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政协委员采访视频

政协委员采访视频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5 | 移动端:政协委员采访视频

篇一:2011.3.9-10政协记者招待及网络访谈

政协委员谈科技自主创新

3.9

[人民网]:“政协委员谈科技创新能力”记者会将于16:30分正式开始,现在委员正在入场。 [16:27]

[人民网]:主持人是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组副组长、人民政协报社社长赵珩。 [16:29]

[主持人赵珩]: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下午好。 [16:31]

[主持人赵珩]: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科技创新能力”。 [16:32]

[主持人赵珩]:我们很高兴请到六位全国政协委员与大家交流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他们是: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马大龙; [16:32]

[主持人赵珩]: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16:32]

[主持人赵珩]: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 [16:33]

[主持人赵珩]: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 [16:33]

[主持人赵珩]: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 [16:33]

[主持人赵珩]: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 [16:34]

[主持人赵珩]:本次记者会时间约一小时,请记者在提问时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今天的记者会不提供翻译,请在座的外国记者尽量用汉语提问。如果不会中文,可用英语提问。下面开始提问。 [16:34]

[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提给陈志列委员,我们注意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面提到要加大科技的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非常关心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面临哪些困难? [16:35]

[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走向国外市场,更多的占领海外市场份额方面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谢谢。 [16:35]

[陈志列]:这是一个好问题,中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由于它们企业特征所决定,它们没有一开始就有做强的资源,中国的一些上规模的民营企业都是以创新为自己的生存法则;在困难方面,以我们的经验,我们在全球做生意跟各个国家比较来讲,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中国政府是当今全世界所有国家政府里面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自主创新,而且可以“走出去”的政府。 [16:37]

[陈志列]: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民营企业的成长,从小到大成长还是有一些瓶颈的问题: [16:38]

[陈志列]:第一,在走向海外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国家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海外对它们做买方信贷方面的支持,我认为还应该加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在利用对外援助和国家银行帮助他们的企业打开别的国家的市场的时候,大面积使用了金融工具,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这样做的例子,但是我认为还应该铺开。 [16:39]

[陈志列]:第二,中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我的观点是,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1:6.5的话,如果升到1:4.5的话,中国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应该比现在强,原因有两个。这样就会有一个倒逼机制,中国民营经济无法再做低端的行业,而是必须要走向高端。二是可以让更多的中国科技人才能够回流。主要是这两个观点。谢谢你。 [16:41]

[经济日报社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问徐冠巨委员,现在这几年我们有很多关系到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包括农副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新启动的“菜篮子”问题,说到底都跟国家农业科技水平比较偏低有关系。您多年关注农

业科技创新领域,想请问您,从您的感觉来看,现在我们再谈农业科技创新跟早几年相比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今年我们应该着重关心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谢谢。 [16:42]

[徐冠巨]:谢谢。非常高兴你提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我本人所在的企业已经在农业领域十多年了,对农业领域有些体会和了解。 [16:43]

[徐冠巨]:农业相对于其它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显然是滞后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的话,我们农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落后了。或者说,农业发展的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严重不相适应。究其原因,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没有跟上去。 [16:44]

[徐冠巨]:当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经非常紧迫,这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的问题,还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我们作为工商资本,跟农业和民生有这么多联系,我们有责任把农业产业的水平提升上去。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的水平低也证明了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大,我希望我们工商企业在过去投资产业发展的同时,现在是可以投入到农业产业领域发展的时候了。 [16:44]

[徐冠巨]:在这里我也提几点建议:第一,我们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天我们讲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问题,政府在政策上要对农业加强进一步引导。 [16:45]

[徐冠巨]:第二,我们要推动更多的工商资本去投资农业,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或者说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到农业领域当中去。 [16:46]

[徐冠巨]:还有一个想法,我认为大力度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器是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一个好办法。

[16:46]

