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材料?写好材料?蚂蚁范文网提供各类范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蚂蚁范文网 > 其他范文 > 常用公文 >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

来源:蚂蚁范文网 | 时间:2022-03-02 16:04:59 | 移动端: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
  在书中尼采用戏剧化的方式,将古代波斯先知查拉图斯特拉作为自己代言人,教导世人在“上帝死了”之后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一】

  查拉图斯特拉的横空出世宣布了基督上帝的死亡,他带着生命精灵的消息以超人之箭射向人间,人们本应在这欢乐之日畅饮美酒、热烈舞蹈,可——查拉图斯特拉——却被当成了疯子,尽管他提着灯笼,尽管他是黑暗中唯一的“有识之士”。

  人本是一种下贱的动物,但人在本能的驱使下不断进步,于是超越其他一切物种,成为所谓的自然主宰。可人类堕落了——我们决意放弃这种本能!我们不正是在走绳索么?

  但这绳索通向未来,而且只有一条向前的单线。我们不能后退,虽然前途艰险。我们这些主张超人之进化的人决不能后退,我们要带着自己的剑,跃马而行,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播种。

  科学之理性是什么呢?一种阻碍本能前进的力量?一种阻碍权力意志伸张的道德?不,它只是另一种愚昧的宗教的衍生,它以另一种迷惑使人类晕眩、堕落,最终成为不健全的残肢。

  而宗教伦理又是什么?一种阻碍超人进步的原始蛮力,一种不确切的信仰,一种精神性依求,一种强者根本不需要的存在!

  文化啊,哦,文化的桂冠,诗人梦里的裸体缪斯。你则是阻碍超人的群体力量。

  欲成为超人,必先抛弃一切。唯有绝对的虚无,才能找到绝对的存在,等而次之,追求某种琐碎,也不失为一种存在。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二】

  1.希望在绝望之中,在毁灭者之中,在“我”中,在太人性人之超人中。在上升的自我中,在人群中,在“傻瓜”中。

  2.在我眼前都是这般浮华,这等琢磨不定的时光,只有淋漓的鲜血,快乐比痛苦还深,在得知最高的山峰来自万丈深渊之后才能让“我”感知生命和智慧。

  3.回归大地,大地是明日的未来,回归孩子,回归一切为零的价值观和偶像观,回归胚胎中,一切都是朴质无华。

  4.别人都没有路,别人的路都是不能走的,“我”要超我,走我走之路,此路是一条绝望之路,一条注定毁灭之路,但是勇气是作为“自我”存在的力量,它驱使着“我”一直走下去,它是利剑,直指苍天,让太阳洒进自己的热和光,融化一切虚伪道德和同情。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三】

  对于尼采,我最初的认识是在阅读理解文章中那个始终被孤寂包围着的悲惨者,是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说的“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的那个“疯子”,也是在写作文时经常引用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的作者。

  尼采,是一个孤独者,就如他说的一样“人生下来就是孤独的”,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他的思想没有被人们接受,因此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他借公元前7世纪宗教家和预言家查拉斯图拉之口说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实际上,这本书应该叫做“尼采如是说”。

  在第一部中,尼采说“上帝死了!”在他眼中,上帝不过是人造的疯狂,上帝的存在是对人的压抑,因为这就意味着人没有创造能力,上帝已经把一切都预定好了,人成为被阉割的畜群。“上帝已死”,不能停留于字面的解释,尼采想表达的是,上帝并没有成为人类社会终极目标的道德标准。上帝已死,基督教倒塌。在尼采看来,这不是人类的苦难,这是人类的一大幸事。上帝已死,人们不需要再由上帝主宰,我们也可以“超人”。超人是上帝“死了”以后人的自我超升的产物,尼采说:“你们能创造一个上帝吗?——那么,不要向我说什么上帝罢!但是你们却能够创造超人。”在尼采眼中,超人是价值的创造者,是永不停滞、持续创新的人。只有不断超越自己的生命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属于上帝的。这在当时无疑是惊天动地的话。

  此外,尼采还提到了精神的三种变形:骆驼—狮子—小孩。骆驼,是负重前行的人。在书中,查拉图斯特拉说,“什么是重的呢?负重的精神如是问,它像骆驼似的跪下,意愿满驮于背。”当我们处于“骆驼”的时期,我们就是迷失自我的人,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我们丧失了自己的世界观,成为他人的附庸品,我们在挣扎与束缚中,成为负重的骆驼,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在负重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总有一天会爆发。我们“在最寂寥的沙漠中发生着第二种变形:精神在这里变成狮子,精神想要夺取自由而成为自己沙漠的主人。”我们需要自由!我们必须成为顶天立地的狮子,为自己开辟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而小孩呢?查拉斯图拉解释到:“小孩是无辜与遗忘,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个最初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从力大无比的狮子变为弱小无力的小孩,其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过程,小孩拥有着最纯洁无瑕的思想,他就像一张白纸,他不再存在于原来的那个世界,而是在一个全新的、由自己创造的世界。尼采的三种变形,即每一个循环的三种变形,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在这三种变形的每一个循环中前进。人生有许多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三种变形,人不断向上、求真、求生存。尼采曾言:“生命僵死之处,必有法则堆积。”一旦我们在某个循环中停滞不前,那我们的生命也就僵死在那个阶段,活着的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尼采说,这是一本为一切人又不为任何人写的书。对于这本书的认识,我所感悟到的不及冰山一角,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理解了关于尼采是“天才”还是“疯子”的争论。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尼采一次次语破天惊的话语,和如今看来他超人的智慧,也许他的孤独就是“只有天才和疯子才能享有的孤独。”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四】

