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寺院斋堂规矩

寺院斋堂规矩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1 06:15:59 | 移动端:寺院斋堂规矩

篇一:进寺庙要知道的一些规矩

进寺庙要知道的一些规矩,一起学习

学习仪轨

道智法师

(2009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义工,各位营友:

很高兴和各位学习寺院的仪轨。从第十二届夏令营开始,每一次学习仪轨,都是我和大家在一起,给大家介绍一次仪轨,也有助于我自己对寺院里的仪轨熟悉得更深,所以,跟大家学习仪轨,我很高兴。

刚才,我在跟大家打招呼时,说了一句阿弥陀佛,我们每一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面的时候,合掌,阿弥陀佛!

平时上殿、做佛事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这一句话,四个字,我们每次见面打招呼,一句阿弥陀佛代表了一切。我们与有情、与无情,与所有的众生打招呼,也可以用阿弥陀佛这一句,大家都可以听得懂。因为我们讲中国话,可能很多人听不懂,那么我们与动物、与植物讲话可能它也听不懂,我们讲阿弥陀佛,这个音包含很多意义。我们在寺院里见到法师、所有出家人,甚至营员与营员之间见面,可以双手合掌“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是问候,问好,也就是说你好,打招呼。所以我们在寺院里,就用“阿弥陀佛”来跟大家打招呼,这是一个称呼。

刚才利生法师介绍我们寺院里的比如监院、知客、维那,这是寺院里的八大执事。那就是说方丈是寺院里的主要负责人,方丈,我们寺院里一般称和尚,不是叫方丈,也可直接叫和尚,或者是大和尚,所以在寺院里不是随意一个出家人都可以称和尚,“和尚”二字是非常高贵的,导师的意思。所以寺院里,我们叫一个半和尚——方丈称和尚,在方丈之下有四个职务,其中首座称和尚,所以寺院叫一个半和尚,就是方丈和尚,首座和尚。其他出家众,我们见面叫某某法师,或者某某师,利生法师,利生师,是这样的称呼,不是用和尚来称呼。

方丈下面四个职务,首座,西堂,后堂,堂主。这四个职务叫四大班首。四大班首在寺院里是辅佐方丈分座说法,指导说法,引导学人,引导后学。

再下面是在寺院里负责具体事情的,就是八大执事,有八个职务,有监院我们俗称当家,当家师在寺院里基本上是全面招呼寺院里的一切事务,统筹来招呼;然后是知客,知客是负责寺院里来往信众,包括出家众,在寺院里负责对信众的接待,我们今天报到是在客堂,设在会贤楼,东边,会贤楼就是我们寺院的客堂,一般来寺院,首先要到客堂,有事情,到客堂去问,想在寺院里住下,到客堂里挂单,我们(对僧人)叫挂单,在客堂里面登记,知客师接待。

然后是僧值师父,僧值在寺院里是负责纪律的,哪里有做得不符合寺院的规矩的,他都要去讲,包括方丈和尚,他同样要讲,凡是有犯了规矩的。我们在26号,和出家师父一起上早课的时候,可以看到进大殿之前,有一位师父站在中间,那个

就是僧值师,是负责纪律的。那么寺院里呢,僧值师父只有一位,监院可以有多位,知客可以有多位,僧值只有一位。僧值师如果有事情,不能随众,可以请知客代理僧值师,因为都是在客堂里工作,归客堂安排。

僧值师下来就是维那,维那在寺院里负责佛事唱念,一切的佛事唱念,包括仪轨、规矩,维那师负责规矩、佛事唱念。然后下来是典座。典座师父是负责饮食的,每一天的一日三餐,负责大众的饮食。寺院里有三纲,丛林里有三纲,三纲就是首座——也就是班首师父的说法之纲,维那的规矩之纲,典座的滋身之纲。首座,班首师父是负责辅佐方丈、引导学人、引导后学、教戒后学说法;维那是负责规矩,在寺院里出家众修行由维那来负责调理;典座是负责饮食的,照顾好大众的饮食,因为有好的身体,有好的色身才能去修行,身体不好,修行会有障碍。