[徐冠巨]:记者朋友都知道,现在各地都建了很多孵化器和创新中心,但是我看农业科技孵化器少之又少。如果政府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把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建设起来,让农业的创业精英和农业的创业团队有平台的支持,有助于创业精英实现创业、团队的成长,把农业产业这块短板补上。谢谢。 [16:46]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有一个问题请教徐委员,徐委员您好,请问您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您对于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16:47]

[徐冠巨]:谢谢。今天我们说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我们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问题,应该认识到这是我们责任之所在,过去我们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16:48]

[徐冠巨]:我们看到一个数字,65%以上的发明专利是来自于民营企业,75%以上的企业技术研发是民营企业,80%以上的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承担着责任和使命,未来也更加是。 [16:49]

[徐冠巨]:第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我们企业要有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有品牌附加值,我们需要有科技附加值,那些靠赚点加工费的时代应该说已经过去了。 [16:49]

[徐冠巨]:第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是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据此,我们企业对自主创新这样一个课题要有抱负,就是说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有自主研发能力,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靠模仿国有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6:50]

[徐冠巨]:另外,我们要有智慧去创新双赢模式,去提高科技水平,然后有抱负去影响和引领一个行业的发展。我们更要有巨大的智慧和勇气,用科技革命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引领的影响。 [16:51]

[徐冠巨]:作为民营企业要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我们的战略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这个战略就是空的。 [16:51]

[徐冠巨]:我们要克服浮躁的心态,要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断的创新特色、占领科技的最高峰。 [16:52]

[徐冠巨]:第四,我认为在科技水平的提升方面要投入、投入、再投入,可以去看看我们国家的科技投入水平,经费只有

1.7%左右,如果民营企业的科技投入与人家跨国公司的科技投入数量去比较的话,我们之间的差距太远了。 [16:52]

[徐冠巨]:不是说投入数量“远”,而是企业质量差距比较“远”。如果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就要在科技投入上去赶超。 [16:53]

[徐冠巨]:再呼吁一点,我们也承认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我们现在内部有压力,外部也有压力,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政府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应该更有作为。 [16:53]

[徐冠巨]:这里我呼吁社会媒体和政府要营造一种尊重科技知识的氛围,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让社会崇尚科技,企业愿意投资科学技术,科技人员勇于投身到科技事业中去。 [16:54]

[徐冠巨]:政府要出台政策,要注意出台政策当中照顾到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在这方面就不能抓大放小了,要雪中送炭。我是来自浙江,我们浙江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政策的享受上面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们希望党的眼光、党的政策能够进一步普照到中小企业。 [16:54]

[徐冠巨]:我想再多说一点,我们还要注意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大专院校、科学院所里有的是技术,我们中小企业里面需要的就是技术。这就是有技术的不知道给谁,要技术的不知道到哪里去拿。 [16:55]

[徐冠巨]:我们知道,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召开科技成果交流会,网上技术市场等等,但是我看还要继续努力。现在科技中介或者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这也是我们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之一。我们呼吁政府加大科技服务业的投入,增加科技成果的转化。谢谢。 [16:55]

[上海文汇报记者]:刚才徐冠巨委员提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我的问题就是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的科技对发展贡献率其实并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是很高,我们一直提出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但是这次有委员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表示,如果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导向的话,对创新能力建设并不是非常有利。 [16:56]

[上海文汇报记者]:比如从事工科研究的委员说,即使在偏应用的工科领域,如果做基础前沿性的研究,很多不是为了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如果一味的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可能对他们的科技的研究是一种伤害,我想听听邬贺铨委员和马大龙委员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评价的。 [16:56]

[上海文汇报记者]:再有,我们和委员采访过程当中,他们也提到,作为高校的科研人员说,对他们有一些难处。第一,他们没有做过企业、没有做过老板,没有做过CEO,对于企业营销这块是不通的,对于这块他们觉得很难去做。第二,从研发到市场化当中有一个中间事业,这个中间事业的投入经费是不够的。但企业很实际,如果这个东西不能直接转化成产品,对我来说就不需要,企业也不愿意掏钱。请问对于这些问题和这些困难怎么来评价?应该如何解决?谢谢。 [16:57]

