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正定大佛寺的资料

正定大佛寺的资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13 | 移动端:正定大佛寺的资料

篇一:大佛寺论文

大佛寺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一部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在正定。”到正定看什么?看大佛,因为正定是大佛之城。

计划了好久,今年夏天总算得以愿望成真。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到外地去,心情无比激动。而且这次要去的是佛教圣地,我虽不信佛,但我敬佛。顺利地见到了正定的朋友,稍作休息就忍不住催促朋友带我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大佛寺。

其实大佛寺本叫隆兴寺,最初起名叫龙藏寺,唐朝时改成龙兴寺。康熙四十八年再次重修后,康熙皇帝觉得正定人杰地灵,怕日后出天子,所以将“龙”改为“隆”,于是将龙兴寺改名为“隆兴寺”。只因里面有座二十多米高的大佛,才被当地老百姓叫做大佛寺。

门口有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缠人。寺旁还有导游服务中心,我是请不起导游的,还好有位当地的朋友,从她那里我还学到了一招:不请导游,跟在旅游团后面。可别把有没有导游看成小事一桩,有了导游的介绍,才能更加了解大佛寺,了解佛教文化。

寺前石拱桥的青石栏杆上雕有精美的石狮子,桥拱南面的两只头向南,桥拱北面的两只头向北,来此观光的游人都会抚摸一下狮头,狮子变得十分光滑。

大佛寺没有山门,过了石桥就是第一重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着木雕的弥勒,两侧是彩塑的四大天王。穿过天王殿,有一重大殿,是大觉六师殿的遗址,可惜大殿已毁于战火。现在大殿只留下台基,台基上放了很多瓦片,上面写着一些字,这些字,除了汉字以外,还有英文、日文、韩文等等,有的写的名字,有的是一些平安、祝福的话。有人说愿是不可以随便许的,因为愿望实现就要还愿,否则就会有不幸降临。巧的是我们去时恰逢几位游客正在寻找自己当年写的瓦片,不知是不是愿望实现了,来还愿的。不过要从成千上万的瓦片中找到自己那片,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相信有愿就有缘。

绕过大殿,是第二重摩尼殿。看见前面有导游挥舞着小旗引领一队游客进入殿内,赶紧加快脚步跟上去,机不可失。殿内各壁满绘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明代壁画,檐墙内壁用彩绘生动地描绘了释迎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磐整个过程。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保存较好的”西方胜景”,以西方三圣--弥陀、观音、大势至为中心绘佛、菩萨、罗汉等。

摩尼殿北壁上是明代的五彩悬塑。朋友告诉我这就是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观音好似置身于一片大海之中,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左脚踏着含苞待放的莲花,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两旁是观音的坐骑,一像花豹,一似大象,至今未查明其真正名称。四周的小神虽不能与倒座观音像媲美,但也无不精美传神。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一见钟情。

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无神论者,可面对如此维妙维肖的观音像,便忍不住要虔诚的顶礼膜拜一下。朋友说在佛前参拜,一定有按礼数来,首先双手手掌向下按在拜垫上,双膝下跪,然后两手合十,双眼微闭,虔诚地许愿或祈祷,再双手手掌向上置于拜垫,上身向前倾,额头贴于跪垫,直起,翻过双掌,起身,礼毕。虽然过程繁琐,但在如此庄严的殿内,我丝毫不敢懈怠。可惜殿中光线较暗,照片不好拍,想来也是为了保护文物吧。

