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天津与世界四年级下

天津与世界四年级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7 15:26:42 | 移动端:天津与世界四年级下

篇一:刘恩霞 四年级天津与世界下册教案

四年级《天津与世界》下册教案

第一课 滔滔滦河水 汩汩润津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天津是个缺水的城市,了解造成 缺水的原因,了解缺水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知道建 设引滦入津工程的起因和建设艰巨的引滦入津工程的项目内容及困 难, 知道引滦入津中发生的动人故事及引滦入津工程给天津人民带来 的效益及好处, 并通过初步了解只有南水北调及海水淡化等种种措施 才能解决天津缺水的问题。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搜集信 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能力,通过体验、感受、访问、调查等提高 学习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感受缺水的困难及引滦入津的滦河水来之 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解放军的 思想感情,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

1.我国是全球 13 各人均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淡水资源 仅为各国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2.天津是个缺水的城市。

3.介绍天津的地理位置。

4.1971-1981 年天津严重缺水,老百姓用水量受限。

5.1981 年 5 月 15 日,国务院在津召开天津用水会议,确定滦河水 上游修建潘家口水库,保证天津用水,并同意天津提出的引滦入津北

线方案。

6.引滦入津工程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引滦入津隧道、黎河整治工程。

7.1983 年 9 月 11 日,滦河水流入津门。

8.引滦入津工程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创造了永远值得人们赞 美和难忘的引滦精神。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引滦入津的故事。

一、导入

人们经常说,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有72沽,那么多水,充个脚算什么?这种想法正确吗?

二、教学过程

1、天津河流的情况: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地势较低,历史上地表水源一直很丰富。1965年以来,海河上游的几条河流上相继修建了大中型水库85座,上游筑坝蓄水直接造成海河水量逐年减少。上世纪50年代,每年入市水量约100亿立方米,60年代每年入市水量减到18立方米。

2、新中国建立后天津河水的情况:

新中国建立以来,天津的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随之猛增。天津水源问题日益严重,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开采深并从新中国建立前的50余年猛增加到三万多。年开采量由5840万立方米增加到8亿立方米,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持续沉降,水资源短缺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农的发展。

三、我国及世界水资源的情况: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各人均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之一。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仅供水不足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

四、根据当今的情况采取的措施:

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1977年,联合国大会进一步强调:“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1997年,联合国再次呼吁:“地区性水危机预示着全球危机的到来。”

五、布置作业

1、天津河流的变化?

2、造成天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教学反思:

我们不但要珍惜水、节约水,要建设一座节水型城市,而且要开 拓创新,科学用水,不仅充分实施开发利用中水,而且要积极开发海 水淡化,为早日实现天津成为节水型城市而努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自觉意识,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做贡献,唤起大家节约水资源的责任感。

一、导入

我国水资源变化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黄济津

1971年以前我市一直靠海河上游的密云、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水库相继停止供水。1971年后密云水库外,其他水库相继停止供水。但密云水库必须首先保证为北京供水。因此每到干旱年份,密云水库蓄水不足时只能停止为天津供水。1972年干旱少雨,天津接近无水状态,中央即使做出了“引黄济津”的部署。

2、引黄济津的过程

引黄济津只是临时性措施,1981年我市严重缺水,日供水量由180万立方米压缩到60万立方米。部分工厂停产,农田实行“稻改旱”,生活用水限量,水质严重恶化。老百姓戏言:“天津一大怪,自来水能腌咸菜。”

1981年5月15日,国务院在天津召开天津用水会议,确定在滦河上游修筑潘家口水库,保证天津的城市用水,9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引滦入津工程方案,并由天津全权负责完成。

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潘家口水库的水,经大黑汀水库引出,穿越滦河与黎河的分水岭后进入河北省遵化境内的黎河。经过三次提升和一次加压没别从明渠输入海河,每年输入天津的水量为10亿立方米。

引滦入津工程从1982年5月11日全线开工,共有215项工具工程,最主要的工程有引滦入黎隧道、黎河整治工程、续建和完善于桥水库、输水明渠工程、尔王庄水库工程、输水暗渠管道工程、新开河水厂工程登。

截止到2008年,引滦工程以安全输水运行25个年头,从根本上扭转了天津缺水的紧张局面,结束了天津中心城区和部分居民喝苦水的历史,改善了天津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形成了鼓舞天津人民的“引滦精神”。

三、引滦工程的作用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布置作业

1、引黄入津提出的原因?