典座师父下来是衣钵,衣钵在方丈寮里工作,相当于方丈和尚的秘书,负责方丈寮日常的事务。方丈那里的接待,一切的丈室的安排,甚至大和尚出门、会客都由衣钵师来安排。寺院里有四大寮口,客堂是一大寮口,禅堂是一大寮口,衣钵寮也就是方丈寮是一大寮口,再一个寮口是库房,因为古来的库房是所有寺院的收支全部在这里,监院也就是当家师是住在库房里,负责寺院的经济、一切的收支、供养,全部在这里。这是寺院的四大寮口。

衣钵下来是寮元,寮元是负责寺院的来往的信众——单指出家众,挂单、安单、安排住宿的,由寮元师来负责。常住的师父,也由寮元师管理——常住居住的地方,安排常住师父的修行活动,或者是出坡,都由寮元师父来负责。

寮元师下来是副寺,副寺相当于寺院的副当家,也就是副监院,是负责寺院里的会计与出纳。

在寺院里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八大执事是负责寺院里的具体事宜,寺院里面一日具体的事情由这八位来负责。我们一般在寺院里叫方丈和尚,方丈是指他居住的地方,这个词是源于《维摩诘经》——方丈,他居住的地方一丈见方,所以是指他的住所叫方丈,有的地方叫丈室。

这是寺院里职务的分工。大家对这八个执事要了解他们所负责的是什么事情,到寺院里,涉及到哪一部门的事情我们可以与这几个执事去联系。一般我们寺院里,不管是出家众、在家众,有事情都统一到客堂,由客堂来负责安排与衔接。

在寺院里我们看出家人的着装颜色不同,这个没有等级的区分,出家人没有级别去分,样式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穿的这个叫长衫,上殿时候穿的,袖子很大的叫做海青,还有那种对襟开的,短的,我们叫小褂。现在一般在寺院里都要穿长衫,离开自己的房间就要穿长衫,在出坡的时候会穿短褂。大家总是会问,师父,你穿的衣服有没有级别,有没有什么区分,这个没有,都是一样的。

大家在寺院里生活几天呢,有几项要注意的跟大家讲一下:出门以后呢,除了洗澡可以穿拖鞋,参加活动的时候不要穿拖鞋,着装要端正,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寺院里,不是在俗家,寺院里应该是很严肃的一个地方,我们大家要尊重这里一切的要求,所以大家出门的时候一定要着装庄重。不要随意地到法师的房间。因为我们常住有一个规矩,在家众不允许到出家众的房间,见方丈和尚,如果是女众一定要两个人以上,才能到丈室去见方丈和尚,不能一个人去方丈室去见方丈和尚,到法师房间,那就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不允许到法师房间,大家切记这一点。

在寺院里生活,因为出家人的生活,每一天基本上是日日如是,每一天几点做什么就是在那个时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会变,像早课,我们早上四点一刻起床,五点钟早课,这个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变的。所以大家在寺院里生活呢,说话声音要

低,轻声细语,不要吵吵嚷嚷,尤其是晚上。出家人每一天晚上,常住的师父每一天在七点半或者是七点,在禅堂里会打坐。观音殿后面的无门关,那里是出家师父的禅堂,出家师父晚上在那里打坐,所以大家在寺院里不要吵吵嚷嚷。

一定要注意。每天早上四点一刻的时候,我们会打板,也就是这样一块板,有个师父负责,四点一刻的时候会绕着寺院打板,这个信号就是让大家起床。那么大家听到打板以后,就要起床。四点一刻打板,四点半敲钟,那么我们应该在敲钟前就要起来。闻钟声就要起来,我现在给大家打一下,大家听一下。(演示打板)这是打四下,两下单,两下连着,会绕寺院一圈,包括你们住的地方,门口,都会走,大家听到这个板的时候就要起床。(演示打板)