走出摩尼殿,看到一座很漂亮的牌坊。穿过牌坊,左右是龙凤双槐,已经被挂满了祈福的红带。让人心疼的是古槐有一半的树干上都涂满了水泥,想是它们经历的雨雪风霜。

再往内走,来到第三重大殿戒坛。戒坛主要是僧侣传法受戒的场所。戒坛的绝妙之处就是有尊双面佛,但无论你站在哪一面,完全看不出佛像还有另一

面。又需要朋友的介绍了:一面是药王,一面是指引佛。药王施舍给众生药丸,指引佛引领我们至西方极乐世界。

戒坛之后是大佛寺的精华区,迎面高耸着主殿大悲阁。大悲阁前的铜制香炉,上千年香火未断,香炉也已经被摸得如此光亮。

远观大悲阁,与先前的建筑并无太大差异,收回视线,看到两侧有两座建筑风格相似的楼,西边的是转轮藏阁。屋顶的四角挂着很大的铜铃,这可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防止鸟儿在此搭窝筑巢,伴着微风铜铃发出清脆的铃声,对鸟儿来说却会受到惊吓,四散离去。轮藏是佛寺中之一种可以回转的佛经书架,又称转轮藏。即将书架作成八角形的书棚,中心立轴,使书棚得以旋转,也能捡出所需经卷;与走马灯相似。隆兴寺的转轮藏最古老的转轮藏。古时候有些和尚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他们推着转轮走一圈,就代表念了一遍经。

东边的慈氏阁,里面有一尊宋代的弥勒佛像,弥勒佛是未来佛,即佛祖的接班人。只见弥勒佛身着佛帽,佛装正式,听导游讲这是印度的一种正规装饰,但是已经被汉化了。与天王殿里的弥勒是完全不同的风格,眼前的弥勒衣着色彩鲜丽,别有一番风韵。只靠眼观完全想象不出如此高大的弥勒佛竟是由独木雕刻而成。

在大悲阁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高大的龟驮石碑。西边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赐碑亭。东边为清圣祖玄烨皇帝康熙御赐碑亭。朋友告诉我摸摸头不发愁,摸摸腚不生病,也就是因为有这个说法吧,大龟的脑袋和屁股被摸得油亮油亮的。亭前各放着一个玻璃箱,盛放捐赠的钱财,与石碑颇是不搭。亭顶皆为黄色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据朋友介绍:黄色瓦片代表皇家出资修建,绿色为官府出资,而旁边禅房的灰色瓦片代表民建。

走进大悲阁正门,矗立在面前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佛高22.28米,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制艺术品。这就是大佛寺

里的大佛。沿着东西两侧的楼梯可以直接上到三层,清楚的看见大菩萨的面容,可惜现在只开放到二楼,但庆幸的是我没有赶上旅游高峰,不然为了保护阁楼,还会限制游客上楼。即使登上二楼,也才只及大佛腰间。楼梯的台阶很高,但依然有很多老人攀着工作人员系在扶手上的麻绳不辞辛苦地登上二楼,只为一睹大佛的尊容。这个铜佛分七级铸造,第一节铸莲花座,第二节至膝盖,第三节至脐下,第四节至胸部,第五节至腋下,第六节至肩膊,第七节为头部。菩萨的手臂为木雕而成, 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我惊奇的发现在净瓶内居然有异物,不知是哪位的许愿绳。大佛身后有一巨型石板,为的是使大佛不至于因地质运动发生倾斜或倒塌,毕竟这样一尊巨型佛像重心太高,需要精心保护。佛身已有部分裂痕和脱皮,隐约可见铸造的接口。

可是为什么叫成千手观音呢? 原来这其中的有两支手是掌心合十的,其它每只手代表二十五种生存环境,那么40只手就是一千种,这就是千手千眼,哈哈,有意思吧!至于千眼,待考,我只看到了三只眼。虽说见过父亲在乐山大佛前的照片,也曾为乐山大佛的壮观惊叹,但今日亲眼目睹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却更令我惊叹,乐山大佛至少可以攀岩到石山上雕铸,而眼前的大佛却完全是平地而起。

关于大佛的铸造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话说大佛通体铸造完成,只差把佛头固定在佛身上,可是佛头却怎么也放不稳,这可急坏了铸造的师傅,年轻的铸造师找到一位老师傅,向老人家讨教秘法,老人叹了口气:“我都半截子入土的人了,如何知晓!”铸师立刻领会精神。原来大佛是空心的,只要用土将佛身灌满至脖颈,自然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平面,佛头也就稳固的立在佛身。

阁楼外侧的地板完全是实木的,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已经倾斜了,好在栏杆很是粗壮,我才大起但在扶在栏杆上俯览整个隆兴寺。大悲阁前来来往往的僧侣,还有前来膜拜的善男信女,烟雾缭绕。大悲阁与左右两边的集庆阁、御书

楼由悬空的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三阁并列,虹桥相连,抬眼便可看到绿色琉璃瓦的屋顶,和精美的莲花图案的瓦当,以及屋脊上令人望而生畏的龙头雕刻。

