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匿名进入qq空间

匿名进入qq空间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18 | 移动端:匿名进入qq空间

篇一:网络空间安全

附件8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建议。在整理相关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 1 —

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 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

考核指标:1.初步建立创新型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理论体系,给出其理论模型、机制机理和安全度量方法,构建原型环境,完

— 2 —

成原理验证。

2. 研发两类以上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样机应在允许攻击方基于白盒构造测试样例的前提下,设定防御方不掌握测试漏洞/后门具体特征且不得进行增量开发的测试环境中,能在不降低主要性能指标的同时,抵御90%以上测试漏洞和后门带来的安全威胁。

3. 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SCI/EI 不少于 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5篇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

4. 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原型样机,支持基于商业软硬件构筑风险可控的网络信息系统,具备商业推广价值。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控制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新的重大挑战,亟需系统性地从理论模型、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及测试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研究。针对工控系统攻击机理和工程特征,研究建立工控系统网络入侵与攻击模型;研究工控系统静态和动态安全漏洞分析与挖掘技术,安全漏洞深度利用技术;研究具备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架构、动态重构机制及方法;研究支持多种工控网络协议的可编程嵌入式电子设备以及实时控制与监控软件— 3 —

等工控系统组件的动态防护关键技术,提高工控系统内核及应用安全性;研究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评估方法与标准;研制工控系统漏洞挖掘、攻防侦测、安全加固、评估分析等工具与装备,研制具有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形成工控系统深度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1. 典型工业装臵主流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监控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控制站嵌入式软件等核心部件的漏洞新增发现不少于60个,漏洞利用样本新增不少于30种,建立至少包含检验篡改组态数据、伪造控制指令、实时欺骗、获取超级权限等4类漏洞类型的测试样例集合。

2. 研发不少于3类典型工业装臵、6种国内外主流工控系统的深度安全技术测试验证平台,能有效验证以上四类漏洞,并支持不少于5种国际主流工业协议深度解析和安全技术测试验证。

3. 研发具有可动态重构、异构冗余、随机多样化特征的动态防护工控系统组件(组态软件、监控软件、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及相关工具不少于10种,测试方可基于该系统组件的源代码设臵攻击测试用例,且防御方不掌握具体漏洞成因、特征信息与利用细节的条件下针对上述(第1条)4类漏洞的防御成功率达到80%以上(进行双盲测试),同时对控制系统功能不产生影响,且对实时性性能影响与部署前相比不超过5%。

4. 研发具备主动防御功能的DCS、PLC等工业控制系统一 — 4 —

套,通过测试样例集合的验证,在具有IO信号点超过1万点、控制站超过20个、操作站超过60台规模的大型电力、冶金或炼化等工程系统中进行示范应用,主动防御功能达到:通信健壮性达到Achilles level 2 认证要求或同等能力;具有通信加密措施,防止通信数据被窃听或篡改;具有硬件、网络、数据全冗余和实时诊断措施,单一故障不影响工业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4. 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EI 不少于 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提交国家或国际标准不少于3项。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适应网络信道条件复杂、通信资源受限、节点高速运动、链路间歇连通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空天安全接入控制技术, 确保空天业务连续无缝安全切换;研究天地一体化多域网络安全互联控制技术,保证天地一体网络不同网络域之间的信息安全传输;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拓扑复杂、高度异构、实体类型多元化的特点,研究全网密码资源的跨域联合管理、密码与协议配臵;研究天地一体化网络认证解决方案,研究真实可信的设备地址和用户身份的验证管理方法及鉴权机制,实现资源异构情况下的安全认证;研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和态势感— 5 —

篇二:人体动作与空间

一、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我们将以解剖学、测量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为研究基础,了解并掌握在室内环境空间中,人的活动能力和极限,熟悉人体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尺度。 1.人体基本尺度

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如: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人在生活、生产和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所进行的系统数据比较与分析结果的反映。它也因国家、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见表 2—1 )。如: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为1651mm,美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55mm,英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80mm。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各部分平均尺寸(mm) 表 2—1

图 2—2 ,是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理想而完美的人体比例图,也正是人类对人体

基本尺度的构想。

图 2—3 是在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人体基本尺度,这些基本数据的使用,将为设计师在室内空间功能的设计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如:门的高度、楼梯扶手高度应采用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加上一定的活动余量等。 2、人体基本动作尺度

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座椅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1.站姿:背伸直、直立、向前微弯腰、微微半蹲、半蹲等。(见图2—4)

2—4 站姿

2.坐椅姿势:依靠、高坐、矮坐、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见图 2—5)

