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大足石刻牧牛图受损

大足石刻牧牛图受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5 | 移动端:大足石刻牧牛图受损

篇一:大足石刻观后感

大足石刻观后感

出生农村的我可说从小跟着父母就游览过数不清的菩萨、佛之类的仙人或神庙,看到人们对它们的朝拜,然后愿佛愿观世音菩萨保佑他们升官发财等,又或者常听电视剧中的僧人们常说“佛光高悬,佛在心中,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才不免想到对仙人的信仰是从古人开始的,一直到今天这种传统的习俗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只是现代人对仙人的膜拜却成为了一种思想依赖。中国人有着跟风的习惯,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我的父母亦是如此,我虽不信佛仙之道,却不想打扰父母烧香拜佛的兴致。

长大后工作了,假日里常有同事相邀出门旅游,看着各类广告把大足石刻雕塑文化说得如何值得一去,但最终选择了去其他地方,似乎我与这石刻雕塑逃离不了干系,后来的工作波折居然让我到了大足工作,真是意料不到,而大足最有名的就是石刻文化,我们的公司项目又与这石刻联系紧密,公司还安排大足石刻的浏览学习课,那我一定好好领略它的风光。

6月5日在公司领导的驱车带领下前往北山,到了北山后老天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只见路面布满青苔和被修整过的园林,感觉已经失去了本来的面貌,不远处有一两排挨着的卖雕饰品的小铺,周围人群稀少,一路顺着台阶往上,一耸现代人修建类似古庙建筑的龙岗山呈现在我们眼前。

购完票后在一位年龄约38岁左右皮肤白皙的女导游带领下开始了北山石刻的游览。导游开始好生为我们介绍,声间婉转悠扬,感觉自己必须得竖起耳朵听,否则就跟不上节奏,我突起了贪念想把导游讲的内容全程录音,后来被抓了个现行,无奈只有认真听导游慢道:“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是唐宋文化极盛时期的产物。大足石刻据说在大足县境内,有70多处,石刻塑像多达五万余尊。最有代表性的两处,一是北山石刻,为唐代建造,主要是形态各异的大小观音菩萨塑像,被誉为“观音佛像陈列馆”。二是宝顶山石刻,这一

处石刻真是让人称奇。它由宋代一位名僧赵智凤主持,花70余年心血,造像近万尊,建为特大型佛教密宗道场,整个石刻气势恢宏,内容丰富,其中一幅长达数百米,高达20余米的巨型组合塑像卷,采用神性具备的形体叙述,形象演义了佛教、道教、儒教的一些生动教义故事,成了宋代佛学博采兼收的文化活化石,体现了那一个时代的宏大文化气象……”。

跟随着导游的介绍,我的耳朵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西记不住了,每看过一副龛

像就怎么都联系不上导游所讲的,唯一有印象的

是一位中国古战神却有着印度般的外号,还传奇

的有一通故事,传说:天宝元年,安西城被番兵

围困,表示请求救援。但路途遥远,救兵难到,

唐明皇就让不空和尚请北方毗沙门天王金身出

现,大放光明,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和

铠甲绳,神兵著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

摇,番兵大败。唐玄宗听闻大悦,所在州府设其

像并供养。此后,毗沙门天王被视为保护神。窟中毗沙门天王身材魁伟,威武强悍,身披盔甲,怒发冲冠,瞪视着敌人,让人心生折服。突然听旁人冒出一句故事应该是后人编出来的,但在我看来不管这故事是后人编造的也好,还是古人雕刻时假想的也罢,都说明了这位神将如何如何了得,再看龛像的雕刻技巧,将军和身旁的兵表情各异,细至入微,动作有神,连兵器都刻得活灵活现,只可惜当时雕像不被重视,保护不力,毗沙门天王的手已经被摘了下来,但还可以看见古人雕刻手时是将手雕刻好之后用木棍插进手臂中,还有石窟中很多被风化的迹像,但丝毫不损毗沙门天王的威严,只是看不到风化前的风彩真是种遗憾。

集中看北山的石刻的时间不到五十分钟,接着我们爬向北山宝塔,出发之前听肖主管说起在宝塔周围有“海棠香国”四个字,这件事儿我们都还记着的,但是绕了宝塔一圈也没见着“海棠香国”的踪影。

顺着青苔小路往下,两樽10来米高的大佛映入眼帘,远看像土地山神庙的土地公婆,近看却是把人比较得十分渺小,佛的袈裟看似随意搭在身上,仿佛风吹就会随风摆动一般,佛的头及面部布满了青苔已经看不出它本来的表情,但凭它们的巨大和经历这么多年后仍保存这么完整,足以证明它们为大足石刻的守卫有着