寺院里每一天,招呼、做活动,没有说用喇叭去广播,也不需要人去喊,去叫,完全是由法器,刚才我打的板,就是法器,完全是由法器来招呼大家的,做什么事情都是由法器来引领。法器是龙天的耳目,大众的号令。所以法器呢,寺院里每一天几点钟敲,一般不会变动,都是那个时间,日日如是的。你每天敲,每天敲,这个时候呢,很多的众生会闻到这样的声音,会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要是今天一个时间,明天一个时间,错乱了,那大家一切都全乱了。每一天,几点钟做什么,几点钟做什么,对我们修行进步会很快,因为你这个生物钟不乱,不错乱;思维不错乱,这样对我们自己的进步是很快的。所以寺院里每一天几点做什么,什么法器响,该做什么,全部由法器来引导。

我们早上起床,寺院里一天的法器都是由禅堂里开始,禅堂相当于寺院里的核心部位,是寺院的心脏。一切法器的响声都是由禅堂开始。最后晚上,同样也是,禅堂里开了大静以后,外面才开始打鼓、敲钟,都是由禅堂里开始,所以大家早上听到打四板,早上先是打三板、四板、五板。大家听到打四板的时候就要起床、洗漱,到该做早课的地方,你们是去普贤阁,找到自己的经书,去做早课。

我们在拿经书的时候呢,一定要恭敬,因为经书是法宝,我们皈依三宝,佛宝、法宝、僧宝,法宝是佛的言教,所以我们要恭敬,拿经书的时候,是食指与中指把经书夹起,是这样一个姿势(示范),当胸,平端,这样的一个姿势,三指在下,两手夹起,这个拿经书的姿势。拿经书的时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不要随意地乱丢,随意地乱放。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法宝要恭敬。

接下来,我们讲殿堂与斋堂的仪轨,由云祥维那师来给大家做个演示。大家先可以想一下,对于刚才我所讲的,没有听明白的,或者想多了解一些的,等一下给大家一个提问的机会。

刚才忘了给大家介绍,还有一个法器,我手里拿着的这个叫香,所有这些法器,包括刚才那个板,都是用来集众的,召集大家的。

这个叫香,就是我们每天吃饭、打坐,寺院里的师父打坐的时候会用这个叫香来通知大家集众。现在大家听一下,听到叫香,就是吃饭的时间,吃饭了,就打这个叫香。(演示打叫香)

这个呢,一打三遍,但是有可能是分开三个地方打。每个地方打一遍。所以大家听到打叫香的时候呢,就是吃饭了。现在云祥师给大家做一下礼佛的示范,因为我们

现在每一天都要礼佛。我们站的时候呢,脚下是前八后二,脚尖与脚尖是八寸,脚跟与脚跟是两寸,站的时候是前八后二,身体放松,腰要挺直。现在法师这个叫抄手,结印,放掌这个姿势,这个叫弥陀印,结这个手印呢,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在胸口这个位置,也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呢,这容易肩架起来很紧张,太低了呢,就会很懈怠,所以要抄手,当胸,臂肘不要支起,要放松,两臂放松,肩放松。

然后是合掌,合掌呢,也是当胸,十指并拢,掌心合十。眼神下垂的时候,可以看到无名指,眼神下垂而不是勾头,合掌的时候也是在胸口这里,不要太往上。不要顶到嘴这里,也不要太向下。“合掌、当胸、掌心合十、十指并拢”我们在寺院里与人打招呼,可以合个掌,这个合掌,意义很深,合起掌来,我们人就很端正,我们上殿诵经的时候,合起掌来,眼神下垂,这样可以观心,不容易散乱,注意力容易集中。这是礼佛前合掌的姿势。