[邬贺铨]:作为创新来讲,它是一个生产函数的变动。研究本身就是要投入应用的,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完成这个创新的过程,因此所有的科技研究所产出的东西,最终要转化成生产,还要在社会上应用得到实践才能证明,因此转化总还是需要这些的。 [16:58]

[邬贺铨]:但是更多的还是从高校研究所将这个研究成果转到企业去。之所以现在转化率比较低,我认为问题还是比较多。

[16:58]

[邬贺铨]:从高校研究来讲,有一些本身的选题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做出来可能并不能够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而且往往学校研究所追求的是发表论文,因此并不是说他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就能够马上拿去生产。如果说我们的企业本身技术能力不足,拿到这样的成果也很难转化。 [16:59]

[邬贺铨]:而且我们大部分企业目前比较急功近利,希望从学校和研究所拿出来的东西马上就能够生产。往往很多应用型的

研究院所转制之后,中间很多环节缺失了,等于很多成果没有中间这个过程,转化起来有一些困难。往往很多学校希望只转产品不转技术,所以很多工厂拿到这个以后,它能做出这个产品来,但产品的寿命周期比较短,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形成。 [16:59]

[邬贺铨]:我认为,与其谈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如更多的谈使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培育、能够通过高校研究所跟企业结合,能够把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如果只是简单把某个半成品给企业,可能很难实现转移。

[17:01]

[邬贺铨]:现在企业往往是等学校做出来了再找学校,他没有参与中间的研究过程,这样接起来比较难的。如果在一开始企业就派人参加学校的一些研究,这样转接起来就比较容易。当然这里面双方都有一些问题,企业评价院校的成果,总是说,如果不能完全生产的时候,不要出比较高的价钱。 [17:01]

[邬贺铨]:而学校认为,你们根本没有把我这个成果真正价值看中,所以这里面需要有一些中介机构帮助来评价这些成果的价值,然后帮助来解决这个成果在转产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我想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和研究所和我们企业的问题,政府在这上面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17:02]

[马大龙]:我很同意邬委员刚才讲的意见。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应该可以把它看作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工作。而且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是科技工作的全部,包括很多研究,像基础研究,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和技术的工作,所以我觉得不能够偏废一个方面,而过度强调另一方面。 [17:02]

[马大龙]: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确实存在过低的现象。在大学里、研究所里,由于目前的一些数字化的管理,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是比较滞后的。所以,我认为目前应该更多的强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

[17:03]

[马大龙]:从大学、研究所的角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动力不足。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由于现在的一些环境和政策,导致了科学家对于成果转化的工作不重视,往往过度追求一些奖项等等。而成果转化工作是要费时、费力,所以很多人并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17:03]

[马大龙]:二是活力不足。由于现有的一些政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是不利的,所以希望今后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方面和动力方面能够有一些新的改革,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谢谢。 [17:04]

[尹卓]:就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两句。因为这几年我在在邬贺铨副院长领导下在全国政协也进行了一些调研,调研组对产学研问题进行了很多调研。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说产学研从科研开始立项,然后直到拿到产品,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家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大家形不成立一共同体,各干各的,科研和产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这是永远都做不到的。 [17:05]

[尹卓]: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呢?核心问题是,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评价机制要做改革和调整。比如现在高校很多是以晋升副教授、教授,教授、副教授,SCI、EI,从博士生开始就有量化的要求,影响因子,比如期刊,这些影响因子把教授、副教授引向另外一条路。 [17:05]

[尹卓]:我们看中的是获得科技进步奖,他以获得科技进步奖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不是以产品为最终目标。因此我们说,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他们在参与科研工作里利益是不一样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如何把目标拉到一块儿去,这就有一个科研院所和高校评价评估机制改革的问题。 [17:06]

[尹卓]:就像刚才马委员说的,让大家能够潜下心来研究,而且参加企业科研的人,在评教授和副教授时不会吃亏,虽然拿不出论文,但是我有市场化的产品,也能评教授。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如果你拿出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没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那教授很可能就评不上。 [17:06]

