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成功无捷径ppt

成功无捷径ppt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6 | 移动端:成功无捷径ppt

篇一:读书心得演讲PPT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提升个人素养,争做魅力教师——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在学校“读书沙龙”活动的倡导下,我认真读了《魅力教师的修炼》一书,该书分别从

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等角度系统地阐述

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魅力,从而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读了此书得到不少感觉,我想只有

通过不断学习,不段的进行教育实践,不断的反思才能提升自身的魅力。虽然我从教的时间

也有四年,平时也注重自己的人格修炼,但还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修炼、

提高,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学生喜欢的魅力教师。 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努力方向与目标——

一、品德修炼: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行”与“不

从”就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所至。我们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

什么人。而修炼教师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是为师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品行,高尚的情操。

二、微笑教育:泰戈尔说过:“微笑是最好的名片。”试想,一个整天板着脸儿、不苟言

笑的教师,怎么跟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只可能对他(她)敬而远之,因为他(她)

即便可敬也不可亲。而反之,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要知道,一个人的笑容是可以具有

多重意义的。一个教师脸上充满笑容,不仅使学生感到温馨,进而感到可亲,让学生愿意靠

近你,愿意与你进行心灵的交流,而且笑容传 递给学生的还有老师的关爱、信任,从而使学生内心树立起自信、升腾起希望,就如同

冬日的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人们带来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无以伦比的新希望。

四、语言修炼:教师的语言魅力是体现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教师的课堂语

言,更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

门艺术,相信当今课堂上精彩纷呈的课堂语言还不多见,自己还需不断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五、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

再提高。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和一种有效的手段。感

觉平时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的点滴有所感悟、思考,但是用文字来做深层次的总结、提炼能

力还有所欠缺,要不断加强。总之,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本书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

向,指导我不断修行,教师朋友们,翻开《魅力教师的修炼》这本书,向你们未来的成功之

路迈进吧!篇二:2015读书心得演讲稿 2015读书心得演讲稿

演讲稿一:读书心得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读书协会组织部的丰漫。首先,感谢图书馆给我们齐聚一堂共同交流读书心得的平

台;然后,感谢各位老师(刘馆长)和各个协会的代表在百忙中能来到这里,我们用最热烈

的掌声欢迎他们。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庄子说:吾

生有涯,而知无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人想求上进,就要先把书读好。苏东坡青年时酷读书,曾写了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

志读尽人间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个少年发出的铮铮誓言。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

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

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读书是就是为了培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国学大师王国维有治学三境界。境界也

就是阶段。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

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读书;其次,要勤奋刻苦,舍得付出,百折

不挠,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

学有所悟,人无悟性如朽木,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

珊处领悟真谛。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不要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而要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关于善读书,我有三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

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

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 第二,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注重读书与运用的相结合,而不

是读死书、死读书。如果读死书、死读书,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

的最终目的。

第三,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长期付

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

穿。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最后,我对读书的一点认识:读书有益,我们爱读书;行万里路,我们多读书;乐在其中,我们勤读书;学海无涯,我们终生读书。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演讲稿二:读书心得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总会碰到很多业务上的

难题,非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能解决的。所以为了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

向书本这个最好的教师请教,它总会为我找到解决难题的捷径。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

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

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

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

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

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

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通过读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吸收一些新观念,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一些新的方法,用

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紧跟时代的要求,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至于太落后。比如说,

我就是通过读书知道了普通学校的课程改革,了解普通学校的教研教改,并用他们的教改成

果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记得我们参加工作时,听得比较多的一句俗话,是说要给学

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但现在的说法又不同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的一桶水已经

不够用了,教师必须象个源泉,象条生生不息的奔河,得有源源不断的水流给学生,只有这

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想要做个源泉,做一条生生不息的奔河,只有自己不断地去学

习,才能做到这点。仅仅是自己做源泉,做奔河还不够,我们还得让学生学会找源泉,让学

生自己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所以现在想做个好老师是很不容易的。 读书开阔人的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

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

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

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

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

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

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

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

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

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

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

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通过读书,还可以不断地

提高我的思想境界,坚定我的志向,使我有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书,是我一生的朋友,有了