我们这个礼佛姿势叫做头面接足礼,因为我们拜下去的时候双掌要翻掌,掌心向上,这个姿势为什么叫头面接足礼呢?意思是佛的两只脚刚好站在我的手上,我的两只手呢,好像是两朵白莲花,托着佛的足,我们是向上拜,佛是向我们这样站,刚好手尖与手尖是两寸,手掌与手掌是八寸,刚好,佛站在我们手上,他也是前八后二的,是这样一个姿势,那我们的头是在掌的下面,与掌下相齐,所以叫头面接足礼,这样观想,手托着佛的足,现在让云祥法师把这个动作给大家做一下。(云祥法师演示礼佛)

我们拜的时候,两条腿分开,是在拜垫的两个下角,不是双腿并拢,这样拜下去腰是平的,臀部不会高翘,不然两腿并拢,拜下去会是高翘的,云祥法师演示一下。拜下去时手先放在拜垫的中间,然后左手放在拜垫的左上角,然后右手放到拜垫的右上角,额头碰到拜垫的时候翻掌,起来的时候,是先翻掌,然后再起身,同样右手回到拜垫的中间,然后起来。我们一般礼佛呢,都是连续礼拜三次,拜一拜,起来,然后再拜。(演示)三拜以后会有个问讯,我们世间叫鞠躬,因为我们拜完,站的时候是合掌的,问讯的下去以后呢,是放掌了,由合掌慢慢的变成抄手,也就是结这个弥陀印,还是在胸口这里,问讯的时候呢,是躬身九十度,腰是平的,头不是勾头,还是平的,这样恭恭敬敬躬身九十度,这个叫问讯。

问讯起来以后呢,会结一个手印,就是我们看到万佛楼中间这尊大佛,毗卢遮那佛,这个手印,叫毗卢遮那印,右手包左手,食指与食指相接,右手的食指,稍超出左手的食指,稍弯曲,不是两个食指成尖状。(演示)

是这样的姿势,我们大家下来可以注意看一下大殿,万佛楼里面的毗卢遮那佛的手印,我们礼拜以后起来的时候,结这样一个手印,这个手印意味着回归自性毗卢。这个手印结的时候呢,与眉间相齐平,不需要你手碰到眉间,与眉间相齐成一个平的就好,然后再合掌,下来。诵经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合掌,有的时候是结印,这两种时候都有。刚才法师做的是没有法器来招呼的,云祥法师再做一下,大家看,再慢慢的拜一下,然后我们再配上法器,大家注意一下。请云祥法师再做一下。我们这个动作习惯了,做得久了,自然的就会很连贯,慢慢做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些不自然。(云祥法师演示)熟悉了,多了,就会连贯了,很自然。

礼佛意义很大,我们讲“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礼佛功德很大,通过礼拜,也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我们通过礼拜,可以把我们傲慢,高高在上的一颗心,来让它变得谦和低下,不傲慢。

我们下面可以配上引磬,我手里拿的这个是引磬,也叫二磬,就是大殿里面大磬的缩小,缩小版,因为大磬拿出来不方便,只有拿二磬比较方便。

礼拜的时候一般我们是问讯,下去,打一下引磬,起身是一下,礼拜的时候呢,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是三锤,也就是三下,起身的时候是一下;第二拜,拜下去一下,起来一下;第三拜,拜下去的时候是两锤,起来是一锤。大家听一下。(敲引磬演示)问讯是两锤,然后拜的时候第一拜是三锤。(敲引磬演示)好了,就是这样,我们在做功课的时候呢,在殿堂上都是有法器来招呼,所以大家要注意听引磬。

同时我们在诵经的时候要注意木鱼的响声,因为木鱼是在诵经的时候掌握节奏的快慢,还有一种寓意是鱼是一直不闭眼的,包括休息的时候,一直睁着眼睛,那寺院里面用木鱼做法器来诵经的时候,每天都敲它,象征着出家人修行要精进,时时刻刻不能懈怠,所以用木鱼。