[尹卓]:科研院所也有这种状况出现,拿不到科技进步奖,你就是没完成任务。这里头有一个评价机制改革问题,真正想产学研结合的话,就是让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的产学研结合才是结合到实处。 [17:07]

[郭为]:我也来补充一下这个话题。我们经常讲产学研的结合,经常讲科学技术转化。首先要弄清楚一点,什么叫科学,什么叫技术,什么叫产品,什么叫商品,什么叫产业。 [17:07]

[郭为]:科学比如我们讲光的“第二线性”的发现,这叫科学。光交换的技术叫技术,光交换的技术,诺贝尔奖获得者黄琨先生是中国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做出光交换的技术。光交换机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才出现,真正变成商品化,变成光导纤维大规模的使用是本世纪开始的,一直到我们国家搞大型的光的技术。 [17:08]

[郭为]:具体在哪个环节上做转化的工作,这个要分得很清楚,否则我们的力量,比如我们国家有这么多钱,我们是从商品化开始做,还是从产品的时候开始做,还是从技术的时候开始做,还是从最原始的开始做,这是完全不同的,从科学本身的发现开始做是完全不同的。 [17:08]

[郭为]:除了我们的转化工作以外,我觉得我们的科研更多的应该去做命题作文,什么叫命题作文呢?就像我们搞“两弹一星”,我们集中国家最优秀的科学家,去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国家的核战略服务。 [17:09]

[郭为]:这时候就是一个命题作文,首先我们要做出一个产品出来,然后再整合技术资源,再整合科学的资源。我们国家这些年来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除了“两弹一星”以外,比如我们现在的高铁,也是集中了产学研各方面的力量,怎么样能够使得这个技术成果很快的和市场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国家积极倡导的方式。 [17:09]

[郭为]:所以“十二五”规划里面说我们要扶持七个重要的战略产业发展方向,我觉得国家应该花更大的力气去研究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建立战略性的产业,从应用需求为导向来推动整个转化工作。全球来看,从技术向真正产品转化到形成一个企业,这样的转化一定是有限的,要想效率高,就要加大命题作文。我就补充这些。 [17:10]

[主持人赵珩]: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值,四个委员回答你。 [17:10]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问给陈志列委员的,去年“两会”的时候我曾经采访过科技部部长,他告诉我说,其实目前政府对国企、民企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是一样的,对国企开放的同样也对民企开放,我想请问您是这样的吗?

[17:11]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另外,我们所了解的民企在自主创新方面,其实最大的障碍是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您对此怎么看?

[17:11]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另外,请问郭为先生,有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创新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民族品牌的认知。您有何见解? [17:11]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还有一个问题请问徐冠巨先生,关于中小企业的问题,我知道您做过大量的调研,在浙江珠三角一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其实就是钱的问题和人才的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完成自主创新,而走向转型的道路?谢谢您。 [17:12]

[陈志列]:首先我要表达一个观点,您这个问题等于是问我,国企和民企在自主创新的国策的享受方面是不是感觉是一样的。我先说一下立场,我来自于民企。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认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中国的企业,我们都肩负着一个历史使命,就是中国的企业要具有全球的竞争力,那只有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这条路。 [17:12]

[陈志列]:正面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我的切身体会是,民企对比国企的话,从中央的政策来说,阳光洒下来是一样温暖的。而且我可以强调而且肯定,民企做自主创新的动力,尤其是源动力、源于生存的动力远远要比国企大。 [17:13]

[陈志列]:因为国企有一些垄断的资源和政策的优势,而民企在这方面众所周知是不能跟它相比的,民企的动力来自于这种生存的动力。全世界的企业,无论各个行业,它是不是做科技的,他最最根本的动力是生存。 [17:13]

[陈志列]:说民企和国企在享受党的阳光方面是一样的话,我相信大多数记者和媒体是不会同意我的看法的。在这方面我们

篇二:针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抗争者的访谈

针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抗争者

我:您好,请问您是朱令的母亲吗?

朱阿姨:是的,您是找我吗?请问您是谁?