它,我的不足得已掩盖,我的人生也不寂寞。书可以让我拥有宽阔的胸怀,可以让我拒绝庸

俗,可以让我不断的追求完美。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享受工作中的乐趣,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享受喧哗之中的寂寞,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让自己沉浸书中,享受读书给你带来的乐趣吧。 演讲稿三:读书心得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这次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此,我感谢文教局组织的

这次活动,给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

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

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

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暑假里,我读到

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暑假里我主要读的是《中小学

教师教育教学常识》、《临漳巷语》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感觉收获颇丰。以

下就是我这暑假以来来读书的心得。首先我先来谈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常识》这本书的收获,以前我个人认为我对教

育教学的常识还是可以掌握的,但是,当我真正读了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所掌握的知

识是远远不够的。说到这书无论从新的课程理念还是教学常规以及课堂技能都非常全面, 从

课堂的新理念来说要把握它的本质特点,具体如下:

1、强调了学习者的课程主题,突出了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

2、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3、强调获得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析教学等。 从教

学常规来说,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备课、说课、上课、作

业和批改、教学反思等。我在学校就是主抓作业和教研的,通过学习了教学常规使我在原有

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使我不禁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自己同时也能去要求别人。课堂技能方面,是课堂教学的非常重要部分,特别是现在要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技能的

正确运用是更有效的,特别是导入技能、调控技能和演示技能,对高效课堂的实施,起着必

要的作用。

从我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常识》的总体来说,无论是从各种技能到面对学生,说的

面面俱到,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标准,完善我的教学工作。 再谈《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

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 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

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

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

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

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

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通过短暂的暑假我读的这3本书,从知识、理论、学问,都让我的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更加充实了自我,这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标准的展示自我,在以后道路中我要主动

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

一步!

演讲稿四:读书心得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如果我是

一条小鱼,那么书就是清清的溪流,它滋润着我,让我快乐的成长;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

么书就是碧蓝的天空,它支撑着我,让我快乐的成长!...... 从小,我就很喜欢看书。记得还在幼儿园时,我便早早地学起了a、o、e。为什么?只

是为了能早点捧起我心爱的书本,在书的世界中翱翔。那时,书就像一个缤纷世界,让我流

连忘返。在书中,我和小鸟一起飞上蓝天,和小精灵一起唱歌跳舞,和蝴蝶们一起玩捉迷

藏......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书更是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

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说,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我常常静静地坐在书桌旁,时

而深思,时而幻想,时而快乐,时而忧伤。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

《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

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里,我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读《中华国宝》和《中华国恨》,

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更让我

在心中立下了和周恩来总理一样的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读书,振兴中华!书

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犹如

冬日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又似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希望!就这样,书陪伴

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 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做为一名小学生,我更离不开书的滋

养。

今天,我已成长为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这与我天天读书是分不开的:因为读书我掌握

了许多知识,老师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还因为读书,我学会了做人,成了老师和同学们都

喜爱的学生......

今天,我仍旧坚定不移的做着一件事:读书!我读书,带着我的梦想去读书,带着我的追求去读书,让我们在快乐的读书氛围中健康成长!雄鹰要到宽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要到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也要到丰富

的书籍里去获取精神食粮,在这海阔天空中快乐的成长!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篇三:读书心得演讲稿 《一朝书为友,终身书为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朝书为友,终身书为伴》。 书籍是一座智慧的殿

堂,是一片思想的森林,是一方文明的沃野,它包罗万象,使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高尔

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思想高尚的人做朋友”,徜徉于书海,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作为班主任,我不知道该怎

么管理学生,怎么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怎么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那些日子,我被困在原

地,找不到头绪。于是我一头扎进书海,我为《淘气包马小跳》的老师的睿智而叫绝;读《窗

边的小豆豆》时被小林校长的耐心感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 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确实,面对每日繁杂的事务,面对

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工作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这

一切,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窦老师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

建议:改变态度、享受过程、活在当下、学会感恩。在阅读她的《生命因感恩而美丽》时,

让我陷入了深思。当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发现某个学生反复捣乱时,作为老师都会很生气,