还有就是我们在观音殿上看到有一条长的像一条鱼一样,那个叫梆,每一天吃饭的时候会敲梆,早、中吃饭的时候会敲梆,晚殿之前会敲梆。也是一个法器,集中的一个号令,寺院里用木鱼有这一种含义在里面。

刚才是拜佛,云祥师下面把在大殿里诵经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跟大家说一下。

云祥法师:一般大家在大殿里诵经的时候都是直立的,前八后二,抄手念经,除了合掌就是放掌还有就是胡跪。在诵经时不要东张西望,拿经书不可以一只手拿着,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不可以这样。诵经拿书要两只手,如果要合掌的时候把经书夹在大姆指和食指之间,如果不合掌时经书当胸,不能太靠下,这样对经书不尊敬,所以诵经的时候要把经书拿起来,当胸。

诵经的时候不能够交头接耳,还有别人在殿堂里拜佛的时候,你不能在前面走,要从后面绕,不能在前面走,这样对别人是不恭敬,不尊重,所以大家注意了!拜佛的时候不能在别人前面走。

还有每天早上在普贤阁诵经的时候,首先,一开始会三拜,三拜的时候刚才说过是听引磬的,前面第一拜三声响拜下去,第四下起来,然后第二拜是一下下去,第二下起来;第三拜,二下下去,第三下的时候起来。大家拜佛时候要听引磬的声音,还要互相左右的看一下整不整齐,如果不听引磬也不看别人,就会不整齐。用我们的余光去扫一下旁边的人动作是否是整齐的,所以拜佛的时候一定要讲究一个整齐。

拜完佛问讯,然后坐下来,因为在普贤阁的时候是席地而坐,所以诵经的时候经书不要放在大腿上面,要拿起来在当胸的地方念;两只手,不要一只手,需要换页的时候可以一只手,这是诵经的时候要注意的。

篇二:斋堂吃饭须知

五观堂的含义

很多人都去过寺院,也注意到寺院中的食堂,但大多没有注意食堂门前悬挂的匾额“五观堂”,也没有在意“五观堂”的含义。 很多人都知道僧人吃饭时不吃肉,不吃葱、蒜等,但这些都不是佛教对僧人用餐时的真正要求,真正体现佛教对僧人用餐时的严格要求正是“五观堂”的“五观”二字。

何谓“五观”?是指的僧人在吃饭之前,都要做五种观想之后,才能用餐,具体如下: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这就是指僧众在用餐之前,首先要饮水思源,想想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来促进自己用功修行。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这就是指僧众在用餐之前,都要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这就是指僧众在用餐之前,都要提醒自己,不可贪念美食,如起贪念,就会与自己修道的心相违。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是说僧侣饮食目的,是为了治疗身心的饥渴,养好身体,更好的修行,以食为药,可不起贪心。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以便修行,成就未来的事业、理念,甚至成道开悟。既是为成道业,因此应该发道心,要精进奋发,方堪受食。

在此我们也希望前来天津道场打七的师兄们,在您进斋堂吃饭的时候,能够遵守寺院的规定。下面我们把“斋堂吃饭须知”给大家介绍一下:

斋堂吃饭须知

一、进斋堂吃饭:请打七师兄们提前十分钟列队,默念佛号进入斋堂。大家都从斋堂正门按顺序进去,侧门只许行堂的义工进出,迟到的人在正门外一侧,等待师父们唱完偈子后再进去。进斋堂前,大家要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衣服要庄重得体。请穿带袖上衣,裤子须过膝,斋堂和寺院内不允许穿拖鞋。