2、引黄入津的工程?

3、引黄入津的重大作用?

第二课 世纪危改 造福人民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津危改之前的居民居住状况及 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知道天津世纪危改工程之浩大、艰巨以及危 改给天津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2、 通过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以及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参观、交流、访问、体验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党对家乡的热爱,体会人定胜天的道理和精神所在,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 结构图:

教学内容:

1.使学生知道危改之前,天津有百万居民居住在危陋的的房屋,占天津人口的三分之一。

2.搜集一些旧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危改的必要性。

3.读一些搜集危改的材料和信息。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危陋平房改造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果, 也创造了丰硕的精神 财富,铸就了“造福人民知难而进,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危改精 神,成为天津人不断前进建设美好未来的动力,天津人引以为自豪。

一、导入

通过看图,和天津一样,危陋平房改造之前天津有百万人居住在行路难,居住难的,做饭难的房子里。这样的居住条件,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

二、教学过程

1、天津以前危陋平房的情况

1993年以前,天津市区共有成片危陋平房738万平方米,失去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危陋平房。许多家庭老少三代挤在一间平房里,生活条件十分简陋。住在那里是“夏季闷热,雨季淹泡,冬不保暖。住房内横架阁楼,竖打隔断”。那里的公用设施烨相当落后,“几百户一个厕所,几十米一个水战,夏成沼泽,冬成冰川;几十口人一个大杂院,白天限水,晚上停电”。在那里“蟑螂出没,老鼠乱串,潮虫穿搜,苍蝇扑面”。

2、危陋房屋的改造

1993年10月12日,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危陋房屋改造问题的决定”,1994年天津市第十二届人大会议,确定了用五到七年的事件完成市区危陋平房改造的决定。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危陋平房改造动员大会上满怀深情地说:“绝不能让老百姓,住着危陋平房进入新世纪。”

三、危改之最

1、拆迁面积最大,共拆迁危陋房屋1841万平方米。

2、新建住宅面积最大,共建新区住房4965万平方米,总面积相当于新建一座百万人的现代化新城。

3、投资规模最大,房地产完成投资1185.4亿元。

4、居住条件改善最明显,人均使用面积有1994年的10.8平房米,提高到16071平方米。

5、老百姓受益最大,有52万户,163万人居住条件得到基本改善,市区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改善了住房条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四、布置作业

1、今昔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2、统一拆迁,创造了哪些令人振奋的历史“之最”。

第三课天津地铁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天津地铁发展速度很快,地铁的 发展给整个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搜集信 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能力,通过体验、感受、访问、调查等提高 学习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地铁是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地铁 不受外面道路情况的影响, 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 从而快速、 安全舒适的运送乘客。

2、地铁的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 会效益。

3、地铁路网的基本形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 每一条地线路都是由区间隧道、车站及附属的建筑组成。

4、天津的老地铁是于 1970 年开始修建的,1984 年正式开通使用。 当时,天津是中国大陆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可以说当年的天津地

铁就已经是天津人民的骄傲了。

5、30 多年来,天津的老地铁曾经是家乡人民的骄傲,给人民留下了 许多美好的回忆。可如今,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旧有的地 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因此,修建一条现代化 的新地铁迫在眉睫。

篇二:2014天津与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案

《天津与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 滔滔滦河水 汩汩润津门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津是个缺水城市,了解缺水的原因,了解缺水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充分感受缺水的困难及引滦入津的滦河水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了解缺水的原因,了解缺水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引滦入津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所感受“一男孩用自来水冲脚”。你想到些什么?

