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06 | 移动端:家风家教

篇一:家训、家教、家风区别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海内外华人中进行了“你的家训是什么”的随机调查采访。从被采访者回答的情况看,有的回答是家训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教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风的问题。家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那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加之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往往较多,一个家庭出现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鲜见。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族人(家庭)中年长者就要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要受到家法的惩罚。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没有必要和被传承的子孙面对面教授,可以中间接力传承。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家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对于一个家族或家庭来说,能够拥有一张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个家庭如果获得了“乐善好施”的“名片”,那么这个家庭的主人就会获得一顶“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家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风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说家庭的人努力营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训、家教还是家风,都需要家里的长辈带头身体力行,所以古时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训、家教、家风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会教育空前发达,不仅有各种学校教育,还有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大众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见绌。 要真正培育好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搞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与社会风气,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和风气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政治、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和风气就很难遂人愿,古今同理,现代尤甚。

篇二:家风家教

小议“家教与家风”

“家教是指,家庭中的礼法或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是家风,门风的传承,如弟子规、朱子家训等等都是一代一代一脉相承。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延续,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的弘扬,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这样代代传承。良好的家教教育出来的人具有许多优秀品质:有责任感、敢担当、诚实守信、忠诚善良、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等。没有家教的人就会做出一些恶劣行径,破坏社会、破坏家庭、损人利己、品质恶劣、道德败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人真没家教。家教的传承主要是父母教育孩子,祖辈、父辈、子辈、孙辈,代代相承,形成家风。记得以前有的大门上写着“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教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长辈的行为举止、语言谈吐都无时无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

中国人自古注重家教,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乔致庸等等,都留有家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被不厌其烦的叮咛后世子孙。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带动“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当今社会,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长辈的溺爱,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耀武扬威”“独断专行”,优良的传统家风在弱化,现代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势在必行。如何强化家教,培养优良的家风呢?笔者谈一点感受。

立标杆,树榜样。

要重视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做长辈的,尤其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品质,要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注意细节。一次,我和孙女早上起来漱口刷牙,挤了牙膏之后,孙女就将牙膏壳,扔到垃圾桶里去了,我发现牙膏壳里还有些剩余,还可以刷两到三次牙,这时我将牙膏壳从垃圾桶里捡回头。于是,我就和她讲了毛主席抗战时在延安穿补丁衣服的故事和毛主席说过的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并抄了两句格言做成卡片送给她“节约莫怠慢,积少千万”“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像似河决堤”。现在每条牙膏用尽了,牙膏壳还要放在可回收的垃圾类。每次吃饭,当我要她背诵《悯农·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时,她就意味着把碗里的饭吃完,不丢一粒饭珠在饭桌上。收黄豆的季节,黄豆秸秆做燃料,做饭烧锅,这时,我习惯做一个木盒子,上面贴了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做为聚宝盆,来收集豆秸上未收净的黄豆。现在也知道了淘米水浇花草,洗脚水冲刷厕所,并用具聚集。

引注意,养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很不服气:“您不应该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谴责我!”柏拉图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就会终身受益;反之,则会终身受害。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尽管才二年级,我们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功夫,注意养成教育。我们须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起床、洗漱、读书、吃饭、上学、作业等,有一个时间的约定,周六、周日,看一些动画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每天到时间,能主动拿出书本读书,主动完成作业。

关于孩子的压岁钱,我们主张给孩子办一张存折,让她将自己的压岁钱存起来。购买学

习用品,尽可能满足,其他消费,协商解决。

在有些关键时刻,要有意注意教育。对人礼貌,要教给孩子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要注意孩子平时的行为举止,有一次,我带孙女去参加一个活动,活动结束了,我们祖孙俩要走了,我发现孙女未和长辈大招呼,这时,我来了一个有情提醒:“楚楚,回头!”她意识到了,未和长辈打招呼,补了一声:“××爷爷,再见!”

作指导,重实践。

现在有些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却放松了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家长自愿成了保姆与书童,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自立的机会,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并使孩子富有进取精神,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就不要越俎代庖。孩子能干的,家长决不能替他干;孩子不会的,家长应教他干;孩子让家长干的,家长要考虑该不该干。要加强对孩子的指导,增加独立锻炼的机会。例如,孩子的小手帕和小袜子,我就让她自己去洗,有一次,袜子很脏,我让她自己洗,左洗不白,又洗还是黑,她急得哭了,这时我鼓励她,并讲给洗的方法,最后终将袜子洗白了,她高兴地跳了起来。一次,孙女要炖蛋吃,我答应她的请求,在做的过程中,讲解辅料以及操作程序,她主动要求做,切葱、切火腿肠,我担心她伤了手,她很固执,这时我只能手把手,教她操作。这一顿,她吃得非常香。