二、弥勒菩萨左右两边第一排的桌椅,都是出家师父们的位子,大家从第二排开始坐。男众在进门后右手第二排的位置或师父指定的位置,按顺序坐下;女众在进门后左手第二排的位置或师父指定的位置,按顺序坐下。走到各自座位时,男众、女众都要面朝弥勒菩萨的方向,先鞠躬再坐下。每个椅子能坐四个人,挨着坐,中间不要留空位,把一排座位坐满了再坐下一排。坐好以后等着出家师父们进来唱偈子,唱偈子时,大众要双手合掌,跟随唱念。

三、斋堂止语,且不允许接、打电话。

四、桌子上每个人都有两个碗和一双筷子,碗是叠在一起扣放着,筷子在碗的后面横放。把两个碗先翻过来,推到桌子边靠近走道的位置,等待行堂的师兄给盛饭,右手的碗盛菜与主食,左手的碗盛粥。

五、拿筷子的方法:筷子的大头在右面,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压住筷子底部(小头),右手拿着筷子的顶端,左手向右推,使筷子顶部翘起,然后拿起来。饭没吃完,筷子还要放到桌子原先的位置上。

六、饭、菜吃多少量,可以用筷子在碗里比划。行堂一般分三次:第一次给少许;第二次会满足您的需要;第三次行堂补漏。如果不是你想吃的饭或菜,请把碗往回拉。如果想要少许的饭、菜,还可以用大拇指掐住小拇指,示意行堂的师兄少许。

如果吃馒头:双手十指和拇指张开,对接上,做一个馒头的手势。如果要吃半个馒头,双手就做掰开的动作。一般早晨和晚上是馒头,中午是米饭。

如果喝粥想要稠点,可以把两支筷子并拢竖立在碗中间;想要稀点,可以将手掌朝上或将筷子在碗里左右移动。

七、开始吃饭:分别把前置的两个碗拉回到胸前,吃饭要把碗端起来。切记:吃饭时,千万不能把碗放在桌子上吃,一定要端在手里!左手的虎口卡住碗边,大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扣住碗底。筷子将食物送入口中时,不能出声。如果是馒头,要将其掰成小块与菜放在一起。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吃饭时,坐姿要端正、两条腿平放,不要翘二郎腿。

八、吃完饭后,把筷子斜着插到一个碗的里面,把另一个碗顺着

筷子的方向摞起来,再把筷子抽出,这样做不会有碗的磕碰声。然后把碗推到前面桌子边靠近走道的位置,把筷子立起来,与桌子垂直,挡一下碗,如果碗太靠边容易碰掉。然后把筷子竖着放在碗的旁边,说明你已经吃完饭了。如果把筷子放到碗的上面,说明你有话要说,所以一定要放到下面。

九、大家吃完饭,先不要着急出门,如果看到有一位出家师父起身出门了,我们才能起身,从弥勒菩萨后面的过道 绕到弥勒菩萨的前面从正门出去。

最后祝打七的各位师兄用餐愉快!

感恩您的理解与配合!

阿弥陀佛!

地藏七天津东五台寺道场

2012-4-18

篇三: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拜佛时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诈现威仪。合掌手势为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见无名指尖为度,掌心要空,不可贴紧。

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观想接佛足,双脚、额头都要着地。拜佛时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 三遍。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问讯不是点一下头,一定要弯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过低。

鲜花、水果、时蔬供佛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二、存经、诵经与持经规矩

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草率。

经书放置需轻拿轻放,排列整齐有序,不能与世俗典籍或杂物混杂,当敬法如敬佛。

团体诵读应随众,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参加法会或早晚课诵,经本一定要用双手捧起。无论何时诵读佛经,切不可卷执经本,或将佛经拿来随意折角、对折。

若是独处诵读,在诵佛经前,先要清洁案几,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边诵读边吃东西。须严肃恭谨,如同佛就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读诵前要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前或诵经中途若有杂念妄想,最好先将经本合起来,静坐或起来拜佛,等心静下来再读诵。读经要字字理会义解,与身心相应,不可有口无心。