  原来只知道尼采是一位哲学家,后来学了鲁迅的《拿来主义》,里面有一句“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想给予,不想获得”,因此对尼采算是多了一点儿了解。虽然鲁迅的原话中还有一句说他(尼采)终是疯了。但我唯独对前面部分记得深刻。借由这句话,很早的时候,在我的思想感知中尼采就是神人般的存在,因为一般人不敢自诩太阳。正好此次推荐书单中有尼采的著作,便找来一读,见识见识这位太阳一般存在的人物能有怎样超凡脱俗的论点。

  尼采的确不一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序言中,查拉图斯特拉就对圣者宣称“上帝已死”。在当今这个言论自由、思想多元化的社会,这样的论断也许不值一提,但在当时盛行基督教的西方国家,这绝对惊世骇俗。在宣称“上帝已死”后,他向世人宣讲怎样做一个超人。在尼采的观点中,“超人”就是要“超越自我”,要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来提升自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尼采通过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超人必定是大地的意思”。我认为,“大地”应该是指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他摒弃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天国之理想之类的超尘世观念,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说:“可能你所能遇到的最坏的敌人总是你自己。”由此可见,他希望世人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去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不断地让自己进步,而非信奉上帝能派来诺亚方舟拯救你我,改变命运。他还说:“你必须想要把你在你自己的火里烧死:如果你不先烧成灰,你怎能希望成为新人!”对此,我的理解是: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我们要破斧成舟,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要竭尽全力,并且这种动力和决心都来自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超人”。而我们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人是必须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

  我很喜欢他说的“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与完成。”正因为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活动过程,在这前进的过程中人的存在如“千百桥梁与阶梯,投向未来”,有无数的可能。那些杰出的、超人的必定是经过艰辛无比的考验走过来的,而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体验,在于过程,在于从自我到超越自我的过程。

  在这本书里,尼采用他的“超人哲学”回答了我们“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给我注入了无尽的行动力量和永恒的坚定决心。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五】

  尼采的哲学体系主要集中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这本书是拿来做学术研究的,但其实也可以称其为一本诗集。我个人从周国平的书中认识尼采,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众人仰慕的,其中也包括我。没有对尼采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这本书是看不懂的。

  我为什么要买这种书呢?其实不管做不做学术研究,尼采是我喜欢的哲学家,这本书带有很多的批判性观点,对学者、诗人、追求智慧最高者进行了一番批判,。虽然这本书遭到了很多误解,甚至还被纳粹党拿去研究,把它当作统治人类的手段。但它经得过岁月的考量,鲁迅先生还对这本书表达出很高的赞美。但他只翻译了开头的前言,所以他对尼采并不能了解得深入。现在这本书和《悲剧的诞生》是最受学者欢迎的,它也类似讲故事,刚开始就讲了查拉图斯特拉在山上待久了,孤独久了,准备去山下进行拯救人类精神的说教,但下山后遇到的事和自己所梦想的完全不一致,众人所追求的东西和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决然不同,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即山上),后来陆续有高人去拜访他,请求能得到精神的解脱,查拉图斯特拉最后选择一一和这些高人进行座谈。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讽刺最多的还是上帝(即耶稣),因为尼采是反基督教的。以上帝死了为基础而进行对德国社会人们精神失落的各种批判,那对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有作用吗?有的,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之间产生矛盾。过于追求财富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征,大多数时候知识分子的呼声不被认可。这本书真是反映了一百多年前的德国社会与我们现在的社会有相同的地方。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六】

  有些人读书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这也是一种境界,不是吗——莫雅平

  这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中的一句话,用的是反问句,多少有些无奈,讥诮,惋惜,知音难觅的愁绪。我之所以重视它,在我看来,我看到了,而且我刚好应该算作是他所指的这类人,多少不是让这个讽刺意味的话更深刻了点。

  对于黄明嘉的这个译文,实话说,我真的读懂的不是很多。对于西方哲学,我一直持有的。是有一种崇尚敬畏的心态,要说曾经给到我冲击的作品,那还是高中时代看过的《博尔赫斯》,这本书我也没看懂多少,但是里面有些话,到现在还印在脑海里,我也一直带着这本书,偶尔闲暇我都会看。只是从x来x后,这本书借给一位同样喜欢西方哲学的朋友,我还没有去拿回来。