图 2—5 坐椅姿势

3.平坐姿势:盘腿坐、蹲、单腿跪立、双膝跪立、直跪坐、爬行、跪端坐等。(见图2—6)

图 2—6 平坐姿势

4.躺卧姿势:俯伏撑卧、侧撑卧、仰卧等。(见图 2—7)

图 2—7 躺卧姿势

虽然测量值因其动作的目的不同,故测量的功能尺度亦不相同。但是,人在处于不同动作姿态时,总会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我们正是根据此种相对静态的测量

与分析(见图 2—8 )。

3.人体活动空

人体活动空间的尺度是适应行为要求的室内空间尺度,是相

对的概念,亦是动态的尺寸。对于活动空间尺度来讲是一个整体的范围,它主要

包括满足人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使涉及到的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得以合理的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空间范围。(见图2—9)

篇三:从博客到朋友圈

从博客、微博,再到朋友圈,我们的社交媒体几经变化。每一个新兴社交媒体的兴起,就是一场全民大狂欢,我们都是见证者。为什么要写博客?为什么要发朋友圈?从博客到朋友圈,改变到底有多少?

十年前,博客盛世,名人和普通人纷纷开通博客,用大段大段的文字抒发情感、表达意见;十年后,朋友圈当道,晒自拍、晒美食、到处点赞,成了最流行的社交方式。这中间的改变,可不仅是从一种社交软件向另一种社交软件改变那么简单。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在此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一、博客盛世

现在再谈博客,就好像是在谈一个年代久远的古董一样。似乎必须从记忆深处里认真挖掘,再拿出来扫扫灰,才能够勉强回忆起博客是什么。回想起几年前的博客盛世,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个时候,博客横空出世。为什么说它引发新时代的传媒大革命?最简单的一个理由,因为它是免费的,而且管理博客并不需要专业的电脑知识。突然之间,博客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门槛,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博客对于网民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个人信息交流发布平台,是新闻,亦是娱乐。

博客在中国的历史始于2002年。方兴东和王俊秀将blog译为“博客”,这掀起了实现以写作方式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结合的网络浪潮,随之冲击着各种传统媒体市场。据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7000万大关,平均每天会有12万个新博客产生即每1.4秒就有新用户加入了这一新兴网络文化浪潮。而2005年是被大家公认的博客大众化元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从博客数量与网民总数的比例来看,博客已经渗透到了大众,这开启了告别商业化而进入社会化的互联网新纪元。当时出现了如博客中国、博客大巴等一批博客网站,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博客服务,争抢明星用户。

重量级作家包括余华,余秋雨,张海迪,韩寒等纷纷加入博客浪潮,开放式地与网友展开新形式的交流。当然明星们也不甘示弱在博客上小露文笔,像徐静蕾,高圆圆,姚晨等女神们也开始了与粉丝的网络互动,写词作曲的才华横溢的人把旋律的美丽化成了字符谱写在博客里。这反映了博客平台惊人的发展速度也凸显了网友们旺盛的需求。普通网民时不时去浏览名人博客的同时也会在自己的博客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文章,这是一种平等的成就感。在网络的公共领域里长长的文童里分享着自己私人的心情与感情。

二、点赞与分享_朋友圈

互联网的世界,变化的速度极陕。时至今日,博客已经没落。现在人们分享信息的工具换成了朋友圈。

除了私密性和分组可见之外,朋友圈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图片主导。无论是博客还是微博,图片都是文字的配角。但是,从最初开始,朋友圈就反其道而行之。朋友圈一直鼓励用户分享以图片为主的信息,文字变得可有可无。直至现在,虽然可以发纯文字,但分组可见的信息仍然需要带照片。

三、媒介即信息

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有一句最经典的话:“媒介即信息”。在他看来,媒介(也可以说是传播方式)并不是中立的。甚至可以说,比起要传递的内容,媒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从博客到朋友圈,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

1.从读文到读图――信息的碎片化 问一下自己,刷着网页玩着手机的时候,你还有心思阅读一篇长文吗?现在,看到大段文字就头痛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家都习惯于看朋友圈里的照片,从一个消息跳到另一个消息。信息的碎片化,是从博客到朋友圈的最大变化之一。

观察社交网站的转变,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转变,那就是文字越来越短,图片越来越多。实际上,从电视出现开始,已经有不少学者在担心多图化会让人们“变笨”。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里说得十分悲观,“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他认为,虽然文字和图片都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但是文字能够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这是图片不可能做到的。当人们都习惯于读图而不是读文的时候,抽象和分析的能力退化,人就“变笨”了。