诵读时若有条件最好用经架,上面加一条经帕。阅读时打开,读诵完毕经本要用经帕盖上。诵读佛经时切不可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也不可靠着墙壁、坐在摇椅上面晃荡,这都是轻慢放逸的表现。桌上除了要读诵的经本、供佛的香炉,以及照明的灯具之外,不应该放水、水果、饼干或其它零食。

诵经中途若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应将经典合起,然后合掌答礼或起身迎客。经典未合就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嬉笑怒骂,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当然也不必因为经未诵毕有人打扰而

心生烦恼。中间停歇,应该用经书上所附的书签线作记号,若没有书签线,宜用书笺或干净的厚纸做记号。最好不要用香枝或点过的线香“香脚”作记号,香或香脚的颜色可能会污染经书。

经书上面有灰尘,要用干净的纸张或布擦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在经书上涂写、做记号。不得用经本作垫子写字。

读经时或在诵经之处不能大笑,不可以随地吐痰或擤鼻涕。打喷嚏时,要用手帕、衣袖或手遮住嘴巴,以避免吐沫污染经典。

经典破损,要想办法修补,使经本常保如新。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在大香炉或洁净处焚烧,将余灰置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经书不要从页角翻,这会使书页折角,翻页时要轻巧,以免损坏。

早晚课诵拜佛时,经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团上。执经行走时,应整本捧起,一般以食指前伸,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经书下缘,食指贴在经本两侧,拇指压住经本正面。两手向上举齐胸,不可单手拿着经本前后甩动。手捧经书不可向人礼拜,也不可以让出一只手向人问讯或打招呼。持经本时,将经本端高齐眉,以示崇敬。

三、谒师、称呼与请益规矩

初入客堂,先拜佛,然后顶礼知客师。顶礼法师时,不要面对法师施礼,而应该面向佛像顶礼,顶礼时说:“弟子某某顶礼知客师三拜”,法师说“问讯”则问讯,说“一拜”则一拜,不可违逆师教执意三拜。

拜访师父时,到房间门口先弹指或敲门,得到师父的许可才可以进去。若有门帘,出入时应该轻轻掀起,然后轻轻放下。在师父面前要整肃威仪,不可轻慢唐突,亦不可嬉闹喧哗。

有疑惑向师长请教,必须起立。路遇师长,要肃立道旁合掌致敬。与师父距离不可太近。不可在师父面前谈无益之事或说别人的是非过失。在师父面前不得抓痒,若打哈欠或喷嚏应当以袖遮口。要常请教师父经义,以求慧解。师父的教诲训示应该随顺,不可违逆。每次听完师父的开示,要顶礼谢恩。如果被师父指责,不能起瞋恨心,应该好好反省,向师父软语忏悔。不得踩踏师父的影子。

不可直呼法师名讳。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了缘”,那么就是“上了下缘”。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家人皆以“释(即“释迦”)”为姓,习惯只以法号相称。称呼法号时不可直呼其号,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不得单称法名,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老法师”、“老和尚”、“上人”或“师父”、“法师”。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为“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

在师前,不可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末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也不必称不慧、不才、不佞、小可等。

要见住持必需提前联系,自己联系或请客堂联系皆可,不可做不速之客。

若得到法师许可进入法师寮内,一切信件文书,概不许偷看,也不得到处乱翻。与法师谈话要专心,不可打妄想。法师饭时、眠时及洗漱时不应打扰。

男众居士不可一个人到比丘尼师父住处,女众居士也不可一个人去比丘师父寺院,应该有两位以上一起去。到了寺院,男居士不可以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师父谈话,女居士不可以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师父谈话。

到寺院道场,不应该胡乱走动到处窥视,即使房间的窗户没关好,也不可以探视。要找某人,应该在客厅等候。

路途、静坐、诵经、禅行、剃头时、以及洗澡、如厕、乘车船、眠卧等时,勿礼拜法师。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外,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