我:真不好意思,大中午的还打扰您。

朱阿姨:没事的,您有什么事呢?

我:朱阿姨,我是一位大学生,因为您是一位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抗争者,我想针对您女儿朱令的事件和您的网络抗争问您几个问题,耽误您少许时间,您看可以吗?

朱阿姨:没事的,我已经接受过许多人的采访了。你问吧,我现在正好没事。

我:谢谢您,朱阿姨。首先我对您女儿的不幸遭遇感到抱歉,如果我问的问题勾起了您的悲伤回忆,我实在是很抱歉。

朱阿姨: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该过去了都已经过去了,没事的。

我:好的。朱阿姨,您今年多大了?

朱阿姨:我今年72岁了。

我: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朱阿姨:我是做技术工作的,98年就退休了,她爸爸晚两年。

我:您和朱令现在在哪个城市生活呢?

朱阿姨:我们一直都是在北京生活的。

我:朱令现在生活只能由您老两口照顾,那生活经济来源是什么呢?家里的经济条件紧张吗?

朱阿姨:经济来源是我和朱令她爸爸的退休金,现在经济条件有点紧张,但并无大碍。也有许多个人和组织给我们捐款,很感激这些人,让我们在经济上减少了许多压力。

我:好的。19年前,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中毒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警方认定为投毒,也曾锁定了嫌疑人,但因种种原因又取消了对她的审理,之后这个案件就再也没有定论。我相信您个人也做了许多调查,也有过许多抗争。请问您抗争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朱阿姨:朱令是我的孩子,出了这样的事,她的一生全被毁了。现在她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我和她爸爸从早到晚闲不住,早晨从7点钟开始,就必须给她清理气管,因为她肺部功能比较弱,总是发炎,痰很多,所以每天都要进行吸痰、雾化,再帮她把衣服穿好,

给她洗漱,大概10点多能完成。我们就帮她进行简单的活动,总躺着肌肉萎缩的很厉害。扶着她至少让她可以坐起来,坐起来还必须吸氧,氧气管就随时套在气管那,我和她爸爸给她做些按摩。转眼就到了中午,中午继续吸痰这些护理,帮助她大小便,一切做完之后,我们才可以陪着她一起躺一小会儿,然后下午继续帮她活动,一直到晚上。该受的罪都受过了,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我,她爸爸还有朱令谁都不能接受啊。

我:我能体会到您心中的痛,也对您每天对朱令的悉心照料表示敬意。那您认为您的利益受损间接的,还是直接的?这种利益受损程度,如果是在若干年前,您能忍受嘛?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忍受了呢?

朱阿姨:当然是直接的。这种利益受损程度在原来不能忍受,在现在也是不能忍受的。我必须要弄清真相,找出凶手,给我的孩子一个交代。

我:您有没有通过制度性渠道维护自己利益?如果有,效果如何?

朱阿姨:朱令出事前,94年11月份,我刚从外面出差回来。朱令在学校好几个月没回家了,说最近特别忙,12月9日有场音乐会。朱令在乐队里算主力了。朱令说,忙得回不来家,音乐会要了几张票,想让父母去听。她爸爸说要去学校拿,顺被给她补过生日。她爸爸在中关村找了个饭馆,结果她说肚子疼,饭也没吃好。她说越来越疼,到音乐会那天就相当厉害了。我非常担心她。之后我们就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来。2月20日,朱令返校的时候身体还是一塌糊涂。当时她满心希望不担心学校。所有人都说不要去上学了,因为她每天都疼的不行,根本没力气。她当时还想参加双学位、德语和其他选修课的学习。之后我们又去了北京协和医院,3月9日,在协和医院李舜伟大夫当时就高度怀疑是铊中毒。4月28号报案,到六月份放假,我特别着急,一直打电话问。侦破小组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努力工作。到10月份,我就更着急了,他们回答,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但他们一直都是说,已经上报请示了,也许就破了。在我和办案组的接触中,他们始终说在办,但没告诉我结案了。2007年,有个政协委员曾关注这个问题。我们从他那知道,他收到了公安部门回函,这份书面文件说朱令是被投毒的,但因为报案时间晚了,证据不全,尽快办结此案。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没有得到一个答复。当时我和她爸爸都认为协和医院误诊并耽误了治疗时间,才使得铊中毒给朱令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1996年12月,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接受我们的委托将协和医院起诉至东城区人民法院,要求医院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80万元。1997年10月,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作出协和医院不存在过失、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1999年4月2日,一审协和医院胜诉。最近几年,我也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了一些安慰和帮助。但这些肯定是不够的,我一定会继续申请信息公开