  也正因为莫雅平的这句话,触动了我,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真正的不求甚解是不注重细节,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个人要求读懂的层次不能相同,但一定要在你的思想境界水平上理解,而后让你的思想水平能上一个台阶,我是这样理解读懂一本书的。

  我句句锱铢的读了每一部分,对于每个小的篇章我还清晨大声的朗诵一遍,我以一个演讲者的口气,主人翁的口气和心态去感悟。目前为止读了三分之一。

  一本好书对成长总是有好处的,我很欣赏的是尼采的三种精神:独立思想,批判思想,开创思想!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境界高,处身立世,不就是需要经历这些思想的蜕变吗。尼采还用了三种形象的寓意代表物展示这三种思想境界:骆驼,狮子,婴儿。

  哲学家是心理学家也是预言家,他的思想毫无疆界,随时可以驰骋万里,而同样他们所想到的都是一般常人难以想到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三种思想的境界是怎样的,能理解这三种精神,但是生活中我该如何应用却并非容易。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七】

  这已经不是一本书,它超越了书的含义。翻动每一页,都能感受到每个字渗出的思想的力量,那种沉甸甸的感觉。

  在最孤独的时候,看看这本书是对自己灵魂的安慰。

  因为这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一切活物里,他是最孤独的。

  我们是未来的人,他曾经无限渴望接触并与之沟通的人。但实际上我们跟当时围绕在他周围的那些古代人并没有更多的区别。他站在那高处,那覆盖白雪,空气稀薄而纯净的高处,望着远处,他的思想在那高处发出太阳般辉煌的光。没人能理解他,理解他对于做为人的苦。会死的必然,与为什么要活的困惑。强力意志,超人,打破一切偶像,轮回。生命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找到一个借口,或者支点,它才能矗立而不垮塌。但事实上这漫长的时间这么多的生命,活了,死了。新的生命仍然在涌现,像巨大的永不枯竭的喷泉。生命并没有因为怀疑自己的存在意义,而停止过一秒生存。

  只有最少的人想到这些问题,只有极少的人会去追问,只有痛苦到像他一样才有勇气对生命试图给个答案。

  哲学也许是个可笑的学科,哲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学科,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严肃而无法解答的哲学问题了。但能确定的是,哲学是人这种生物的智慧和勇气的最高程度的结晶。也许哲学只是人这种渺小的蠢物,妄想依靠双臂飞起来的梦想。看到这些疯子在大地上奔跑,徒劳地挥动着自己的手臂,令人心酸挣扎的本身已经值得尊敬。

  另外,抛开哲学,这本书仍然可以单纯地被归为诗,散文诗之类的读物。宏大而磅礴的语句,是高度纯文学的读物。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八】

  我读尼采是十九岁那年,尼采的批判性和青春期的叛逆性在我身上神奇的结合了,于是我经历了一段精神爆发期,或者说我被尼采弄疯了。人大概只有在青春期的时候才会有批判性,而这表现出来就被人们成为叛逆性了。因为有这样如火的批判性,我也有了一种批判的眼光,而这难免让我得罪人,难免让我做出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难免对世间一切都存在敌意。所以自从读了尼采,我就受其伤害,从政治上说,这是西方没落的文明对我国青年的赤裸裸的腐蚀。于是有了本文的标题,如果心性未定,别读尼采,如果有人抬他出来吹捧,你最好是也吆喝一声以示存在,接着就不读了。

  多年以后,我拿起这本书,依旧觉得自己拿起的是一个发热的火山岩,是一个带着诅咒的指环。这篇读后感我只说一点便罢手。

  且看查拉图斯特拉下山时对太阳说的话吧!他向太阳咆哮,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存在,太阳早就厌倦了自己的东升西落。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太阳东升西落并不是为了让谁看到,并不是为了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不是为了给谁造一个昼夜交替的世界,它的存在是自由自在的,是没有意志的一个存在。

  可是查拉图斯特拉这么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在把自己比做太阳,他冥想了太久,他脑子里充满智慧,他是满溢之杯,如果没有人知道他的想法,如果自己的思想不交给别人,他也会厌倦自己的思想。唱戏的没有观众,那是何其痛苦!存在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你辛苦工作,没人看到也是枉然,慢慢的你就厌倦了。你用心付出真爱,对方并不珍惜,你也会厌倦。查拉图斯特拉明明是个把孤独当做朋友的人,这时候为什么要下山,要到人间去啊!

  这个太阳的比喻自然可以移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人和人如果不是互相需要,那我们也就厌倦了做人,我们何不退回到野兽状态。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生性喜静,难道这样的人就不和人发生关系了?显然没有。我若没有我心里的太阳,我早就厌倦了我的存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心得体会8篇》由:蚂蚁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fanwen/2632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