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不得与出家众结义为父母、兄弟、姊妹。

请开示,应预约时间。

师问话,当实答。

法师与客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报告,当侧立静候招呼,不得轻率插嘴,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然后再请示。

法师看经、写字及上课、休息时,不可与之谈话。

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亦不可任意评论或批评出家众。

四、大殿规矩

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大殿不可以从门中央进入,除非门很小,只容许一个人走动。较大的门,一定要靠左或靠右进入,靠右进入则右脚先跨进去,靠左进入则左脚先跨进去。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礼佛、诵经、添油、上香、打扫时才允许进入大殿,平时不应该到大殿游玩。不得戴帽子入殿。不要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行游走。也不可以蹲在殿堂里说话,不要到处走动东张西望,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大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共修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在大殿内尽量勿打呵欠、吐唾液等,迫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若在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

进了大殿应该礼佛,如果我们在右边,就地在右边礼佛,在左方,就在左边礼佛,许多在家众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不在中间拜,佛祖会看不到他,这是不对的。

参加法会诵经或早晚课诵时,拜佛必须听从悦众师父引磬的声音。唱诵念经时不可错板拖腔,要符合法器节拍。

殿堂内立应以右手仰掌迭于左手之上,结弥陀印,手臂平放、双目平视,敛目收心。绕佛时注意前后左右的距离,后面人的鼻子要对准前面人的脊缝,左右肩对肩,以保持队列齐整。绕佛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绕佛第一圈转角处须问讯,但不须住脚,只要双手结毗卢印,上举齐眉即可。绕佛表示对佛恭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应直行念佛,眼睛平视正前方,绕三圈或七圈都可以。

带去供佛的香,或有剩余可以交给香灯师父,不可随意放在供桌上。

拜佛以后要按照顺序排队出殿,不能一哄而起作鸟兽散。

五、法堂或讲堂规矩

听经要准时,最好能提前几分钟到场,恭候法师,不应迟到早退。进法堂或讲堂听讲应服饰整洁。执经本应如法(详见前敬法中所说)。坐姿端正,抬头挺胸,正坐摄心,不可左顾右盼,不可拄腭支额或趴桌伏卧。不可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咳嗽难忍应用手帕或衣袖掩口。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应生殷重渴望心,专注听讲,如理思维。

六、斋堂规矩

在斋堂就坐应礼让别人。应该将上座或空气好的座位,留给年纪较大的居士。

端碗要用龙含珠的姿势,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边,不可让指甲伸进碗里。拿筷子不可一把抓,不可执太低,亦不可执太高。饭前洗手,不能用脏手握食器。过堂用斋时碗筷应该排列整齐。一般过堂用三只碗,左右各一只,后面摆一只,三只成“品”字形,左后边的一只盛饭,右边的一只盛汤,后面一只盛菜。

用斋时不可散心杂话,需心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用斋前须念供养咒,先供三宝,供养毕方可用餐。如果不是过堂,坐圆桌或方桌用斋时不要坐在正中的主位,以表谦逊。用勺或匙盛菜应适量适度。用筷子夹菜,只应该夹向自己这一面,不要站起来夹菜。盛汤时勺或匙不要向碗盘顶心挖取。共用的餐具里面不要用己的筷子去翻搅。公用的匙勺上面如果有菜腻余沥必须沥尽,才可以去菜盘或汤盘中取菜肴。不可嚼食或吞咽出声。吃饭时不能讲话,咳嗽应转身向后以袖遮口避免唾沫染污菜肴。吃饭碗中不留饭粒。不对人剔牙齿。饮食知量,不可有剩饭菜。

有的寺院规模较小,用斋没有正规过堂,早、午用餐同过堂一样也要先供养,受食前合掌默念:“供养十方佛!供养十方法!供养十方僧!供养十方一切众生!”晚上若用药石,仅需合


寺院斋堂规矩》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40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