寺院中古木林立,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那棵福禄树了,周身挂满许愿的红带,红带是系在铁网围成的圈上,许过愿后推着铁网转三圈,愿望就会实现。

大悲阁的后面是弥陀殿。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毗卢殿,”毗卢”是梵文,意为”光明遍照”。毗卢殿是大佛寺中的最后一个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走近毗卢殿,但见重檐歇山式的建筑,构造小巧别致。木门上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让人感觉它所经历的漫漫岁月。殿内石须座上的铜像由三层莲座,三层佛像摞置而成,三层莲座周身铸刻一千尊小佛,每层莲座之上端坐四尊头戴五佛冠的毘卢佛,通体共有佛像1072尊。佛虽多,却形态各异。不但精美而且庄严,不能不叫人赞叹佛教艺术的高超。

沿原路返回,因为拍合照需要帮忙,恰遇一位部队的研究生,为表谢意,我们主动提出为他做免费导游,我们也是现学现卖,还好研究生也是初来乍到,糊弄糊弄他也就是了。我们错过了大悲阁前的表演,只看到许多身着旗服的女孩,陆续地走过回廊,坐在石凳上休息。我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脚穿方形小跟的绣花鞋还能正常走路甚至表演。不过说真的,现代女子的大脚,加之翘起的二郎腿(大概是表演很累吧),实在有些不雅。

出了大佛寺,仍有些一游未尽。第一次游完一个地方想说一句:我一定还要再来。还好拍下不少好图,在来之前可以拿来解馋。

后记

特别感谢我的朋友申丽燕,感谢她为我所作的介绍,也感谢那几位为我提供免费服服的导游。关于瓦当、铜铃、楷书是事后回顾照片看出来的,大觉六师殿,这个名字是查阅资料后知道的。很多东西都已经记不起了,都怪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够,日后还应多加学习,出游前多查些资料。

篇二:正定县著名旅游景点

正定县著名旅游景点

NO.1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隆兴寺位于距离石家庄15公里的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始建于隋朝,时称“龙藏寺”,唐朝改名为" 龙兴寺",至宋朝时落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之后历经多次修葺,直至清朝康熙年间,形成了东、中、西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规制日益完善,达到鼎盛时期。隆兴寺占地面积为85200平方米,坐北面南,建国后,多次拨款修葺,仍按三路建制,正门(南门)外为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寺内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龙泵牛亭,以及从崇因寺前来的毗卢殿等,其中天王殿、摩尼殿、转轮藏阁、慈氏阁是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宋代结构风格的殿宇,尤以摩尼殿的价值最高,摩尼殿建于1.2米的台基之上,为重檐歇山顶式,面宽和进深均为七间,平面布局为十字形,外观重叠雄伟,古劲庄严。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中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中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隆兴寺主要建筑分布于一条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寺前迎门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经三路三孔石桥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书楼(遗址)、大悲阁、集庆阁(遗址)和弥陀殿等。在寺院围墙外东北角,有一座龙泉井亭。寺院东侧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斋,是隆兴寺的附属建筑,原为住持和尚与僧徒们居住的地方。

NO.2开元寺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

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巨型赑屃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有关专家初步考证,为后唐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是研究我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堪称天下第一。现已移至开元寺内,供游客观瞻。

NO.3赵云庙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历史上的常胜将军。

为宏扬民族文化,重现赵子龙雄姿,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NO.4凌霄塔

位于正定城内中山东路路北。始建于唐,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奉敕改为天宁禅寺。据史料记载,寺内原有主要建筑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牌坊、天王殿、重门、前室、凌霄塔、后殿,现仅存凌霄塔。

