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高考政治得分技巧,高考政治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得分技巧,高考政治答题方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1 16:13:17 | 移动端:高考政治得分技巧,高考政治答题方法

篇一:2015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2015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规范

1、答题步骤:

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 审题:回答简答题,关键在于审题。

阅读设问时要看清要求、抓关键:⑴看清试题要求:①一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②二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答案要点可能较多,若分值较低,则答案要点较少。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设问词、问题短语)

审读材料全文: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2)构思? :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 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3)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2、常见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二)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三)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五)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六)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七)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

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3、答案规范化要求

①答案段落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②段落要点化。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点。

③要点条理化。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窜门”。正式答题之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④语言科学化。语言要严密,使用科学术语,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

4、答题要要注意克服下的常见毛病:

(?1).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错解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篇二:高考政治解题得分技巧

高考政治解题得分技巧

一、选择题

1.五种排除法

①排谬法(排错法):从偷换概念(鱼目混珠、张冠李戴、外延大于或小于)、观点绝对化(只要……就……,全……,任何……,已经……)、位置颠倒、关系不成立等考虑。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做因果型选择题时,看是否同时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⑤排劣法:经过比较,把最能直接、根本、整体、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选入。

2.几种选择题的解题要诀

①漫画选择题:图画要看全,褒贬弄清楚,把握好题旨,联系课本选。 ②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肯定筛选、否定筛选、“高频(或低频)排误”法。 ③一材多用式选择题:注意上下题的联系。

二、材料分析题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

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

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

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抓:

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

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联:

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列:

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一)答题要求

1.细读材料。找出题眼,确定中心,分出层次。

2.审清设问。弄清设问的规定性条件。

3.找准关联。根据设问要求,确定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选择应采用的知识。

4.组织答案。多角度进行分析,分出主次、层次,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再创新”顺序组织答案,做到材料与知识一体化。

5.规范作答。答题做到要点化、术语化、条理化、整洁化,忌出现错别字、“菜市场”式的生活化语言、基本知识表达错误、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等。

(二)设问审题要求

注意应用知识范围的限定、设问主体的限定、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限定、设问对象(客体)的限定、设问材料(结合某材料)的限定、分值的要求,注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明确答题的重点所在。

(三)意义类题型

意义类题目是高考重要题型,各种意义题目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有其共性规律。

一、经济意义

(一)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人口)调动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解放生产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调节个人收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生产目的。

2、(资源)充分的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4、(社会)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5、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

6、国内农业意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产业经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序:农民-农业-农村-国家-社会)

(二)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加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资金、资金、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物质与信息交流);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政治意义

(一)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2、(有利于)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4、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势力”及活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对外交往的意义

1、对我国的意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推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求同存异;有利于构建世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对党的政治意义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战斗力,影响力,凝聚力;关系到党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思想文化意义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以德治国

四、答意义类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五、关于“意义类”的常用的时政术语。

1、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扩大内需

4、 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5、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 统筹城乡发展(工农、城乡差距)。

7、 统筹区域发展(苏南、苏北的差距)

8、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9、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0、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1、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2、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4、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15、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16、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7、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

18、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四)认识类题型(如何认识、看待、评价、分析某一现象或观点、行为)

1.对于某种没有定性的现象(如汽车价格大战)应在设问已经给出的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在某种条件下,这一现象值得肯定。在某种条件下,则存在问题。若存在问题,应在答案中指出采取的对策。

2.对于已经明确定性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同时回答三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主要回答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属于分裂祖国行为是错误的。)

▲为什么(必要性、理由、原因)——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根本、具体原因)、哲学(内外因)、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不足与问题),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应如何……,就……提出建议)

一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的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分为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答题时一般以“主体+动词”形式出现。

附:常用措施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运用经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法律(法律与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和行政手段(行政命令、许可、认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税收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协调好出口、投资、消费三者的关系。

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正确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以质取胜,形成自主品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文化生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五)图表式论述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一般由“表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

☆ 审设问

第一问一般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分别反映了”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回答时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还要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及本质问题。

第二问一般是问两个图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情况: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前两者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结合材料谈认识。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切忌漫天撒网。此外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课本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 审图表

▲标题:(表格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表格内容一定要进行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者减少)、不同表格之间的比较。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差距。

图表中的数据拐点、异点及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要准确理解。

☆ 读表注

(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

答题时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忌照抄图表中的数据。 例、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为此,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两个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个表格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如何解决表二中所反映的问题?