201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组采访人们各家的家风是什么,这是一个老话题,各家的家风不同,家教就不同,一代一代培养出来的子子孙孙就不一样,但是这也是21世纪的新话题,随着岁月的长河,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被弱化了,妄自菲薄,取之而来的是一些糟粕,影响着今天的安定团结,弱化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阻碍着中国梦的实现。很难想像一个张口就骂人,扬手就打人,开车窗就扔垃圾的人会教育出好的子女。最近看电视连续剧《大丈夫》中的主角顾晓珺,就是一个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付出,缺少家教的人物。她的凡事以自己合适为标准,对丈夫欧阳剑只有索取,没有付出;对父母只有训斥,不关心不孝顺;对姐姐姐夫蛮横不讲理。追根朔源是他们的家教出了问题,他的父亲顾大海,什么事都是拳头解决问题,打了二女婿,又打大女婿,三句话说不到一起就掀桌子,就拳打脚踢。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一生的是非标准、思维模式、处事的方式方法,即使他有再高的学历。今天社会上什么都用拳头、暴力来解决问题,就足以说明我们今天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延续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斗;影视作品中的暴力等等,给人们的错误观念就是谁横,谁敢动武,谁就厉害,谁就能解决问题。今天的医闹、杀人案件层出不穷就是明证。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要重视自身的修为,要重视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尤其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出文明礼貌的榜样,《朱子家训》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去做,恶事多么小也不能做。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叛变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清朝石成金写的《传家宝全集》也说到,如果把子孙教成“希图前程,指望富贵”的人,结果当了官就会贪赃枉法,最后弄到家破身亡,连累父母,这就不仅是败类,而是父母当初教育失败了。南怀瑾也说过,大家骂政府不好,政府只是一所楼房,是里面的官员不好,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才使他们当官后营私舞弊,鱼肉百姓。

“人之初 性本善”,一个人自私自利、脾气暴躁、做事不负责任、不懂尊重别人,不热爱祖国,不懂刻苦努力、铺张浪费等等坏习惯和坏的世界观追根朔源是来自家庭教育。希望我们做父母的和准备做父母的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好的家风。

细节决定成败、事无巨细都是说我们从小节就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和修为,才能教育和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的孩子。我们每个人要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热爱祖国,逐渐优化我们的社会风气,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使社会更和谐,民族更团结,祖国更富强。

优良家风,良好家教对塑造个体健全人格和培养良好习惯极其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许多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习得都内化到人心深处。还清楚地记得一则公益广告—《洗脚》。讲述着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轻妈妈为孩子洗完脚后,又去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孩子在门外看到了,匆忙跑进浴室打水。妈妈回到房里,发现孩子不见了,忽听走栏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才放下心来,发现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一盆水,一路走一路洒,蹒跚走来,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洗脚!”孩子灿烂的笑容,母亲心中更是一种由衷的幸福与温暖。在这样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中,美德在不经意间传扬。执笔至此,儿时的生活回忆更是涌上心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饭桌上,要吃完碗中最后一粒米,告诉年幼的我们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和小伙伴们发生小矛盾时,父母教导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会分享,审视自己的错误。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是在用行动去维护可贵的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客人来访,亲人相聚时,主人要热情接待,晚辈要亲切称呼,讲究礼貌。从小学做一个懂礼貌,知礼节的人。想必这些点滴的生活经历,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倍感亲切。昨日的经历塑造着今日的我们,明日的我们更要努力前行,传承着这些美好品质。

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家庭建设。家庭、家教、家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和具体展示。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家庭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人类社会中有三大本原性社会关系,一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联系纽带的家庭关系;二是以地缘关系为联系纽带的邻里关系;三是以各种事业和社会交往为联系纽带的业缘关系。社会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本质是家庭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家庭“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和谐与否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标。 日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家庭当前发展呈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家庭人口数量和户口数量均以2人和3人为主,同时,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也在不断地涌现。目前,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常规模式。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的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发展的阶段的制约。”

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解构了传统的祖孙数代同堂、朝夕相处的大家庭,家庭规模、结构、类型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家庭形态和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口流动使得家庭原来承载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功能弱化,面临着子女养育、妇女帮扶、老人照料问题。由于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对家庭氛围的评价不高;而留守老人中,从家庭成员获得的支持和照料也比较有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不管多么复杂多变,每一个人的完善与发展,以及幸福生活的创造,都离不开家庭这块基石。只有家庭成员关系和谐,才有社会大家庭的和谐。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深厚的家庭情结,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当更加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关系,让家庭更和谐,社会更美好。

家教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对人生影响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和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注重家教是家庭建设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

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可以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让下一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亦是终身的学堂。优良的家庭教育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思想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是个人走向幸福的重要阶梯。在“四个全面”新时期,从每个家庭中培养出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是当代家庭教育了不起的职能之一。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与社会的价值缩影

家风不仅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还是民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要素。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

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幸福的人生。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重视学习、崇尚知识;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有的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优良的家风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篇三:浅谈家教家风