二、对天津缺水情况的了解

1、自己读海爷爷于津津的对话。

2、指名分别读具体介绍。

3、教师适当进行补充介绍。

4、观看一些反映缺水的图片。

三、了解天津引滦入津工程。

1、小组一起欣赏图片、照片,阅读介绍。

2、指名读介绍。

3、观看一些扩展引滦入津的图片。

四 、“引滦入津”给人们带来福音

1、自己看统计表和图片,阅读相关的介绍。

2、指名读。

3、教师补充介绍。

作业布置: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课后小结:天津是个缺水的城市,我们要节约用水。

课后反思:

第二课 世纪危改 造福人民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津危改之前的居民居住状况及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知道天津世纪危改工程浩大,艰巨以及危改给津城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党对家乡的热爱,体会人定胜天的道理和精神,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知道天津世纪危改工程浩大,艰巨以及危改给津城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

好处和变化。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天津世纪危改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看图片说感受。“新住宅小区”。你想到些什么。

二、了解危改前津城居民住房的情况

1、自己看图片,读海爷爷于津津的对话。

2、指名分别读具体介绍。

3、教师适当进行补充介绍。

4、补充一些危改前的图片。

5、指名说由此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三、了解危改的实施

1、小组一起欣赏图片、照片,阅读介绍。2、指名读介绍。

3、观看一些危改的图片。

4、指名说一说的感受。

四 、“世纪危改”给人们带来福音

1、自己看图片,阅读相关的介绍。

2、指名读。

3、教师补充介绍。

作业布置: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课后小结:天津世纪危改工程浩大、艰巨,危改给津城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许多好处和变化。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津地铁是一座大型的历史艺术类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历史类文物与艺术类文物并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点。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和悠久文化。

2、提高学生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天津地铁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探索热情。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了解有关天津地铁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来到天津地铁站

1、学生看第13页上面的插图。

2、板书课题。

3、了解内部先进设施和外形。

(1)指名读课本地铁的定义及分类

二、走进天津地铁一号线

1、了解天津地铁

(1)指名读天津老地铁的介绍。

(2)自由读天津地铁1号线的计划及修建过程。

2、了解1号线。

(1)观看1号线图片和文字介绍。

(2)教师、学生进行补充介绍。

三、1号线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为家乡骄傲

四、拓展延伸:有兴趣可了解更多有关地铁的知识。

布置作业:搜集现在天津地铁的资料和图片。

课后小结: 天津地铁是一座大型的历史艺术类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历史类文物与艺术类文物并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点。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和悠久文化。课后反思:

第四课 垃圾发电

1、知道天津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天津是在垃圾发电方面走在前列。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收藏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天津丰富多彩的民间收藏。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搜集民间收藏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天津是民间收藏的沃土

1、学生看第34页的插图,读一读对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的介绍。

2、指名读具体介绍。

3、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二、了解著名民间收藏家的故事

1、了解周叔弢的收藏。

(1)自己看照片和课本的有关介绍。

(2)指名读一读。

2、了解王襄的收藏。

(1)自己看照片和课本的有关介绍。

(2)同桌互相读。

(2)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三、了解天津的民间收藏的一些情况

1、阅读天津的民间收藏的介绍。

2、指名读。

3、理解收藏的研究价值。

四、布置作业:搜集民间收藏情况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

课后小结:天津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天津是在垃圾发电方面走在前列的。 课后反思:

第五课污水处理

1、知道污水处理的方式,特别是近现代,一些现代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天津污水处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搜集相关资料、照片、作品。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天津污水处理的历史

1、学生自己读41页最上面的一段文字,想一想介绍了什么。

2、指名读具体介绍。

3、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二、了解近代天津“四大书家”和著名书法家

1、学生自己读海爷爷地介绍,了解天津“四大书家”和著名书法家。

2、指名分别读课本对“四大书家”华世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和书法家龚望、吴玉茹的介绍。

3、了解“文房四宝”。

4、小组一同欣赏课本中的作品,互相说说感受。

5、出示课外搜集的作品。

三、了解著名画家的作品艺术风格及成就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浏览、欣赏。2、指名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3、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4、展示课外的资料、图片的等。

布置作业: 搜集画家和作品。

课后小结:污水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来源之一,天津在污水处理上的发展及污水回用,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课后反思:

第六课 津门国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国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天津具有悠久历史。

篇三:四年级天津与世界

教 师 姓名:学科:年级:日期:

备 课 本

崔海霞天津与世界 四年级 下册年


天津与世界四年级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26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