严厉地批评他,教育他。但我们从来都不曾想过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捣乱?其实他就是想吸引

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重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在学习中,对这些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

少一些批评和挖苦,我相信这些学生一定会愿意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玫瑰与教育》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

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的过程,成为智慧生

成和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

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

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与书为伴,伴冬伴夏伴春秋,伴日伴夜伴黄昏!篇四:读书心得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曹秀娥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

“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

篇二:培训资料-PPT制作的几个技巧

培训资料

PPT制作十大绝招(概述)

绝招一:文字是用来瞟的,不是读的

我们时不时听到这样的言论:“PPT很简单,就是把Word里的文字复制、粘贴呗。”这其实是对PPT的一种无知与亵渎。如果直接把文字复制粘贴就能达到演示的效果,PPT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PPT的本质在于可视化,就是要把原来看不见、摸不着、晦涩难懂的抽象文字转化为由图表、图片、动画及声音所构成的生动场景,以求通俗易懂、栩栩如生。

形象,至少能给你带来三方面的感受:

一是便于理解。

文字总是高度抽象的,人们需要默读、需要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需要上下联想、需要寻找其中的逻辑关系;但人们看电影就轻松许多,只需要跟着故事的发展顺理成章地享受其情节、体味其寓意就行了。PPT就是要把这些文字变得像电影一样生动。

二是放松身心。

如果把一本小说贴在墙上,相信你看半个小时就会腰酸背痛;如果把小说拍成电视剧,也许你看上一天也不觉得疲惫。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容易记忆。

传统的PPT,你需要观众记住的是文字,这个难度太大了,即使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而形象化PPT,可以让观众轻松记住其中的图形、逻辑或结论,也许三五年后,人们仍然能够记忆犹新。

改变那种“复制、粘贴”的做法吧!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大胆删除,把长篇大论的文字尽量提炼,也许刚开始你不习惯,也许你做得还很粗糙,别放弃,总有一天你会让观众赞不绝口的。

有的领导会问:“如果PPT没有文字,你让我讲什么?”的确,演示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依赖于演示者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和演示技巧的掌握程度,但有一点,带着观众读文字是演示的大忌,杜绝这一条,演示效果会逐步得到提升。

所以,提出了两个观点:

1、文字是用来瞟的,凡是瞟一眼看不清的地方,就要放大,放大还看不清的,删!

2、文字是PPT的天敌。能减则减,能少则少,能转图片转图片,能转图表转图表。 绝招二:20分钟是快乐的极限

传统上,我们总是认为,讲得越多,时间越长,越体现出演示者的重视。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现在,无论我们的领导、客户还是普通的受众,时间都极为宝贵,没有人愿意阅读动辄数百页的研究报告,也没有人去听你的长篇大论。

浓缩的才是精品!

演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观点!

在此基础上把观众容易困惑的地方、你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一些说明。永远不要担心你的演示过短,如果花费20分钟就能够把一天才能了解的内容讲清楚,你实际上为观众节省了7小时40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观众当然求之不得。

简短的另一个好处是意犹未尽。如果你的演示足够精彩,会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期待和回味,甚至会有人要求把你的PPT拷回去好好研究几遍呢。

简短,也对PPT提高了要求。你需要了解哪些内容是观众最关心的,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哪些内容是能带来震撼的,据此,该合并的合并,该删减的删减。也许,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但标准只有一个:不要让观众有打哈欠的时间。

绝招三:清晰比什么都重要

PPT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观众容易迷失思路。

为什么?

一、PPT毕竟不是电影,其逻辑结构是抽象的,难以把握;

二、PPT是一页页翻下去的,一次只能看一页内容,前面看过的只能依靠记忆。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事先给每位观众发一份演说纲要;

二是给你的PPT建立清晰的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主要包括:

一、从片头动画、封面、前言、目录,到切换页、正文页、结尾页等一套完整的PPT架构;

二、每页都有标题栏(除了标明整个PPT的标题,更重要的是标明本章节的标题、本页的主题);

三、页码,如果方便的话也尽可能加上。

绝招四:没有设计就等于垃圾

传统上,我们把PPT归结为办公处理之类的工具,认为只要简单排版就可以满足需求。 随着整个社会审美标准的提升,这一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PPT,特别是对外PPT,正成为单位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单位的脸面;设计,正成为PPT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PPT水准高低的基本标准。