不可磨灭的功劳。

午饭后我们即刻到了宝顶山,具资料上记载宝顶山石

刻是大足石刻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刻,由赵智凤建立,

他5岁削发为僧,16岁云游四海,后来受教开建宝顶山,

清苦70余年终于建成,199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

开始对这位赵先生心生敬意,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为世界做

出了贡献。和上午一样找了位导游为我们带路参观,有了

上午的教训之后(忘了自己是来学习而不是游玩的),随

身携带的小本便翻在自己的手中,以便记事,来到一副有

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石刻牧牛图前,画面上山径崎岖,主要

刻画的是牧人驯牛的故事,故事凤趣盎然地讲述了牛的本性桀骜不驯,经过了修行者坚持不懈的教化而变得温顺服贴。画面虽刻画简单清晰,但似乎要参悟其中奥秘和佛理岂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推敲的?

和牧牛图接在一起的便是“圆觉洞”,还没来得及想它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时,我已经被洞穴外一头看似像狮子却有着短腿的怪物给震慑住了,导游先是让我们猜它是什么动物,后来解释道它还就是石狮子,只不过是蹲伏于地并作怒吼状的,站在洞口向内望去黑漆漆的一片,看不出洞内到底有什么明堂,带着冒险似的忐忑的心进入洞内,洞内十分潮湿约有四五十平米,成U形的十二圆觉造像,刻工考究,细腻生动,人物形象风度潇洒,身上的饰物如丝似绸,质感极强,之 后导游为我们讲了洞内有三绝分别是自然采光、排水系统、雕刻工艺的巧妙运用

才能让圆觉上千年来不被风化。

出洞之后紧接着是广大宝楼阁、护法神龛、华

严三圣像、六道轮回、父母恩重经变像等石刻,最

让我至今记忆深刻的是其中的六道轮回图,此轮是

载于人生三界六道中的生死运转,转轮大王蓬头獠

牙、双臂环抱巨轮以表示它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

六轮分为四层分别是果报、天道、地狱道、三善道。

因果轮回中依佛教看来,众生都在因果轮回之中,

反反复复,上辈子若做了坏事今生必定有报应。还有后来看到的生前劝酒,

死后

到了阴朝地府会被割去舌头等酷刑。想到这些,我在想自己上辈子是积德了么,这辈子轮为人间,那么我现在继续行善,相信来生有更好的轮回。

随着导游的一声“介绍到此结束……”。我才兴致不满的从轮回转轮中回到现实当中,回过头拿出手机来看,发现也是不到一小时就游览完了,宝顶山的游客中也有几个外国人,他们游览完了后总是来回的拍照,像是要把每个角落拍个遍带回国家好生研究。因为我们出门有任务在身,不便久留于此,不然我会在众佛面前矗立许久,细细思量这辈子做过的事儿,也许坐上半天我就不愿离开了,在此做守山女、休身养性一辈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足的石刻文化造指高深,还有唯昌州海棠胜香的文化为大足掘起了发展的命脉。看“大足石刻、游海棠香国”,是政府要求发展当地旅游事业带动房地产经济的终旨,发展旅游事业是最能体现大足本土文化的,千年前的大足石刻虽己被列世界文化遗产,但世间一草一物又怎能经得起大自然的考验,石刻逐渐被风化后,我们的后人又怎么能了解古人的机智,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呢,今日我有幸成为参观历史文物的游客之一,被感荣幸,感触颇多,但恼于自己知识有限,不能将古人的用意继续传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为后代的我们要延续古人的精神就得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让更多的友人来品位大足的文化,只有发展的更好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的传承意味着成功与否。“千年前有大足石刻,千年后有海棠香国。”是我们的目标,让世界为中国的文化所折服。将大足石刻的风采定格千年!

篇二:重庆大足石刻景区介绍

石头上的信仰艺术——重庆大足石刻景区介绍

就算看过龙门,走过云冈,大足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作仍然是不能错过的,所以又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

大足地区有70余处石刻造像,统称大足石刻,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窟)石刻最为著名。大足石刻始于晚唐,盛于两宋,从艺术上来说,大足石刻体现了我国晚期佛教造像“神的人化”的特征。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5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宝顶山是佛教圣地,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南西北共13处石刻造像,其中大佛湾石刻造像的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也是最完好的。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分南北两区域,南区多为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则以两宋作品为主。