(1)表一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表二反映了1989年到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于居民收入的增长。(2分)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才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分)要解决表二中的问题就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3分)

(六)如何体现类(或哲学依据、是如何做到)题型

1.“材料体现了什么(政治、经济或哲学)道理”类

①审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旨及含义层次,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

②逐层思考材料体现的道理。

③组织答案时,不仅要指出材料体现的道理(理论观点),还要简单地概括说明每一观点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如何体现”类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先把设问要体现的“大观点”拆分成若干“子观点”,然后根据罗列的“子观点”到背景材料中寻找相应的事实根据(防止不加分析全盘照搬材料),最后采用演绎法(观点+材料)或归纳法(材料+观点,即……体现了……)来整理组织答案。简单地说,应做到知识、材料层次化,材料层次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七)启示型题型

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

一是先要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体现(说明)的道理;

二是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理论依据;

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八)限制型(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题型

从设问来看,该题型指向非常具体,运用什么观点分析什么问题规定得十分严格,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

答题时

一要准确把握原理的内容;二要以原理的内容为引子,着重结合材料说明其方法论要求;三要注意原理有几层意思,分析时也相应分几层展开。

(九)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归纳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篇三: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详解

新课程高考政治主观试题解题宝典

在历年政治高考中,主观试题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50%,从历年高考政治得分情况分析看,主观题的解答情况直接决定着整份试卷的考试成绩。因此,提高主观试题的解题能力对提高考生的成绩至关重要。

高考政治主观题多是大背景、小切口,重在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要达到培养和提高上述能力的目标,最根本的应对策略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训练过程中注重研究性学习,研究和积累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答技巧,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对几种常见的、值得注意的题型: 体现类、反映类、原因依据类、解决措施类、意义类、认识类、启迪启示类、辨析评析类、图表类、综合探究类和收敛性的特点、解题技巧和真题研析。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参考借鉴,以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⒈“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知识点或原理的?”;⒉“材料是如何做到某某观点或原理的?”;⒊“运用某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观点或做法”。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对于考生要求较高:首先,要审清题意,抓住设问的规定性。“如何体现(做到)”四个字,意味着应该从“怎么办”角度作答,而不是“是什么”或“为什么”。其次,必须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这种设问指向性非常具体,要求考生必须准确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再次,还应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并使用所学知识加以解析。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审清设问的角度、范围和知识指向。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真题回放】【例1】(2008年夏季高考·北京卷)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六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出舱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答案】①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②“神舟”七号是在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③从“神舟”七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研析】 “×××(这是材料)是如何体现×××(这是试题要考查的理论)的”,这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题,这种类型题的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或一一对应,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与材料两张皮(先罗列理论后罗列材料,或反之)。在此题的答案的每一个要点中,前部是对材料的概括,后部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理论,组织答案的思路、格式特点鲜明。

【例2】(2008年高考·宁夏卷)材料二 虽然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于美国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65%,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张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胡锦涛主席在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全力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出了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公约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等四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建议。

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所作的庄严承诺以及提出的建议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2分)

【研析】本题以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回答时要明确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材料中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结合材料具体回答即可。

【答案】①气候变暖问题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全力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张既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

国的减排要求,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③面对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政府所提的四点建议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新理念。

题型二:“反映类或蕴含道理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试题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更多为图表式的试题并且多数考查经济生活知识,因此要通过材料中隐含的数据,在横向、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以考查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评价问题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凡是试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现象、问题等)”,要求回答的是“有什么”或“是什么”,其答案就是来自材料之中,要对材料的信息正确选取表述;如果是“上述材料蕴含(反映)了什么道理(经济学、哲学、政治、文化学)的,答案则来自教材。但注意读材料时要从部分读到整体,从现象读到材料的本质。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方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如果是图表式的要做到以下五点:1.读题头。题头即为归纳内容的主题;