的,希望能有一个结果,给朱令一个交代。这是我一个特别重要的期望。

我:上访、集会、围堵甚至是自杀这些行为,您有无选择过?

朱阿姨:太极端了,我没有选择过。

我:仅仅是因为太极端了吗,还有别的原因吗?

朱阿姨:上访、集会、围堵、自杀,都破坏了法律规范甚至威胁到了生命,自己都不能遵守法律又怎么能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呢?况且孩子还需要照顾,(我)不能做这么极端的事。

我:您为什么会选择网络抗争?您是怎么知道这种抗争方式的?

朱阿姨:在90年代,中国的网络还不是很普及,这也侧面导致了我孩子病情的延误。要是当时网络像现在一样发达的话,我女儿的铊中毒会很快确诊,不会拖这么长的时间。现在网络已经在中国普及,有成百万上千万的人在网络上活跃,当然肯定会有可以帮助我们的人。我希望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件事,能获得更多的帮助,甚至我希望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凶手。我曾在天涯论坛替我女儿发过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与讨论,也有许多热心的网民给我们提供帮助,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能确认凶手。

我:您的网络抗争效果如何?或者说,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退一步说是否引起了广大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回应?

朱阿姨:我的网络抗目前效果不是很好,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我在网上的发帖确实引起了很多网民和社会各界的回应,他们有的怀疑,有的同情,有的漠视,各种回复都是有的。

我:您是否认为网络抗争要想成功,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是,您认为有什么原因?

朱阿姨:做任何事,想要成功都要付出努力,网络抗争也是一样的。网络一方面是很强大也很方便,但另一方面网络也是有局限性的。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也许会有许多人支持你,但很少有人会真正付出实际行动帮助你,因为你在网络上是虚拟的,谁也不能确定你的话是真实的。网络上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新鲜事,新鲜言论,你的话可能在网上不能引起广泛关注,或者仅仅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人关注,这并不能帮助你什么。所以利用网络抗争,必须要有技巧,最重要的还是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您觉得什么样的遭遇在网上更容易引起围观?

朱阿姨:联网是个舆论能量加速器,既为正能量加速,也为负能量加速。从当下情况看,涉及官员的负面信息似乎更容易引起网络围观,造成强烈共鸣,引起轩然大波。某些官员“稍

不留神”,坠入负能量的漩涡,即刻遭到围观者群殴,甚而招致“秒杀”。这种情况也造成部分官员对网络监督尤其是微博监督的反感情绪与厌恶。还有就是悲惨的事,可以引起网友们同情的事。还有一种就是受到政府部门、制度的不公平待遇,这往往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我:为了得到更多的人关注,您是否特意学习过一些网络知识与技术?能具体谈谈吗? 朱阿姨:我原来做的工作就是技术工作,所以对电脑和网络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在网上发表言论的技巧及和网民沟通的方法,原来都没都没有接触过。所以我认真阅读过许多网友的留言,有些网友的留言很精辟。每天关注网络上的大事小事。我还学会了许多网络语言,有些网络语言真的很有意思,很生动。我查阅了很多政府机构的官方网址,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政府机构构造与组成。总之,我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您一般将抗争信息发布在哪里?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传播平台?微博、QQ群、地方论坛、全国论坛等,您觉得他们对于网络抗争的帮助有区别吗?