凌霄塔,早期称“慧光塔”,后人根据其挺拔、高耸、直冲霄汉的雄姿,称之“凌霄塔”,又因其以木构为主而俗称木塔。塔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高40.98米,可供人登临。一至三层为砖结构,四至九层为木构架,外部轮廓逐层递收,给人以稳定柔和之感。各层四正面设门,檐下均施单抄四铺作斗栱,下三层檐上各出冰盘檐狭窄平座,塔顶置铸铁塔刹。其精妙之处是于塔心室四层以上保留着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结构。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谈到此结构时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天宁寺木塔存这一种结构形式。”其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1981年始对凌霄塔进行重修。期间对塔基进行勘测时,于底层塔心室发现地宫并进行了清理,出土文物57件。有石函、银棺、净瓶、料瓶、铜镜、铜钱等。而其中两方带铭石函尤为重要。一为金正隆六年(1161年)仰莲式石函。其铭文明确提出了寺与塔的创建与维修年代,补充和匡正了志书记载。另一方为宋崇宁二年(1103年)方形石函。其铭文说明天宁寺塔早期的名字为慧光塔,这是以前所有相关资料没有的。1988由国务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5荣国府

荣国府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各路均为五进四合院,共有大小房间215间,游廊102间。府内雕梁画栋,小桥流水,夏秋之季,海棠、银杏等枝繁叶茂,香飘数里,林木掩映下的各间房舍古色古香,从西部开始,依次可经过垂花门、穿堂、花厅、贾母正房、凤姐家;中路是府大门、外仪门、向南大厅、内仪门、荣禧堂、后围房;东路是王夫人院、贾赦院。

宁荣街位于荣国府右侧,是一条仿古味极浓的清式街巷,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

街上共有51家店铺,店前挂着古式的招牌、幌子,再现了明清时分的市井景象。这一条街以经营传统的古玩字画、手工艺品等为主,文化气息极浓。 介绍

地处正定大佛寺附近,两处实为一体景观,它是为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而修建的一座大型仿清古建筑群。

NO.6正定城墙

正定城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只,上宽二丈的土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西存里城门、瓮城门、北存里城门及月城门。正定城墙于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7文庙

大成殿,面宽5间,进深3间,面积65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顶部坡度平缓舒展。柱子有明显卷刹,柱头不施普柏枋,仅用栏额。柱头斗拱奇大,补间铺作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面刻影拱。梁架由驼峰及斜柱构成。梁思成先生鉴定为五代时期遗存。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县文庙大成殿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三:千年古郡——正定

千年古郡

1

千年古郡之一 仰韶文化

正定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原始人类的活动。1955年,从南杨庄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蚌器、陶蚕蛹、粟以及成套的石磨盘、磨棒等。其中的陶蚕蛹,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蚕蛹模型,同时证明滹沱河流域早在5400多年前就已有了育蚕丝织手工业。釉陶片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瓷器。在西洋村西约1000米处,有一个大土丘,在这里发现了红烧土、红陶片、灰陶片,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至商代文化遗址,1958年被确定为河北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配南杨庄及西洋文化遗址图片及陶器图片)

2

千年古郡之二 龙山及商代文化

1981年,在小客村东,发现灰坑和红烧土数处,并采集到磨光黑陶、灰陶、红陶片,还有石器和骨、蚌器等。经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1976年文物部门从新城铺征集到铜鼎和带铭铜觚各一件,1982年,新城铺村民在村北城岗取土时,又发现卣(yǒu)、尊、觚、爵等8件青铜器。经鉴定均是商代文物。1982年,新城铺商代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配小客及新城铺文化遗址图片)

3

千年古郡之三 鲜虞国

夏商时期,正定一带就开始有北方狄族人的活动。到了西周后期,北方的狄族人占据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白狄族人的一个分支——鲜虞族人,在正定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就是鲜虞国,都城设在新市(今正定新城铺村)。这是正定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建置。公元前489年,晋国消灭了鲜虞国,正定一带改属晋国管辖。

(配鲜虞国图片)

4

千年古郡之四 东垣

公元前506年前后,后鲜虞族人在河北唐县一带建立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即位,攻打晋国,领土向南扩展,占据了今石家庄一带,设置东垣邑(今东古城)、新市(今新城铺)和权(今东西权城)。东垣邑即今正定的前身。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攻打中山国,占领东垣邑。公元前300年,赵国占新市。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东垣邑、新市归秦。秦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将东垣邑改为东垣县(治所在今东古城),属钜鹿郡管辖。公元前204年,西汉设恒山郡(治所在东垣),东垣县属恒山郡。

(配东垣邑图片)