景点信息

地址:重庆市大足县

门票:宝顶山80元,北山40元,联票120元。

电话:023-43722268

交通: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15公里,先从乘汽车或火车直达大足县,再换乘小公共往宝顶,车费2.5元,车程约30分钟。县城的士,起步价4元,包车单程15公里,价格面议。结束宝顶的游览必须回到大足县,再乘车去北山。北山摩崖(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2公里处,北山在县城内,出租车也不过5元。住宿:住方面有许多酒店选择,也可以住农家乐就是在当地人家中,包吃包住包摘果子,最多50元一人,淡季25元就能住,有双人间,单人间,多人间,吃的也非常丰富。

旅游小贴士

北山佛湾石刻的“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价值极高。 景点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她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她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并且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正因如此,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是中国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西距成都271公里,东去重庆70公里。全县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40多年历史,其县名取“大丰大足”之意。

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即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也即“五山石刻”(世界遗产部分),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即尖山子、舒成岩、妙高山石刻、千佛岩石刻,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有66处如西山、圣水寺、三教寺、青山院、老君庙、半边庙、七拱桥、普和寺、陈家岩石刻等。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

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

北山石刻中的“转轮经藏窟”被许多艺术家誉为宋代石刻之精华和代表,此窟石刻造像秀美、雕刻精细、整体布局和谐协调、保存完好无损,堪称东方美神之大荟萃。特别是此窟中的普贤菩萨,具有东方女性美的特征,表情温柔娴静、典雅大方,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另外,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宝顶山石刻,气势磅礴,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的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像无一雷同。而且佛教的世俗化、民族化、生活化特别显著,可以说完全是中国化了。

南山石刻是中国道教造像的代表,其中的三清古洞,是最完备而有系统的反映

宋代道教神系的实物资料,是中国宋代雕刻最为精美的石窟。

石篆山石刻是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如孔子龛、老君龛等。

石门山石刻是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有特色,如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二像肌肉丰健,筋脉显露,手法夸张。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以云岗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4-5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6-9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作为晚期石窟艺术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五山石刻”自古以来就是名胜之地。其中北山、宝顶山更是中外游客览胜、信众朝山进香、僧侣说法传经的集中地。特别是以“天府灵山”著称的宝顶山,历来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传为千手观音的生日)前后,游客如云,数以万计。自大足县1980年对外开放以来,游客日增,年均在35万人次以上,最高年达60万人次,最高日达万余人次。

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同时,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并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

圣寿寺依山构筑,雄伟状观。南宋赵智凤创建,后遭元、明兵燹,明、精两度重修。现存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灯殿和维摩殿七重殿宇,为清代重建,建筑面积1631.68平方米。

大佛湾位于对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其内容前后连接,无一雷同,尤如一幅图文并茂的画卷。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彻的坛台,高2.31米,东西宽16.50米,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彻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

宝顶山石刻表现出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多方面的特点:

1、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大佛湾是为广大世俗众生进行说教的外道场,小佛湾是信徒受戒、修行的内院,体系完备而有特色。在石窟的显著部位,图文并茂地刻有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柳本尊的行化事迹图,并在二十多处造像的主尊位置刻柳本尊、赵智凤“即身成佛”的形象。

2、宝顶山石刻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大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其间有教有理,有行有果,形成系统。经变相对应配刻经文、偈语、颂词等,图文并茂,且与藏经有异,是历代藏经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献,对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3、造像注重阐述哲理,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兼收博采,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色。

4、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造像内容和表手法都力求生活化。如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

篇三:大足石刻解说词

大足石刻解说词

(宝顶石刻部分)

龙良骅 龙小帆

开篇语

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石刻之乡大足旅游。

大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将她的年号改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天下大足”。57年后,即公元758年,她的曾孙唐肃宗用这个年号,颁令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喻示“大丰大足”,至今已经有1250多年历史。

大足这个地名,还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兴起于印度的佛教随着几匹白马传入中国,沿着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一路向东传播,于是留下了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佛教东传的足迹。唐朝安史之乱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一大批文人学士、商贾缙绅、僧侣信众、雕刻大师向南迁徙,已经在北方开始衰弱的佛教及其艺术也向南传播,从麦积山石窟、广元石窟,一直到安岳石窟、大足石刻,异军突起,别开生面,而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

丰碑和绝唱。佛的足迹踏入大足之后就停顿了下来,静静地伫立在大足的青山绿水之间。大足石刻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刻造像了。现在,大足石刻已经成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于1999年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级文化瑰宝。

有一个概念需要说明,大足石刻是我们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现在有102处,其中有5处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我们现在参观的宝顶石刻,只是大足石刻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南宋著名高僧赵智凤呕心沥血70余年主持建造。

早在大足石刻开凿过程中,就有不少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前来大足朝拜,自古就有“东朝普陀、西朝宝顶”、“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所以,各位到大足的旅程,实际上是一条朝圣之路。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放轻我们的脚步,走进宋朝的时光,走进中国最大的佛教密宗道场,走进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璀灿殿堂。