无论是汇报、宣传还是比赛,一个设计精美的PPT最少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让观众赏心悦目:美女养眼,精美的PPT养神。

(2)让观众产生好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的PPT自然能让观众多看几眼。

(3)赢得观众的信任:人总是有偏见的,精美的设计给人专业、认真、可靠的感觉,内容的含金量也自然得到提升。

(4)赢得成功的机会:在职场上,美女与帅哥有更多成功的机,PPT演示也是如此。 内容的好坏难以评价,但形式的优劣却显而易见,喜欢而又信任的方案自然是领导和客户的首选。

设计非一日之功,但我们可以找到捷径:

(1)善用专业素材:专业的PPT模板让你的PPT拥有外在美;专业的PPT图表让你的PPT具备内在美;专业的PPT图片(包括JPG、PNG、AI等格式)让你的PPT充满生机。

(2)掌握排版的基本原则: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但总有一些规律是相通的,掌握并遵守这些规则,将使你的PPT设计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些规则包括:一个中心、合理对齐、画面统一、强烈对比、层次分明等。

(3)多看精美案例:PPT诞生以来的十多年里,整个社会的设计水准都在迅速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平面设计、动画领域,处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案例。

绝招五:炫不是动画的根本

自PPT诞生以来,动画就一直是最大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PPT就是幻灯片,就是一页一页翻过的图片加文字,在商务PPT应用领域,根本不需要动画或者最多只需简单的页面切换动画;相反,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对PPT动画矢志不渝,用自己的创意和努力一次次创作动画的传奇,也得到众多PPT爱好者的欢呼雀跃。

动画,不仅仅让PPT变得生动,更能让PPT表现效果数倍提升。

(1)片头动画

让你的PPT一把抓住观众眼球。电影有片头、游戏有片头、网站有片头,PPT演示也需要片头。演示开始时,观众往往会需要一个适应期,也许还在想着刚才没有处理完的工作,也许还在跟邻座侃侃而谈,也许还在抱怨着观看演示的辛苦,这时候,你需要立即把观众的视线聚焦到你的演示中来,精美和创意的片头能立即给观众带来震撼,让观众目不转睛。

(2)逻辑动画

一幅静止的画面,观众会自上而下全面浏览,缺乏逻辑的引导,观众难以把握重点,看完之后还要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浪费了精力和注意力;如果给这幅画面加上清晰的逻辑动画,就把观众自己找线索变成了帮观众理线索。演示者可以控制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主次顺序、位置改变、出现和退出等,引导观众按照自己的思路理解PPT内容。

(3)强调动画

以往我们只是用颜色的深浅、形状的大小以及字体的不同来突出某些重要内容,这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要强调的内容会一直处于强调地位,当我们讲述别的内容时,它会分散观众的视线;强调动画,通过对象的放大、缩小、闪烁、变色等动作实现强调效果,并能够让演示者自如控制,强调过后自动回复到初始状态。

(4)片尾动画

与那些戛然而止的PPT相比,加一个简单的片尾动画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是作为礼貌,提醒大家演示结束,并给人一定的缓冲时间,准备接下来的活动; 二是与片头动画相呼应,做到有始有终,避免给人虎头蛇尾的印象;

三是通过贯穿始终的形式,提醒观众回忆内容,强化记忆。

(5)情景动画

也许你讲述的就是一个故事,故事总是有情节、有过程的,而要用一张静止的画面去表达一个完整的过程,几乎不可能。相反,一套连续的动画,则能把这些过程表现得栩栩如生。以往,我们用Flash、视频来表现这些效果,PPT其实也能够实现。

绝招六:图表是PPT的筋脉

商业演示的基本内容就是数据,于是图表变得必不可少。最早出现的是柱图、饼图、线图、雷达图等;咨询公司把数据图表转移到对逻辑关系的表达上,于是出现了并列、包含、扩散、综合、层进等各类关系图表,从此,文字也可以不再抽象、乏味了。