浅谈家教家风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没有固定模式和规律,也没有专职老师,而是父母接受古圣先贤千百年来治家有方的实践经验,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使他们始终沿着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模式,做一个有大慈恻隐之心,能够区别善恶、懂得敬畏、明辨是非、讲诚信的优秀公民。所以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奥论。因为你想参与治国使天下太平,就必须先得提高自身的知识道德水平,首先做到家庭和睦富裕,然后参与治理国家,那样国家就会太平,否则就是空谈。由此可见,家教不仅是精神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昌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盛衰。因此家教尤显得十分重要,自古到今不论达官显贵或穷家小户,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一直沿用不衰,即在于此。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的精神教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失,因而出现了精神文明之不和谐的现象。2014年春节来临之际,央视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家教家风之思考,突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根据记忆所及,就我家的家教家风择要整理如下,虽属一鳞

半爪,在我心目中却弥足珍贵。从我记事起,全家人吃饭时依次围在一桌,必须待长辈进餐,晚辈才可进餐,同时大人边管娃喂饭,显得格外其乐融融。席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大概是传承家教的最佳时间。当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不拘一格,有时拉家常、有时谈时政、有时讲礼仪、有时论处世、有时还引发出些小故事。例如:《鞭打芦花》是说古时有一贤智少年,早年丧母,其父亲续弦又生一弟,寒冬腊月,其弟身着棉衣虽薄而动作如常,未见寒意。但他棉衣虽厚,却啬缩不前,父亲误以为萎懒,执鞭竟打,衣破处芦花绽出,父亲识透继母虐待之心,决意将其休掉,他竟劝阻父亲言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两子寒”父觉得言之有理,只好作罢。继母倍感羞惭自愧,若被休掉,我儿岂不亦受冻饿之苦?从此痛改前非,善待二子。用两句话成全了一个家庭,同时又感化了继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其才智气度令人敬佩,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启迪良多。

家教的传承除借以上类似故事外,还有更多的名言警句和零散的只言片语。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归纳为励志上进、修身养德、勤俭节约和处世为人四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励志上进的教育

人非生而知之,要涉猎社会,就必须有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虽不能博学通览,但学无止境,多多益善,况且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故先辈常谆谆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如“学如积薪”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也在于循序渐进才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喻。唯恐为学不刻苦努力,由于

年幼生活安逸没有压力,学业因之荒废,因此提出“古之圣贤豪杰无不从困苦中来哉,”给以借鉴。更有“如负薪、如掛角、如囊萤、如映雪”的小故事给以鞭策。“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又要认识到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要珍惜光阴,故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训诫,更提醒不但说“有志者事竟成”,况且还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则是口头禅。可见先辈渴望子孙成材的良苦用心。

二、修身养德的训诫

诸葛亮戒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修身必使其身心处于清静无为境界,然后通过自强不息地学习,升华对天时地利社会物候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从而指导个人的思想行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把所获成果贡献给社会,让民众分享,不擅自奢华浪费,这大概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正一副对联中写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其实修身是修纯粹素朴、真诚无妄、自然无为之道德,那么个人就应当正确把握自己,首先做到举止规范、处事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借鉴“人贵有自知之明”“穷有志气富有德”,奉行“言必信、行必果”,“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的诺言。在救济乡亲的困难时,常以“饥时给一口,胜似饱时给一斗”,不做锦上添花的小人,要做雪中送炭的君子,始终保持厚德载物。

三、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

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与“勤能补拙”鼓励子孙学习工作必须刻苦勤快,只有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光勤劳不知节俭,丰硕的成果会被白白浪费掉,实为憾事。所以“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和“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颗”,及“稀吃三年买头牛,稠吃三年卖头牛”都是让人勤补拙俭养廉的懿范垂训。这次政府推出的“光盘行动”和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国家,无不遥相呼应,故应继续发扬。

四、处世为人的规劝

通过修身养德最终还是如何落实到处世为人的实际行动上。“百善孝为先”是先辈育人的经验结晶,假如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有谁敢与他交往共事,因为他在人心目中名誉太糟。所以只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子孙也照样会孝敬你、照顾你,师长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这样你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正如孟子所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满招损,谦受益”是先辈留给我们处世为人的经验总结。只有虚怀若谷,才能盛得无限物资,满则无处着落。毛主席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总是让人处世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社交中,语言可以交流思想传递讯息,然而就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之诫。故“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家就有“听话如同尝汤”和“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的训诫。谨记“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的谚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孔子有云“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是说一个人的智慧力量是有限的,不论搞学问或干事业,都得一帮精明能干的人士,但必须有所选

择。我家就有“交友不在多,最好三五个”“与好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虎狼之室”给我们指明了交友的原则和标准。要求交往得讲文明、守信誉、讲义气,谨遵“君子不尽人之欢”,“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的古训。保持仁、义、礼、智、信之气节,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

以上是我对家教家风的认识和思考。虽然挂一漏万,他却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有人的合力就会影响社会发展,所以家教家风是一种无可替带的精神财富,也对弘扬传统文化,给力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不无裨益。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望名哲不吝斧正。


家风家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05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