一、“宝顶”题刻

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宝顶”两个大字。遒劲丰满,气韵生动。

这两个字是由清代同治年间任大足知县的王德嘉书写。王德嘉是陕西城固县人,在大足为官三年(1872—1874),他大力倡导栽桑养蚕,积极兴办地方教育,所以受到了百姓的好评。为官

一任,造福一方,只要为百姓办了实事,做了好事,百姓就不会忘记他。

二、正觉像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思想体系、思维方式、语言词汇等等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比如我们常说,你这个人“觉悟”不高,或者要提高“觉悟”,“觉悟”这两个字就是佛教用语,而且是佛教修持的最高境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半身造像,名为正觉像,就是已经觉悟了,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成佛了。佛的意思就是“觉者”、“知者”、“觉”,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掌握了真理的人。很多时候,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成佛是很不容易的哟。

这尊主像雕的是毗卢舍那佛,又名大日如来,意思是“光明普照”。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宝顶石刻属于密宗造像,毗卢舍那佛是密宗的最高本尊,是开创之祖。你看他天庭饱满,地廊方圆,两耳垂肩,目光澄澈,任你红尘纷扰,他已大彻大悟。

在毗卢舍那佛的头顶,冒出两道毫光,当中有一小尊坐像,那个像叫柳本尊,是主持建造宝顶石刻的高僧赵智凤顶敬的老师,就是他把密宗引入巴蜀地区,使密宗在中华大地多延续了四百多年。

三、圆觉洞

怎么才能成佛呢?我们芸芸众生关心,菩萨们也关心。 我们现在参观的这个洞窟,名叫圆觉洞,反映的就是十二圆

觉菩萨向佛祖毗卢舍那佛问法的情景。

佛门也是等级森严,最高的果位是佛,接着依次是菩萨、罗汉。

门口是一头大狮子。把狮子雕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起到警卫作用,守护里面的圆觉道场不被人打扰;另一个是用狮子比喻佛陀,佛陀是人中至尊,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佛说法常常被称为“狮子吼”,具有慑服一切、让人猛然醒悟的作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圆觉洞,被称为“宋代造像的顶峰之作”。洞深12余米,宽近10米,高6米,空间有600多个立方米,全是从整块的石头上一锤一錾开凿而成,没有数十年功夫是雕不成功的。

洞窟的正前方有三尊主像,中间的是毗卢舍那佛,左边的是阿弥陀佛,右边的是释迦牟尼佛。前面跪着一位菩萨,他是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表明正在轮流向佛祖请教修行圆满清静的无上智慧法门。

洞窟的两边呈对称型排列着十二圆觉菩萨,左边从里往外分别是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净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右边从里往外分别是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净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这窟造像有着高超的艺术性,布局严整,科学合理,可以说巧夺天工。首先从大门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解决光线问题,一束光线斜射进来,正好照在正中跪着的菩萨身上,象征着听了佛祖的

说法,具有开“天窗”的作用,有让人茅塞顿开、醐醍灌顶的效果;在左边的石壁上,雕有一个托钵僧,高举的钵口上方是一个龙头,龙头上端开有暗沟,渗水通过龙头流入钵内,再经过钵下的暗沟排出洞外,游人只听见流水淙淙,却看不见水,这股水流,也是大足人民的母亲河濑溪河的源头之一;十二圆觉菩萨高座莲台之上,头戴高花冠,身着薄衣衫,胸饰密璎珞,纹理清晰,衣衫柔和,充满质感,背后装饰有祥云、山水,使得这个道场气场充足;圆觉菩萨身下的供桌,全为仿木型石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供桌上的供盘,装满葡萄、石榴、蟠桃,再配以盆景假山,栩栩如生。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宋,大足人民就开始普遍采用园林艺术。今天,大足人民更是将园林艺术发扬光大,大足城区两山环抱,濑溪河婉蜒而过,两岸芳草鲜美,城内绿树成荫,山水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山水,已经被评为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范例城市。

洞的门口,有一个井盖,我们用脚一蹬,会发出咚咚的清脆响声,相传下面是一口龙井,镇锁着一条“孽龙”。民间传说,宝顶山下,有一户穷苦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天,儿子聂郎上山割草,发现一丛草十分茂盛,割完装了满满一背篓,正当他背着草转身要回家,那丛草又长了出来,又绿又嫩,以后天天割天天长,聂郎感到十分奇怪,他拔出草根,发现泥土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他把这颗夜明珠悄悄拿回家放在米柜里,结果米柜里的米怎么也吃不完,母子俩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


大足石刻牧牛图受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5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