同样,PowerPoint软件就像天生为图表而生的,强大的像Illustrator一样的绘图功能,加上清晰的操作界面、简单的操作模式,让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很快,PPT图表就风靡全球,与图片配合使用,让演示如虎添翼。

如果你的PPT还在受大段文字的困扰,还在为逻辑混乱而发愁,那就赶快学习PPT图表吧。

绝招七:没有策划就没有精品

好的PPT是策划出来的,就像宏伟的建筑是规划出来的。

所有的PPT设计师者首先是策划师,有的是无意识为之,有的是用心去做的,但没有策划的PPT必定是失败的作品。不同的演示目的、不同的演示风格、不同的受众对象、不同的使用环境,决定了不同的PPT结构、色彩、节奏、动画效果等,PPT的人介于观众、领导、演示者等多重标准的审视。

一个好的PPT作品基于对以上要求的准确把握。

我们曾经有一些卓越的设计师,出来的作品很美、很耐看,但却一直得不到客户的认可,为什么?就是缺乏准确的策划。美,不是PPT的唯一标准;经验、用心、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即使画面有瑕疵,也往往能赢得演示者的认同和观众的喝彩。

绝招八:PPT可以当主角

西方有一种观点开始在中国流行:演讲者永远是主角,PPT不过是陪衬。

其实这完全是站在西方立场上的一种观点,未必适应中国国情。西方人大多喜欢张扬,擅长演说,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演说已经是一种享受,当然不愿意被PPT抢了风头;但中国文化更强调内秀,不愿意抛头露面,擅长演说者更是寥寥,甚至连一些领导在众人面前也不愿张扬,何况一般人?所以,我们常常把自己作为的一员,是我们代表演说,我们不过是一种符号,低调再低调,宁可把PPT作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是为了演示而演示吗?是为了表现自我吗?

当然不是!每次我们都是抱着一定的目的进行演示的,或者为了让观众了解我们的工作, 或者为了让观众选择我们的产品,或者为了沟通一些信息,或者纯粹为了博得大伙一乐??能找到必须让我们成为主角的理由吗?

没有!

效果为王,只要能达到目的,不要在乎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如果你是一位表现欲极强的演说大师,如果这是一个需要你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你就勇敢地站出来,做主角吧!

如果你是一位稍微内敛的工作者,为了工作才进行这次演示,或者这是一个需要低调的场合,那就不必拘泥于大师们的说教,即使你是配角,也能得到最热烈的喝彩。

绝招九:PPT不是哑巴

在很多人眼中,PPT是多媒体的代名词。但这个多媒体,却一直因为无声而名不副实。 细分析,无声原因有三:

一是PPT的商务特点限制了声音的应用,毕竟在商务会议场所,人们需要集中精力思考,无论是背景音乐还是动画声音都会给人们带来干扰;

二是PPT软件设计的功能限制了声音的应用,PPT软件生下来就没有为声音的应用做好充分准备,仅仅了这一功能,对声音的编辑、优化等功能,PowerPoint还无心顾及;

三是PPT人群实在太广,经理、文员、老师、销售代表、老总、领导、甚至一些小学生都成了PPT技术员,大家相关的知识储备远不够,缺乏声音素材、缺乏声音感觉、缺乏声音编辑的技术,但不知不觉中,有人还是尝试起来,结果声音应用不专业,特别有些动作声音常常引来观众一阵哗然。于是,有人总结了,PPT勿用声音。

果真这么绝对吗?

形势正在悄悄变化,PPT有声时代正在来临。

(1)PPT早已不再限于汇报演示,企业宣传、婚庆礼仪、休闲娱乐等正成为PPT应用的热点领域,声音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2)平面设计、flash、视频等时刻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人们正经受着最严重的审美疲劳,单纯靠画面给人的刺激已经大大降低,声音是增强画面冲击力的绝佳武器。

(3)PPT设计公司的崛起,让PPT声音的处理专业化,声音素材库搭建起来,各类声音编辑软件应用自如,配音设备逐步完善,PPT中声音运用的规律也已经把握到位。 绝招十:退“三”进“七”

要让PPT高人一等有很多方法,率先使用PowerPoint2007,无疑是最有效的捷径。 从PPT专业应用角度看,PowerPoint的以下特点都是我们极为推崇的。