5

千年古郡之五 真定和常山

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了东垣守将赵利的叛乱,将东垣县改名为真定县,寓“真正安定”之意。从此真定这个名字,开始了长达1900多年的历史,直到1723年改名正定。真定是我们正定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名称。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继位,恒山郡改为常山郡(治所在真定),真定县属常山郡管辖。公元前154年,西汉将赵国分封为六个小国,其中就有常山国。公元前113年,汉武帝设真定国,封刘平为真定王。直到公元37年,东汉刘秀废真定国,真定县归常山郡管辖。

(配常山郡图片)

6

千年古郡之六 安乐垒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魏拓跋氏与后燕慕容氏在太行山东西连年征战,后燕大将慕容恪于公元352年在滹沱河北岸筑安乐垒(今正定县城),作为拱卫常山郡城的重要军事堡垒。公元396年,北魏拓跋珪攻克常山,真定县属北魏常山郡管辖。公元398年,将常山郡治所从真定(今东古城)迁移到安乐垒。从这里可以看到,今天的正定县城至少要有16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配正定城墙的图片)

7

千年古郡之七 恒州

公元572年,真定县属北齐常山郡管辖,治所由安乐垒复移回真定(今东古城)。578年,北周设立恒州,真定县属恒州管辖。581年,隋朝建立,真定县仍属恒州。596年,隋朝将真定县分为真定、常山两个县。公元605年,常山县并入真定县,县治再次移至今正定县城。从此开始,正定城作为真定县(正定县)的治所,经历了1400多年历史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公元607年,隋炀帝时又改恒州为恒山郡。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再次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在石邑),真定县归恒州管辖。621年,恒州治所迁至真定(今正定城)。

(配恒州地图)

8

千年古郡之八 成德军

唐代“安史之乱”后期,为安抚地方将领,公元761年,唐代宗赐恒州刺史张忠志姓李名宝臣,为节度使,其军名成德军,李宝臣为成德军第一任节度使。从此开始了成德军近二百年的藩镇割据历史。河北的成德、魏博、幽州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典型地区,史称“河朔三镇”。成德军长期控制着恒、赵、冀、深四州。恒州城真定作为成德军节度使大都督府驻地,成为了恒、赵、冀、深诸州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成为河北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如今在正定城内常山影剧院北侧矗立的“风动碑”,全称为《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是766年唐代宗敕令,为歌颂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的政绩和功德所立。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配李宝臣纪功碑图片)

9

千年古郡之九 真定府

公元782年,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自称赵王,以恒州为真定府,开始了真定府1131年历史,在正定的建置中具有一定的意义。821年,因避唐穆宗李恒名讳,恒州改为镇州。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真定历经后梁、后唐、后晋管辖。公元947年,辽国建立,镇州改为镇阳,仍辖真定县。北宋建立后,在河北设立了河北路,镇州改为真定府(辖真定、获鹿、井陉等9个县)。路、府治所均在真定城,真定成为整个河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公元1125年,金国占领真定。后真定归金中书省管辖。公元1217年,蒙古大军占领真定,并于1235年改真定府为真定路,隶属中书省。省、路治所均在真定。这时的真定,是北方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城市。明朝建立后,真定路改回真定府,直到清代。

(配明代正定府地图)

10

千年古郡之十 正定

公元1723年,因避清世宗皇帝胤祯名讳,改真定为正定。真定府和真定县从此改称正定府、正定县。民国以后,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正定县直属河北省管辖。此后,正定先后与新乐、藁城等合并为正新县、藁正县及藁正新县。直到1947年,复归正定县。1958年至1962年,正定曾与灵寿县合并。1967年石家庄地区成立,正定归石家庄地区管辖。1986年,正定县归石家庄市管辖至今。2001年1月,国务院批准正定的留村乡、二十里铺镇归石家庄市裕华区管辖;西兆通镇、南村镇归石家庄市长安区管辖。今正定县辖9个乡镇、1个街

道办事处,共有174年村街,14年街道社区,人口约44万。

(配正定县地图)

