膏质粘稠难化,可以盛予小碗,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服用膏滋药期间少用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宜饮淡茶,不吃萝卜。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以采用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办法解决上述症状。必要时请开具膏方的医师作补充调整处理,还是可以坚持服用,达到调补的目的。

膏滋药不含防腐剂,上海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造成浪费。一料膏方一般服用4~6周,因此,必须妥善保管。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是罐装膏方,应备一个专用调匙,用后擦干,放于其他地方,下次使用时再取出,不要放于膏滋药内,以免带入湿

冬令进补及膏方的渊源

1、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素问直解》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可以说是投资少,见效快。因此,冬季也就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期,民间常讲"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

2、膏方

内服膏方是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剂治疗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内经》中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

膏方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或内服治疗疾病,是膏方运用的一大进展,东汉末年,《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似,如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的制法就是现代一般制膏滋方的方法,这也是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南北朝《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唐代《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滋方完全一致,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著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广为沿用。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明朝膏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小型方书,或大中型的医学书籍,均备载膏方。如《摄生秘剖》中收录二冬膏、玄极膏、山梨膏等方,《赤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更为复杂。清朝膏方的发展甚为繁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良方迭出,运用甚为广泛,制作也考究繁杂。民间医家医案众多,百家争鸣,各有特色。

现代,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雷允上等药店均有自制膏滋,如首乌延寿膏、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信誉。

冬令进补的种类

1、补膏:又称膏方,是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共同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饴糖等矫味。服用时,取一汤匙补膏,放在杯中以开水冲服,十分方便,配制补膏最好请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患者的特点的补膏。

2、药酒:即将药物浸酒,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服用后可借酒的药力,促进药物疗效最大程度地发挥。由于酒性本热,走而不守,有调和气血,贯通脉络,振阳除寒,祛湿散风之效,一般适用于能够饮酒,体质偏于寒者。

3、药膳:药膳是中药与食物组合后,通过烹调加工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强身延年、防治疾病的功效。食补也应辨证而施,阳热体质的人不宜多服生姜、大蒜、辣椒、羊肉和狗肉等温性食物,阴寒体质的人,不宜多进水果、冷饮、鸭子、蛏子、蛤蜊等凉性食品。否则达不到进补目的,反而易致疾病丛生。

4、中成药:中成药进补是指通过服用具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来达到进补的目的。如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阳虚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气虚者常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常用归脾丸等。

在诸多补品中,既体现辨证论治特色,又按传统经验特制的膏滋药,尤适合于冬令进补。膏滋一般以补益之品为主组成, 既讲补虚,又兼疗疾。处方用药约在20—30味左右,一料膏滋药的常用剂量,约相当汤剂20—30帖。其制作步骤是:先用水将药物浸一宿,然后连煎3汁,过滤去渣,文火浓缩,再加入糖类 (如冰糖、饴糖、蜂蜜等)和胶类(如阿胶、龟版胶等)等配料收膏。

膏方的适宜人群

1、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3、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5、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冬令进补前的准备:

在打算冬令进补之前先要看一看我们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补。

首先,补品服用后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一些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湿热很重,舌苔厚腻,平时吃饭都觉得不太消化,经常腹胀的人,再服用滋补品,必然加重上述症状。对这些人,医生往往给予开路药,先用陈皮、半夏、川朴、枳壳、神曲、山楂等药,煎汤服用,以运脾健胃,理气化湿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使其肠胃中的湿热得以清除,肠胃功能恢复,舌苔干净,吃东西不觉得胀满,方能进食补品。有的患者,不存在服用膏滋药的障碍,那么也可以不必服用开路药,可直接服用膏滋药,做到及时进补。

其次,对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将疾病彻底治愈。如病人患有感冒、咳嗽、咯痰,则应先将感冒咳嗽治愈,方能进补。否则,如同"闭门留寇",不但补药吃进去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粘腻难愈。

如何辨证运用膏方

1、辨证施补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膏方药,都是在中医师悉心诊察询问病人的详细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在中医整体调整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后制订的方剂,具有针对性强,作用明显全面的特点。比如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脉弱无力等,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脉细无力等,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潮热盗汗等,可以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尿频遗尿、腹中冷痛等,可以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中药制成的膏方。可见,膏方虽好,使用时亦应区别对待,不可盲目使用。

篇三:膏方养生的历史渊源

养生作为人类生存的智慧和生命自我管理的艺术,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养生保健渗透了治未病的理念,其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医家都崇尚治未病,告诫后人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很多医学作中均阐述了治未病的方法和理论。养生大法即顺时养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的最高境界即:

1.形神统一;

2.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三者统一,则心身、灵和肉、神和形,都是统一的;

3.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

4.重视精神调养,排除杂念,保持心地纯朴平和,顺乎天理,就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中医治则中,也体现了治未病的概念,如“治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邪内传,扶正祛邪,驱邪存正”,“先安未受邪之乡”等。

《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内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内经·灵柩· 逆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己病。”《难经 · 七十七难》;“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之三部九侯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内经·素问· 八正神明论》。

《金匮要略》中《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若人能养颜,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事勿令竭乏,服食节奏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唐代医家孙思邈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实用价值。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深谙仲景治未病思想的深义,他的作《医门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温病属热证,热偏盛而易出汗,极易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属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措施。吴鞠通在《温病条辩》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实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温和,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膏方广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71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