朱阿姨:我一般将抗争信息发布在全国论坛,比如天涯论坛,因为全国性论坛关注的人多,不乏一些号召力很大的明星、名人。大型全国性论坛的发帖与跟帖也十分方便,照片、视频等都可以上传,方便网民们的交流。当然,微博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微博注册人数以亿计,影响的范围和人群都十分的广泛,并有许多明星、名人。如果这些人对你的言论有多共鸣,就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微博更有很便捷的一键转载,更方便于信息的传播。微博、QQ群、地方论坛、全国论坛等对于网络抗争的帮助是有区别的。QQ群和地方论坛的影响力小,参与人数也少。但关注人与你的关系相对密切,更容易得到回应与帮助。而微博和全国性论坛,好处在于关注人数多,方便转载,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但人员混杂,围观的人多而真正对你有益的人并不多。

我:在您的抗争经历中,有无得到过一些公益组织或个人的帮助?如果有,他们在哪些地方帮助了您?

朱阿姨:我把我女儿悲惨的遭遇和不公平的待遇发到了论坛上,有很多人对我们家表示同情与关怀。有许多律师所给我打电话,可以免费给我们打官司,我也接受了他们的帮助,但是没有成功。也有很多好心人给我打电话,问长问短,表示他们的同情。因为此事影响范围广,关注人数多,在社会上的反响强烈,所以的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某些领导还上门慰问我们,真让我们感到受宠若惊。红十字基金也给我们进行了募捐,有很多组织与个人都捐了款,我真的很感谢他们。给我女儿治疗的医院也给我们减免了医疗费用。我心里对这些好心的人真的是非常感激。

我:为了更好地抗争,您有无参与或联合了其他一些和您具有一样经历的人?您认为您

们之间是否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松散的组织形式?您认为这种形式的战斗力强吗?如果这种形式存在不足,您认为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没有考虑对此予以改善?

朱阿姨:为了更好地抗争,我的确联合了其他一些和我具有一样经历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我的抗争也坚持不到现在。我认为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松散的组织形式,这种战斗力不能说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种松散的组织形式组最大的不足是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因为彼此算不上很熟悉,所以有时候打电话回顾及对方,导致信息不能及时的传达。还有一点问题是我们之间没有明确的领导核心,导致意见经常不能统一,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感情。

我:对于大部分抗争者而言,由于文化因素,把所要讲的事情表达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在您的抗争经历中,您是否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果有,能谈谈怎么做的吗?

朱阿姨:我原来的工作是技术工作,我个人的文化水平还是不低的,所以在文字表达上还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了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和共鸣,叙事的文字一定要生动并准确。所以我发帖前请教过我学国学的几个同学,并在发帖前自己斟酌字句,尽量使文字准确并通俗易懂、简单生动。在描述事情经过时,尽量使用官方式的标准语言;在表达自己情感时,尽量不出现尖锐和片面的语句。这么做不仅可以让网友信服,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投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引起网络共鸣。

我:这些事情除了说清楚外,还要“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请问您有无在这两方面做过努力?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为什么要这样做?

朱阿姨:我在刚才的问题中已经阐述过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确实十分重要,所以我发帖前请教过我学国学的几个同学,并在发帖前自己斟酌字句,尽量使文字准确并通俗易懂、简单生动。在描述事情经过时,尽量使用官方式的标准语言;在表达自己情感时,尽量不出现尖锐和片面的语句。这么做不仅可以让网友信服,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投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引起网络共鸣。这些做法可以总结为:质疑,归因,煽情,放大。

我:问了您这么多问题了,您肯定很累了吧?

朱阿姨:没事的,有很多人给我打过电话,或在网络上联系,问过我许多这类的问题了。 我:经过以上对您的了解,我感觉您的经历很是特别,我也很佩服您的耐心和毅力。实在不好意思,占用您这么长的时间,我还有最后几个问题要问,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朱阿姨:好的,你问吧,我还有时间的。

我:好的,那您认为在网络抗争中什么样的身份最容易得到同情和仇视?在您的抗争中是否存在有意识凸显这样的身份?

篇三:访 谈 信 息表

访谈信息表


政协委员采访视频》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5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