波兹曼说,“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一个物体,而语言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文字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永远是抽象的。阅读一篇文章,也许我们并没有察觉,但实际上大脑一直在做分析、归纳、总结的工作,在抽象的文字中汲取信息,汇聚成我们的知识。但是相反,图片很直观,有极其丰富的视觉冲击力(想象你读一大段描写蛋糕有多好吃的文字,与看到一张革莓蛋糕的照片,哪个更加吸引人?)。对于图片,人们只能去感受,而不能去分析。所以,以文字为主的博客和以图片为主的朋友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如果要问,文字和图片,哪种方式能够把事情说清楚?笔者认为,绝对是文字。首先,正如上文所说,一篇文章能够承载连贯的观点,从是什么、为什么,再到怎么做,都可以在一篇文章里说得个清清楚楚。但是,图片无法形成连贯的信息,只能将其碎片化。我们每天都在被无用的信息包围着,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一张图片,或者两三句简单的话,并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这种弊端已经渐渐在我们的网络环境中凸显出来。纵观近几年的热点事件,我们看到,人们没有耐性去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懂得简单粗暴地站队、表明立场。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事情,反而会加深误会和隔阂。

2.从公共到私人――意见传播的途径

将博客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方兴东指出,“内容可能是以个人面貌示人,但是却可以通过公共传播渠道去传播,体现的是私人空间的公共化”。在网络上这种公共领域上的交流方式其中之一就是个人空间主页。

与朋友圈比起来,博客少了点社交色彩,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表达意见的公共领域而存在。“公共领域”是一个专业的概念,是指由社会公众构成的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具有公共性质的存在物,在这个领域,人们可以针对公共事物自由地发表和交流意见。

博客的开放性,使其成为表达意见的有效渠道。连全国两会都将博客视为收集民意的重要方式。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两会”委员、记者、主持人纷纷开设新闻博客,收集民众意见,并提出自己的提案。2006年,政协委员杨澜的博客中一则题为《我们“看病贵”是因为医生的收费高吗》的文章,在上传的两天时间内就有2958次阅读记录、132条评论。还有开设“小丫跑两会”的王小丫、“柴静两会观察”的柴静、“强国博客”的人民网等等,都是当年的佼佼者。同时,那个年代诞生了不少意见领袖,韩寒、徐静蕾、姚晨等明星,在博客上展现了他们的另一面。这些都是私密性极强的朋友圈难以做到的。

3.从匿名到非匿名――展现自我的不同取向

博客和朋友圈都是人们表达自我的渠道。或许你也有发现,面对不同的人,你希望自己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例如,有些对生活的吐槽你只愿意让朋友看到,而不愿让家人看到。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一个有趣的“拟剧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正如俗语所讲“人生如戏”,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行为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表演者。在不同情境之下,我们会作出不同的表演,就像演员面对着不同的观众一样。跟舞台一样,生活也分“前台”和“后台”。一个人在前台所展现的,多数是承载着社会期望的形象,而后台才是没有了角色压力的真实存在。

在博客和朋友圈这两个情境下,人们展现出不同的自我形象。博客是公共的、匿名的,朋友圈是私密的、非匿名的。

博客的功能,除了前文提到的表达公共意见之外,也有很多人用它来抒发情感。正因为

博客较大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将线上和线下割裂开,因此,人们更容易在博客上表现出后台那个真实的自我。香港的社会学家何式凝对香港使用个人网志的女性做过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女性会在个人网志上展露出忧郁、情绪化的一面。网志为她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缺乏的宣泄渠道,她们认为,网志就是“把我自己写出来”,“传达我的感受”。一些受访者表示不会向现实生活中的人透露个人网志,因为那样做会破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构造的形象。 在朋友圈中展现自我则要复杂得多。与任何其他的社交软件不同的朋友圈主打“强关系”,即圈子内的朋友多以生活的熟人为主。国内学者黄华、林殉在对朋友圈的研究中发现,朋友圈的分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现“真实的理想自我”的机会。总的来说,人们在朋友圈的分享,都希望向好友展现出一个理想的自我。但是,朋友圈是基于熟人关系的,所以人们展现的形象不能脱离现实形象存在。在博客的环境下,一个穷光蛋想冒充富翁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朋友圈,当圈子里的人都或多或少知晓你的现实生活时,这时就困难了。因此,朋友圈的环境也是一个“前台”,在展现自我时仍然需要考虑社会规范。

但另一方面,朋友圈又提供了分组功能。通过设置分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群体对自己的期待,发布不同的内容,调整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从博客到朋友圈,短短十余年间,我们的线上社交方式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下一步还将怎么走?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现在无从知晓,只能静观其变。


匿名进入qq空间》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58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