(1)操作界面更美观、更人性化

●全新的vista般操作界面,让人赏心悦目;

●对文件整体管理的功能集中到左上角的office按钮里,为操作区留出更大空间; ●操作区域更开阔、归类更合理,操作熟练后一目了然;

●自定义按钮非常个性化,把常用的功能放在这里调用更快捷;

●选择窗格与Photoshop窗格类似,“层出不穷”成为现实,使PPT各项功能全面提升;

●放大/缩小按钮与视图模式按钮同时放置于右下角,更适应一般人的操作习惯。

(2)绘图和设计功能更强大

(3)丰富而实用的功能集群

这些功能包括:

●SmartArt图表,可以把文字轻松转化为图表。(只是目前所的图表种类较少,质感过于单调,从设计的角度并不主张过多应用。)

●为PPT文件减肥,2007版的PPTX格式的文件比2003版的PPT格式文件小了很多。

篇三:创新作文,何去何从

创新作文,何去何从?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林晓雯

凡为文以意为主。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附章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1]“立意”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是文章中的材料、结构、语言、形式等诸因素的协调统一所形成有机整体的灵魂和统率。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2]“求新”是人类的一大心理特征。只有冲破守旧,思想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于是乎,反映在高考作文中,立意求新,即创新,怎样才是“创新”,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而“创新”二字在现代教育中又实际面临着怎样的拷问呢?

我们不妨先从一篇高考作文在高考评审中三改得高分的多舛命运,初步窥探当前创新作文的现状。

2002年四川省高考阅卷结束后,其中一篇名为《潘金莲的选择》的作文,从潘金莲自身的角度,分析了在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选择的种种利弊,文笔流畅、行文优美、引经据典,自有一番道理。但因其落脚点定在选择西门庆上,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最初在评卷老师那里只得了20分(满分60分)。评卷老师甚觉可惜,便将此文提出来与整个阅卷室的数十位评卷教师讨论,争议很大,讨论的结果是从20多分改成了40多分。大家还是觉得不妥,遂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委员们对此文阅读多次,认为此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给出了相当高的分数。[3]虽然这篇作文最终结果令人欣慰,但我却不免在为考生庆幸的同时对现代教育还夹杂着疑虑:创新作文究竟该走向何方?

《潘金莲的选择》此篇文章在写法于传统的基础之上,有较大的突破,总归是一篇笔触丰满,见识别致的佳作。它的最终成功,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从其坎坷的改判经历,无疑也是一个相当幸运的例子。因为所谓的“落脚点”不对,就险遭低分的厄运,好在在评卷指导委员会的反复论证之下,最终取得了高分。而那些没能有幸受到此类待遇的类似的文章呢?其结局就难以逆料了。题目《心灵的选择》,原本已将文章的涵盖面与伸缩性扩展了,但却在批改过程中,被简单地与道德直接挂钩,“话题”作文被曲解为“命题”作文,从而使“创新”的初衷被淡化;创新作文能否在高考阅卷中获取高分变得玄而又玄,这是一个多么正常的现象啊?

“求新”、“创新”何以在一再推崇之下却又陷入如此进退维谷的境地,《潘》一文的“奇遇”正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实际情况。