11

千年古郡十一 藏龙卧虎

自古以来,正定就被誉为“藏龙卧虎”之地,不仅因为正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还因为在正定城内,确实藏着一条龙,卧着一只虎。正定的群众根据城内的地形编了一个故事:说在南北大街藏着一条龙,阳和楼和关帝庙是龙头,阳和楼的两个门洞是龙眼,关帝庙是龙脸,庙前向东西两侧鼓出的半圆形台阶是龙鼻子,庙前两根旗杆为龙须,阳和楼以北的南北大街为龙背,龙尾在西北街龙王庙一带。县政府后边,有一座东西向的土山,名煤山,俗称泰山子,山势东西走向,山峦起伏,看上去如一只雄壮的老虎,横卧在蓝天下。

(配历史文化街图片)

12

千年古郡十二 三山不见 九桥不流

正定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的传说。正定地处平原,而历史上曾先后称常山郡、恒山郡、中山县,故有“三山不见”之说。“九桥不流”是指在隆兴寺天王殿、府文庙、县文庙前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桥下各有一小池,雨后有些积水,天旱则干涸。

在民间,还流传着“三山不见”的神奇传说。传说玉皇大帝看上了正定这块风水宝地,想在这营造一座地上天宫,却发现这里有常山、恒山、梅山等三座大山。于是玉皇大帝就召集各路神仙想办法把这三座大山搬走。各路神仙都不想把山峰搬到自己的地盘上。最后是太白金星出主意,把三座大山搬到了东海里。从此东海有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正定只留下常山、恒山、梅山的名字。

(配隆兴寺前石桥图片)

13

千年古郡十三 九楼四塔八大寺 二十四座金牌坊

正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称。“九楼”指的是四座城门楼,四座城角楼,以及南门内的阳和楼;“四塔”指高耸入云的凌霄塔(木塔),造型奇特的华塔(花塔),端庄秀丽的须弥塔(砖塔),临济祖师的澄灵塔(青塔);“八大寺”指正定城内规模较大的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前寺)、舍利寺(后寺)、崇因寺。“二十四座金牌坊” 是指过去正定大街上矗立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牌坊,如许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圣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铎万世等。

(配许家牌坊图片)

14

千年古郡十四 四门传说(一)

正定一直传颂着一首歌谣:“东门以里大佛寺,东门以外接官厅。南门以里阳和楼,南门以外麦饭亭。西门以里石鸡叫,西门以外万人坑。北门以里韩信洞,北门以外出石青。”这首歌谣中,包含着许多传说。

正定城东门以里是隆兴寺,寺内有7丈3尺高的铜菩萨,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敕令修建的。寺内主体建筑大悲阁,高33米,阁顶建筑与大宋京都开封的金銮殿一模一样,传说也是宋太祖御旨亲封的。“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石桥正定大菩萨”,被称为“河北四宝”。正定城历代是府州县治所在地,东门外修有接官厅。东门称“仪门”,又叫“喜门”,从京城来赴任或路过的官员都要从这里进城,并在厅里举行迎接仪式。

(配隆兴寺天王殿图片)

15

千年古郡十五 四门传说(二)

南门以里阳和楼,建筑与众不同。它的下层和城墙一样坚实雄伟,下有两个门洞。上面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高大殿身。南门以外麦饭亭,讲当年刘秀被王郎追赶到真定南门外的滹沱河边,饥寒交迫,遇到一个送饭的老太太,讨得一碗饭吃。刘秀称帝后,回忆起当年在真定吃的那碗香甜无比的饭食,就让御膳房作这样的饭,但总是作不成。于是他派人到真定请教当年舍饭的老太太,原来那是正定一带用大麦碾后煮熟的麦仁饭。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当年舍饭处修了这座“麦饭亭”。

(配正定城南门图片)

16

千年古郡十六 四门传说(三)

西门以里石鸡叫,说的是城墙中的奥密。正定是座砖砌的大城,四门均有月城、瓮城和内城三道城门。在西门瓮城,出内城门往南一拐,在东面的城墙上有一处地方,不论是车辆通过还是有东西撞击地面,城墙都会发出“唧唧”的叫声。传说在修城墙时,里边埋着一件宝贝——石鸡,其实是回声。西门以外城墙根处,过去是处斩犯人的法场,犯人被斩后就地埋掉,因此那个地方就叫“万人坑”。过去人们称西门为“丧门”,出西门指的是办丧事。所以人们如有事需出西门,就说是“走西门”。

(配正定城西门图片)


正定大佛寺的资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35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