2.读内容。包括表格内的纵向和横向的内容,此为最重要的信息;3.读小注。此为图表题的重要信息之一,其所含的信息占一定分值;4.注重几则材料的内在联系;5.联系课本所学的知识和时政语言。

【真题回放】【例1】(2008年高考·山东卷)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揭示图7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

【研析】本题以山东省不同行业投资增长率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水利的管理费用的投资明显增加,对电力、冶金、煤炭等高污染性行业投资明显降低,联系注从而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答案】2007年山东省对高新技术、环境管理等行业投资大幅上升,对电力、冶金等行业投资明显减弱,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被淘汰,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若答出“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给分)

【例2】(2007年高考·天津卷)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材料中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关系?请加以说明。(12分)

【研析】本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中的几对关系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很容易得出有以下四

对关系:党和人民,政府和人民,党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然后结合课本具体知识加以解释即可。

【答案】①党和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②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党和政府的关系。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题型三:“原因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原因”、“理由”、“依据”、“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等呈现方式。

【解题技巧】 “原因+意义”。原因一般是必要性 (即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一般指将要出现的好的方面,包括理论意义和时政意义。因此,此类题目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 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真题回放】(2008年高考·全国卷I)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研析和答案】此题考查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四个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考查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依法治国”等知识点。分别要从“现实依据”、“ 理论意义”、“ 时政意义”等角度回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3分)(此为现实依据)。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4分)(此为理论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3分)(此为时政意义) 题型四:“解决措施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要求我们回答的是应该怎么做(如措施、对策、办法、建议等),考查的是探讨问题的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答案来自与问题相对应(或相关联)的教材上的知识。在探讨问题时,即回答怎么样做的时候一是要分清行为主体是谁,即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二是要针对问题的实质或该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等。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主体发散法和定点法相结合。

主体发散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思维指向的内容因不同的主体角色而转换的思维方法。主体发散法的典型特征是角色视角,既对不同的主体说不同的话。

运用主体发散法注意两点:首先,要明确“怎么做”“如何办”的主体是谁?即“角色”是谁?其次,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有些主体明确,有的主体不明,同学们要对主体进行发散,常见的主体有以下层次及类别:

(一)经济生活措施:【国家、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

◆1、国家采取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分配原则;分配政策(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6)通过强化财政和税收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7)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8)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和保险等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

(9)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0)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国家要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经济调节---统筹规划,总体部署(即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合理运用税收、利率、信贷、汇率、物价等经济杠杆,引导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监管----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规经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社会管理----制定并完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公共服务----信息引导,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健全社保制度,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

(11)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2)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1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7)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8)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世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坚持市场多元化。

2、企业采取的措施: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依据市场,调节生产角度)

(3)采用先进的科技,加强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科技和管理)

(4)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效益)

(5)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素质)

(6)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品牌)

(7)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竞争力)

(8)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9)企业生产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

(10)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3、个人(消费者或劳动者)采取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等等。

(2)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自身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5)(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

(二)政治生活措施:可从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国际社会等角度回答;

(三)文化生活措施:一般可以从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回答,也可从国家、文化生产单位、公民个人等层次分别回答;

(四)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真题回放】【例1】(2008年高考·山东卷)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6分)

【研析】本题以2007年山东省不同行业投资增长率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涉及财政政策无非就是运用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来调节各种投资的方向。财政收入就是运用税收对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就是通过加大对优先发展的行业给予支持,从而协调各个行业的发展;再就是对通过财政支出支持行业的科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答案】①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间合理流动。②通过调控不同行业的财政支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③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若笼统回答“调整财政收支方向、结构”或从财政收支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有“有何经济、政治、文化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弘扬有什么影响”,这是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设问的角度常常是比较具体的设问,如经济生活意义、政治生活意义、文化生活意义、哲学意义或者是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道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

【解题技巧】“意义类”主观题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生活意义、政治生活意义、文化生活意义、还是哲学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1)“意义”类题目答案中常用的“关键词”为:“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等。

(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渐进阐述的(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后社会);

其次,从横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包括题目中的有效材料信息+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时政精辟观点。


高考政治得分技巧,高考政治答题方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71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