“文章忌随人后”。创新的重要性已勿庸置疑,然而我们也不得面对现时中学语文教育当中确实存在的,面对“立意求新”所采取的谨小慎微的态度。就拿现实教学中遇到的作文来说,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随时可见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或是些刻意雕词砌句、吟风弄月、甚至无病呻吟的造作言语;写人时,一千个“莎士比亚”创造出同一个“哈姆莱特”;拟物时,天地山川,万物皆成一色;说理时,一味豪言壮语,渲染情绪: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鲜活形象,老气横秋,苍白而无生命力。 我在这段教学期间也不断遇到这方面的例子。高一的学生,十五六岁的年纪,平日里活泼开朗,语言生动谐趣,可一旦写起议论文,全都不约而同选择“深沉”。中规中矩,忧国忧民,遣词造句的时候拿腔拿调,大有亲自主笔为《人民日报》写社论的架势,再不然恨不得就是国务院的新闻发言人在人民大会堂答各国记者问。结果可想而知,交上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我在批改的过程当中,就不断涌起“似曾相识”之感。模式化的结构安排,成品化的语言表述,通用化的材料论据,造成的直接结果便是学生的思路狭窄,得不到开拓。写出来的作文也就篇篇花团锦簇,积极向上,但却经不起琢磨,品味起来,只犹如一杯“温吞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错不在学生。而是中文教学在几千年的沿袭传承过程中早已经形成了一套严谨且严密的教授体系。“信而好古”的儒家传统思想也已渗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骨髓,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独特的社会遗传。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上的历史局限性,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在起着深远的影响,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反映到作文中,就是为什么一再呼吁“创新作文”,而大多时候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为什么所谓“创新作文指导”发展到最后却依旧是“大而无当”的照本宣科的原因。教师不敢创新,甚至不会创新,却还一味强调自己的学生“要创新”,那么这算不算是向学生提出了过高要求?

追寻“创新的方法”,这项工作早已有人在做。而遗憾的是,我们也发现:真正的创新,并无捷径可言。那些所谓的方

法,即使有,亦不过只是一些狭隘的个人经验。归纳起来,大多是些苍白的理论或杂乱无章的途径。而“文无定法”的客观规律又继而揭示了,即使是对于某人来说行之有效的经验,化用到另一个体身上,又需要加以因人而异的改造,并且要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逐步领悟,这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创新过程。文章技巧的微妙性也正在于此。而且更多的时候,指导性的创新建议到了最后大多会不得已陷入单纯评价效果的泥沼,譬如某语段需简略,某语段又需扩写,开头还应当生动些,某处的措词又需要再修饰,诸如此类,欠缺可操作性,也无异于没说。泛之四海而皆准的创新规律,不客气地说一句:根本不存在。

虽然如此,教师究竟需要在指导学生创新方面扮演怎样的角色,起怎样的作用呢?我的看法如下:

其一,教师对于“求新”、“创新”首先应当要有肯定的认识。

十几年来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发生蜕变的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考作文命题也在进步。创新占据了日益重要的位置,自然给予考生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

以往的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往往立意浅显明了,学生不需要自行提炼,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被固定在了一个已经架构好的固定模式里了,我们想要见到百家争鸣的繁荣几乎成了不可能。遂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措词、语段的铺排上作文章。而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文题表现出了全新的思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甚至在卷面上明确提示可以“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文体限制的减少,有力地冲击了一贯以恪守文体知识为准则的作文教学思路。我们可喜地发现,高考作文已逐渐将检验的侧重点放在了检验考生的想象、思维、联想能力等这些能力上了。也从此,以“提问题”、“列现象”、“做分析”、“表决心”为步骤的模块作文,由于骨子里的“千人一面”,想要获取高分几乎成了不可能。求新、求异成了高分作文的制胜法宝。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最能有效地表达自己思路的,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4]

2000年,高考作文开始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双重标准评分。[5]高考作文已不仅意在检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更希望能够检验出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对外部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具有深刻性、独创性的素质型人才。这个出发点与我国的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素质教育”是相契合的。语文教学大纲就已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有创意的表达”。[6]可见,教师若先做不到对“创新”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于我们现代教育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了。 其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扩大他们的视野以及拓宽知识面。

就作文而言,现时的作文教育状况是,没有几个语文教师敢理直气壮地大声向同行宣告:我“教”会了学生创新。事实正是如此,因为创新并不是靠“教”来的,既便是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这“创新”却也只能属于他自己,难以将其与其它课本知识一样一齐灌输给学生。

2001年高考的南京考生蒋昕捷,从5岁的时候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正是由于这方面的文学积淀,蒋昕捷在2001年的高考作文中,以三国为背景,用文言形式写出了轰动全国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他的这些课外阅读经历就很值得教师在中学的作文教育借鉴一番。

“求新”、“求异”,若是缺乏缜密的思辨能力,极易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所以,没有充实的知识储备作理论后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有它的道理。而遗憾的是,一贯善于替学生包办的传统教学恰是在这一点上无能为力。因为这项积累的工作非一蹴而就,只有靠教学的主体--学生自己来完成,才能见成效。这就需要我们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去获取他们所希望了解、而由于客观存在的局限性,在课堂上还来不及了解的各方面的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同时,还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言之有物”的“物”首先就要平日的知识积累才能得来,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依据。在广泛地阅读,积蓄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学生的阅历丰富了,见解开阔了,对于问题的看法也就跟着提升了。作文时方能纵横驰骋,张扬个性,写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不落俗套的“创新”作文。

尽管现在,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还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背负着“应试教育”的重压,然而学生潜力和创造性的深刻挖掘却是作为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因此,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反之,“求新”、“创新”亦无从谈起。

其三,教师须善于组织能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作文实践。

既然是要求创新作文,教师若还是照搬老一套,以“开门见山”、“以小窥大”、“头尾呼应”、“卒章见志”等等此

类的公式来作为创新作文的要求,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必须积极地组织“创新作文”实践,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经常布置学生写一些放胆文,譬如可依照高考的出题形式让他们写一些不限文体的周记或日记。多练笔,以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批改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路,对优缺点予以客观的评价。尤其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文体的实践,教师都不应在学生作文之前将自己现成的结论告知了学生,因为这无异于让学生“带着镣铐跳舞”无异。

如果教师本身在“创新”的操控上欠成熟或不自信,带着保守的心态,还装模作样地要学生“创新”,以为只要作文课上提一提“创新”一词,就算尽到了责任,或是完成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样极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一旦在没理解“创新”的实际含义上企求创新,很可能就陷入浅尝辄止,流于肤浅的误区。同样,也有可能会出现另一个极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如此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想来应该不是教师要的,这才是真正的危险。就高考的功利性而论,如此含糊其辞地指导所谓“创新”,还不如一个“彻底”保守的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些循规蹈矩的二类作文来的保险。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应当予以积极的鼓励和宽容的接纳。学生的创新作文由于教师不明朗的态度,势必会挫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在创新问题上,我们口头上赞同,观念上反对,不实际给学生们积极的鼓励,那么给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深远的。孩子们极可能在几次创新之后,因一直得不到教师的认同,而不得不选择妥协,再回头写那些“规范”作文。孩子们的创造性最终被扼杀,这无疑是对“创新”的一个巨大打击。我要强调的是,对待“创新作文”,教师们的鼓励必不可少。

然而仅仅是鼓励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更进一步,对创新持宽容的态度。

由于创新的尺度在客观界定上的模糊,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又免不了要被许多主观因素所牵绊,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人。但是,我们的教育和考试模式都在扼杀学生们的自由探索精神。再拿前文所提到的《潘金莲的选择》一文来说,诚然,此文的确存在尚需探讨之处。但“言人所不敢言”却又的确遵循了当今短缺、而我们又一再倡导的诚性文风。高考阅卷的客观要求是评卷老师需能够保持心态平和,不仅凭个人好恶评分。话虽如此,但若是考生的价值观和老师的价值观相冲突时,又当作何论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思维定势,对“创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把握。遇到一些构思构思巧妙、明白晓畅、立意创新的文章,不用说,当然是在给高分的同时给予大力推崇,本该如此。但若遇到《潘》这类的文章,教师也应当负起责任心,尽可能地为他们留有余地,使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可轻易就搬来“又红又专”的标尺将学生压垮。

总之,教师在创新作文教育中要认清形势,对于“创新”要有准确的把握和衡量,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创新环境。既然选择和提倡“创新”,就切忌口是心非,人云亦云。反之,若说是教育的不诚信,亦不为过。韩愈之言--“唯陈言之务去”[7],不只是用来教学生的,教师首先就要力求让自己做到。否则,我们说来做甚?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8]

参考资料:

[1]《〈文心雕龙〉义疏》 吴林伯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闲情偶寄》 李忠实译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3]《天府早报》 何筝 ,2002年7月20日

[4]《基础教育研究》 吴琴琴 ,99年1月

[5]《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科说明》 2000年

[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4月第1版)

[7]《答李翊书》唐,韩愈

[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度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


成功无捷径ppt》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6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